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销售》听后分享

埮杰

<p class="ql-block">作者美国加勒特.布朗</p> <p class="ql-block">你越不像一个销售人员,你销售的成功率很有可能反而越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条原则包括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第一项叫作摒弃套路,做回自己。大家认为销售人员应该是外向的、自信的、知道一切的,还要能够操控用户的心理,等等。不一定,摧毁信任只需要一次虚伪,也就是说你在跟你的客户沟通时,只要表现出一次虚伪,且被人识破了,那前面积累的信任就全部坍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事实上你会发现,千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就是说你所打造的人设是假的,它是你使劲努出来的、拗出来的造型。而这个造型很容易被人识破,它是不真实的。所以,与其去成为销售人员中的平均数,不如活出自己的本我和特色,让大家喜欢真实的你,这才是真诚的核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匮乏的,这个东西不是我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咱们只能分蛋糕;富足心态的人会觉得,咱们可以增加蛋糕,咱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件事做大,并不一定非得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就是指利益一共就这么多,咱们只能分配。但是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建设让这个蛋糕变大的,这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创业者跑来跟他们抱怨,说见VC(风险投资人)的时候特别难,那些VC(风险投资人)一个个地都拒绝她的项目,(她)拿不到融资款。她说:“我不希望他们小瞧我,我不希望他们对我妄下评论,我不希望他们对女性有歧视,我不希望……”这是那个女创业者说的话。然后这个作者就说,“你等一下,你能不能别说你不希望他们什么,你说一下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这个女孩一愣:“我希望他们能够发现我的优点,我希望他们能够积极一点。”作者建议她试试看,下次能不能让他们发现她的优点。</p><p class="ql-block">后来这个女孩又一次面对五位男性投资人,讲她的这个项目。讲完以后,那五个人说这个项目不行,对不起,他们不能投资。本来说完这些话以后女孩就可以走了。但是这个女孩说:“等一下,那么请问,你们觉得我们这个项目的优点在哪儿呢?”你看,她的心态变成了一个创造者的心态。你不投资没关系,但你得告诉我,你们喜欢我们项目的哪个部分,我们的项目有哪些优点。那几个人说这个项目挺有亮点的,亮点分别是什么,讲了一堆。然后他们聊得很开心,互留了电话后离开了。过了几天,这几个VC(风险投资人)给她介绍了另外一个VC(风险投资人),融资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得去想办法推荐你的优点,让那些你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而不是用一个受害者的心态,总是觉得整个世界在与你为敌。这是作为销售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建设。这个跟我们讲的富足心态和匮乏心态有关。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匮乏的,这个东西不是我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咱们只能分蛋糕;富足心态的人会觉得,咱们可以增加蛋糕,咱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件事做大,并不一定非得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就是指利益一共就这么多,咱们只能分配。但是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建设让这个蛋糕变大的,这很重要。</p><p class="ql-block">在终身成长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出可适应的复原力。人被拒绝一定会感到不舒服,被拒绝的痛苦程度甚至比丢东西还要高。就比如说咱们仨在一块儿聊天,聊着聊着我们俩聊起来了,把你放在一边,你可能会极其愤怒,这就是被拒绝的感觉。因为在原始社会当中,你如果被拒绝了,就可能意味着死亡。在原始社会中我们都是猎人,我们在部落里打猎,你如果被拒绝了,就意味着你要死了,因为你没饭吃了。所以人们对于拒绝会很受伤。</p> <p class="ql-block">你提出问题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潜在客户也能从答案中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你是在认真聆听,还是在等待说话时机?</p><p class="ql-block">这个太重要了。好多人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根本就不听对方说什么,脑子里边在琢磨自己的话。</p><p class="ql-block">你是否把潜在客户当作对手,试图赢过对方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是否因为错误地预判潜在客户是否有购买意向,而区别对待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句话叫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什么叫悲观者永远正确?如果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成功,那么这件事就真的不可能成功,因为你都不想做了,怎么可能会成功呢?所以悲观者的预测永远是对的,觉得自己做不了,所以最后都做不了。乐观的人,即使经常受到挫折,经常失败,没做成一件事,但是只有他们是有可能成功的。所以乐观是非常重要的创业要素之一。</p><p class="ql-block">怎么能够让自己稍微乐观一点呢?你可以降低一下自己的期待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当你能够经常锻炼自己的乐观,当你能够让自己读很多的书,当你能够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哲理、历史,你的知识含量将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p><p class="ql-block">我们无法直接一次性提高认知。就是好多人说“能不能给我介绍几本提升认知的书”。问这种问题的人是想走捷径。即使把最高级的认知列成一条一条的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能学会。