莆田去看鞋,湄洲拜妈祖

丁晓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平潭岛到莆田,走高速100公里左右。在莆田入住三迪希尔顿,之所以住这个酒店,完全是因为夫人要看鞋。从酒店步行7、8分钟就到安福鞋城。既然要图方便,贵也得认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莆田我来过,1980年前后外调到莆田,泉州等地,当时的莆田是一片走私风起云涌的局面,没有工业,没有商业、没有服务业,只有自由市场摆地摊的,卖的都是折叠雨伞,化纤布料,蛤蟆镜什么的。后来莆田出息了,满中国开医院,现在的民营医院大都是莆田系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的莆田,不光开医院,还有大量的电子商务,主要就是买鞋。莆田最有出名的卖鞋地方就是安福电商中心,大大小小的商铺都是卖鞋的,这种规模的鞋城恐怕全国能排第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福电商城是当地高仿鞋的主要批发市场之一,这里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商家,品种齐全,价格实惠。电商城内的档口排列紧密,从运动鞋到休闲鞋,从经典款到最新潮流款,应有尽有。据说,你拿一个图样,这里立刻就能给你做出一双样品鞋。现在莆田鞋的质量刚刚的,设计也是一流。说莆田是中国的鞋都,怕是没有第二家能与之竞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少林。位于莆田清源山下林山村境内,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当时叫做林泉院,唐太宗贞观年间,嵩山少林寺僧人南下来到这里,把林泉院改为少林寺,使它成为南拳的发祥地,后来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1989年开始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重建后的南少林寺,寺院坐东朝西,主建筑群依次有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是少林南拳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少林寺在南方的重要分支,南少林寺武风盛行,是中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其独特的少林南拳,武术风格影响着南部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少林所在地之争,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所书的亲笔题词:“ 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号称南少林的寺庙有三座,一座在福州福清,一座在莆田,还有一座在泉州。大家都说自己是正宗。根据金庸小说,根据少林方丈题词,南少林应该就在莆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来莆田的最重要的目的,拜访湄洲岛妈祖的成神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去往妈祖的轮船候船厅,非常幸运,我和夫人因年过七旬,不但登湄洲岛免票,且往返船票也免费。当然这是当地的政策,别的地区旅游景点老人免票,但交通工具还是要收费的。莆田对老年人真的友好。给当地政府决策者点赞。</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停靠的妈祖巡游船。妈祖巡游是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是区域文化传承的体现,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妈祖信仰风俗于 2009 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妈祖巡游通常由多个方阵组成,有歌舞队、旗伞仪仗队、十八般武器、童男童女灯笼队、妈祖銮驾等 组成。不同地区的巡游路线各有特点,会经过当地市区多路段、集墟或代表性地点,也会串联起当地的历史遗迹等地。湄洲岛的妈祖巡游由千里眼、顺风耳神偶,三太子神偶与秧歌队在巡安队伍前端开道;仪仗队、仪卫队等阵头紧跟其后;18位梳着妈祖髻的湄洲女与6位司礼生环绕妈祖金身两侧,妈祖敬仰者紧随其后,超过一公里的巡安队伍浩浩汤汤向前进发,香烟缭绕,鞭炮鸣响,湄洲妈祖金身在两岸敬仰者的簇拥下到达湄洲码头,开启巡安莆田的布福之旅,行程近400公里,途经53个妈祖巡安站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湄洲妈祖祖庙。妈祖祖庙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在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湄洲岛妈祖祖庙是妈祖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我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仅台湾,妈祖宫庙就有5000多座。</p> <p class="ql-block">湄洲岛上的巨型妈祖像。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仙逝。林默诞生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而取名“默”,昵称“默娘”。相传林默娘小时勇敢聪明,事亲至孝。8岁从师学习,过目成诵,悉解文义。10岁时,随母亲王氏诵经礼佛。13岁时,得到一位老道士指点,授以“玄微秘法”,能识诸般要典。15岁时,能为人治病,扶贫济困。16岁时,她照妆于井,得铜符一双,本领更加高强。由于生于沿海都巡检之家,她熟习水性,能驾船、挽缆,巡游于岛屿之间,常于风浪里救助遇险船舶。她还行医救人,这为她最终成为海上保护神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妈祖祖庙的牌坊。