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推“三在” 结对帮扶共成长——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青蓝工程”阶段性汇报课

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6月17日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阶段性汇报课,本次活动以“三在”理念为引领,依托“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蓝工程” 阶段性汇报课共开展了9节展示课,覆盖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青年教师在师父指导下,立足 “三在” 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模式融入课堂,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p> 青年教师课堂风采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明珊教师的授课内容是《欢乐购物街》第三课时《人民币小讲堂》,这是一节综合课,本节课内容分为四个层面:1.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了解各面额人民币之间以及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学生能积极投入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交流信息,在购物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积累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形成对人民币多少的量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3.学生能在活动中发现、提出与货币有关的问题,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发展自主探究能力;能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货币的知识、感惜货币的意义,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4.学生能反思并描述购物过程,并对自己或同伴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文娟教师教授的《漏》是一篇中国民间故事,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做贼心虚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在课堂伊始,以“漏”字为讲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解决生字词,梳理主要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梳理主要内容,为后文作铺垫。在课上,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交流有意思的地方,分角色朗读课文,依据提示简单复述故事,由此,聚焦第一和第二场景引入知识点文学表达形式语言反复,用自己的话复述此部分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钇乐教师的授课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领域《欢乐购物街》的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本节课以视频导入,播放货币的产生,讲解由以前的以物换物,到现在买东西要用到钱,学生感受钱的产生。然后以小黄人超市购物为情境开展新课的讲授,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数字、图案等辨认1元、5角、1角等小面值人民币,让学生知道辨别人民币的面值要看数和单位,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的各种面值。通过“开红包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最后,设计了三关闯关游戏,通过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香凝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亮点总结如下:1.本堂课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采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2.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3.在课堂教学中,放手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找一找小猴子下山所到的地方,看到的内容,以及所做的事情,让学生初步学会在文中进行批注;4.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通过“又……又……”式词语的拓展,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同时增加积累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娜娜教师的课堂以“为明明制定重庆旅游攻略”为主题,通过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应分设4道题,通过收集数据,认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对比得出特点,动手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描述变化以及分析决策,帮助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作用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体设计较好,思路清晰,环节间衔接得当,学生的反映情况整体较好,但本节课上课速度有点快,未把握好课堂时间;感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举手同学较少;对于板书设计,书写比较凌乱。未达到预期效果,在课后需认真反思,多多观摩学习优质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春莲教师这节充满童趣与智慧的语文公开课上,我们跟随“棉花姑娘”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求医之旅”。课堂以随文识字与字理识字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认读二类生字,并通过组词、造句活学活用,夯实语言基础。孩子们化身“小小侦探”,通过脉络分析抽丝剥茧——找出棉花姑娘生病的根源,认识燕子、啄木鸟、青蛙等森林医生的独特本领,在角色朗读中体会科学童话的趣味。创意设计“医院就诊卡”任务,将文本理解转化为实践应用,同时规范书写“她、星”二字,实现读写结合。课后延伸作业以思维导图填空和课文复述为抓手,既巩固知识,又为下节课深度探究埋下伏笔。整堂课紧扣新课标,识字有法、朗读有情、思维有迹、表达有乐,充分展现了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活泼与深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丽霞教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24课《羿射九日》,先让学生看图片猜故事,得出神话题目的共同特点,接着从中国汉字的演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弓”“箭”及“射”的演变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及动作进行了趣味识字,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紧接着让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熟悉课文内容,并对出示的句子进行排序,进而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并借此乘胜追击,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讲故事,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有序。最后管老师紧抓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寻找课文中觉得神奇的地方,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故事中出现的“扶桑”树,管老师出示了《山海经》中关于此树的介绍,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阅读《山海经》的兴趣。这是一节让人有所启发,有亮点的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虹教师执教的《羿射九日》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在本节课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抓住了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神话故事导入。在识记生字环节让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认识物品”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在抓重点段落、词句法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深入学习课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人们生活的艰辛”“羿射日的艰难”以及“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等重点段落先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自主阅读,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新文教师将学生分为4-6组,每组4人,确保男女比例均衡,体现团队协作,准备了接力棒、标志桶(标记接力区)、计时器、口哨等器材,先进行热身运动和规则讲解。然后正式比赛开始,分为初赛练习(各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2-3次,熟悉流程)和正式比赛(分组竞技,设置30-50米直道或环形跑道,教师计时并记录名次),最后设置了趣味延伸,即增设“障碍接力”(绕桩跑、跨小栏等)或“问答接力”(答题后交接),提升趣味性。本次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体能,掌握了交接棒的技能,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本次活动兼具运动性与教育性,达到“快乐运动、团结成长”的目标,为校园体育课程增添亮点。</p> 以研促学共前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评课以“聚焦课堂实效,共研成长路径”为核心,围绕“三在”理念,组织各学科组教师、师徒结对成员开展深度研讨,提出建议20余条,形成以下成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亮点总结:青年教师在师父指导下展现出显著进步。其一,教学设计紧扣“学在课堂”,注重情境创设与学生主体性,如语文课通过“童话角色扮演”激发兴趣,数学课堂以“生活问题解决”串联知识点;其二,课堂互动践行“研在课堂”,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性问题处理灵活;其三,教学反思落实“成长在课堂”,青年教师能主动复盘不足,展现出积极的专业发展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剖析:研讨中也指出共性问题。部分课堂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如小组讨论时间分配不足,学生深度思考受限;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反馈;教学节奏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环节仓促收尾。此外,青年教师在教学语言精炼度、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上仍需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进方向:评课组提出三点优化建议:一是强化教学设计的“目标导向”,确保每个教学环节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二是加强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融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三是深化师徒协作,师父需在课堂管理、教学细节打磨上给予更细致指导。后续将通过“二次备课—复课研讨”跟踪改进,推动青年教师持续成长,切实提升“青蓝工程”实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体来说,此次活动有效搭建了教师成长阶梯,既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潜力,也凸显了骨干教师的示范价值,为深化“青蓝工程”、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将持续推进常态化帮扶与教研,扩大辐射效应,助力更多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