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心灵鸡汤,这是骗人的。因为你头脑当中的知识含量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那一条两条的话没法直接影响你。你根本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生活方式,因为大家脑子里装的知识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慢慢塑造自己的大脑。</p> <p class="ql-block">客户和销售员之间的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个销售找不到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会琢磨怎么算计这个人,“这个人怎么还不签约”“这个人到底卡在哪儿了呢”。卡在你不爱他,卡在你不是真心为他着想,卡在你没有把他当作人而把他当作了一个签单的对象,这就是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意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即便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某种共同的积极情绪而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结,此时,爱就会如鲜花般绽放。……当我和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互相微笑时,我感受到的是那种‘爱’吗?”是的!我觉得那一定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里·金效应的核心就是提问、倾听、研究。人们喜欢被人关注,人们喜欢被人问。你可以问他公共领域的那部分,问他的职业,问他的职业当中的那些有趣的事,这是每一个人很喜欢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你爱上你的客户之前,你要先学会爱上你的公司和产品。如果你都不爱自己的公司,不爱自己的产品,觉得这些东西都不怎么样,那你就是在害你的客户,而不是在爱你的客户。所以你得先爱上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然后爱上客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客户是队友的关系。任何一次成功的销售都是一场合作。也就是说我和用户之间是在合作,一块儿改善用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励是你发自内心地让对方认同这件事,愿意一块儿完成。很多商人把同理心理解成了发掘痛点。你用同理心来揣测对方,知道对方会在什么点上痛,在什么事情上容易花钱,这只是在引发对方的焦虑。有了这个想法,也就是当你认识到你跟你的客户是平等的,你才能够跟客户有平等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销售是变革而非交易。这一条很深刻。作者说,当你卖一个东西给别人的时候,你是在帮他的生活进行一场变革。因为他要采购一个新东西了,尽管很小,这也是一次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了一次交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例,有个人卖一套软件给一家公司,已经深入地聊了很久,一直调研到最后,发现这套软件并不合适这家公司。然后这个销售人员果断地跟他讲:“咱们终止交易吧,我觉得这个交易做不了,因为以你们公司的这个状况,用我们这套软件不合适,你们会增加很多成本。我给你推荐另外一家公司吧。”这件事结束以后,销售员一分钱也没有赚到。但是过后他们成了终身的朋友。那家公司的职员还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等他们发展去到了其他合适的公司的时候,立刻就想到那位销售员,说“你们来报价”,成交就变得更加顺理成章了。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诚实的人,我知道你是一个会为客户着想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客户着想,你就能够真的在幸福当中销售,才能够把这个事做得更持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例超越互换思维,就是要成就对方。有一对夫妻想在一个区域里边买房子,房产中介跑去寻找了一圈,发现没有房子在售卖,这个区域里的人都不搬家,因为那个区域很好。但是这个妻子就特别想在那个地方买房子,因为那是她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她现在特别想搬回自己成长的这个地方,在这儿安家,别的地儿她都看不上,她就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住。</p><p class="ql-block">那你说怎么办?这个销售人员起草了一封长信,这封信里写了那位女士特别想住在这个区域的缘由。这完全不是一封标准的销售信,而是设身处地地把这位女士的童年经历、想法、对这个区域的情感,写成了一封长信。中介写完以后,就把信投递给这个社区里的每一户,说万一你们有房子要卖的话,请一定联系我。你想想看,销售人员做到这种程度,她的目标是什么呢?她就是想成全她,她也可以给她推荐别的区域的房子,告诉她都差不多,但是那个女士就是想买这个区域的房子,那就帮她去问,每家投一封信。刚好赶上有一家想搬家,只不过待售信息还没有挂到房产中介那儿去,房主收到信后就觉得,那我们这房子可以卖给她,最后成交了。这就是成全你的客户,超越了互换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还可以向客户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满足客户的需要,那也有可能客户的需要是不准确的,客户是外行人,他在短期之内获取的信息并不深入。那么你作为专业人士,可不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令你的客户进行更冷静、更深入的思考呢?当你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客户着想,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时,客户会因为你的提问而豁然开朗,这会使得你的专家形象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突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陷入了心流当中的时候。那什么情况下你特别容易陷入心流当中呢?当你能够发现新事物的时候,那种欣喜就是心流的感觉。我们有时候做一件事做得很疲惫,原因是我们觉得太没意思了,天天重复,就这么点事。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沉浸进去,我们被那些惯性束缚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沉浸地去做一件事情,每天都能够发现新东西,这就是心流的来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