妈祖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妈祖以女巫的身份进行活动到死后成为通天女神。信仰范围局限在湄洲岛附近,中心为湄洲岛。妈祖主要是以巫的形象出现,能预测祸福。但还只是一方土地一尊小神,信仰她的信徒基本上是渔民,因此妈祖具有庇护海上航行安全的职能。主要是地方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祖庙的牌楼。妈祖信仰发展的第二阶段,突破了地域限制,得到官方承认。元代妈祖信仰活动往北扩展,北宋宣和年因护航出使有功,获得朝廷赐庙额,使妈祖崇拜得到官方公开的承认,也使妈祖女神济航救难的神力得到宣扬。</p> <p class="ql-block">妈祖祖庙朝天阁阁。清代康熙朝福建总督姚启圣把原朝天阁改为正殿,清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现存朝天阁为1989年台湾鹿港天后宫捐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妈祖崇拜的大发展期,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御赐封妈祖夫人尊号,妈祖由一般地方小神跃上具有特殊名份的官定神明。绍熙元年,妈祖由夫人晋封为妃,使妈祖身份倍增,神名远播,逐渐形成为各地航海者崇拜的女神。继而取代其他海神而成为航海者心目中的至尊神明。同时,受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对应和统一变化的影响,选择妈祖为海上女神要比其他男性的海神更符合传统的哲学思想观念。以至许多文人学士都热衷于渲染妈祖女神护航解难的灵异故事,成就了妈祖女神的至尊地位。</p> <p class="ql-block">元朝非常重视海上贸易,为了保证运输安全,需要仰赖妈祖海神庇护。至元十八年,元朝第一次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称号,将妈祖神号升格。如果说宋代有关封号只是把妈祖看成专管人间海上祸福的一般女神,那么元朝则是将妈祖由凡间神提升到上天的尊神,并且辖管四海诸神妖怪。确立了妈祖在四海诸神中至高无尚的权威。镇四海而保无虞。元代是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得以传播的重要时期。</p> <p class="ql-block">朝天阁一层供奉的妈祖像。明代继续崇奉妈祖为海上天妃,主要是从出使海外与对外交往两方面来利用妈祖信仰。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出发之前,都要祭奠天妃,顺利远航后更要祭谢女神。明代有关妈祖的传说记载在元代基础上又进一步补充。元明两代在儒释道三教合一观念的影响下,崇拜者依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对妈祖生平进行了重新加工或组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清王朝更加重视利用妈祖信仰,整个清代敕封共有七次,不包括朝廷的赐匾、表彰等作法。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部队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反清复明,为横渡海峡,保证胜利,就得祈求妈祖海神。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也上奏得到海神天妃的帮助。清王朝对利用妈祖统一台湾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清代有关妈祖的传说得到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妈祖生平记述得相当具体、形象,把宋代文献原来只有片言只语的女巫,加枝添叶地描述成一个活灵活现的身世不凡的女性,并融儒、释、道观念于一体。清代最终完成了妈祖从人到神演变的过程。有关妈祖的生平、传说基本统一和定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妈祖信徒络绎不绝的前来上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祖庙妈祖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台湾鹿港天后宫妈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楼供奉的另一座妈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妈祖祖庙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家妈祖累了,小憩。</p> <p class="ql-block">朝天阁为三层八角塔型建筑,一楼所悬挂的是台湾鹿港天后官的黑脸妈祖影像,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像,前中部为鹿港妈祖,后面为祖庙妈祖,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右侧的玉如意乃惠安崇武镇港墘村张炳所捐赠,有“摸摸玉如意,事事都如意”之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与天同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供奉妈祖的正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殿石柱两侧的仙女雕像,为保护,采用玻璃包裹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殿前的台阶上,海水图案和平安两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戏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戏台华丽的背景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敕封妈祖的圣旨碑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