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面积约1.88平方公里。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 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堪称万国博览园。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海上花园”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经过网上提前预约购票,我们买到了2月14日早上7点30分的船票。为了赶上轮船,从酒店打的士来到一号码头,排队坐上去鼓浪屿的客轮,7点30分准时开船,在晴朗的天空下,鹭江这片海域显得格外开阔与美丽。海水清澈透明,呈现出深蓝色调,海风轻拂,带来一丝丝咸咸的味道,使人沉醉在这片宁静的海洋之中。阳光洒在海面,反射出点点金光,波光粼粼的水面在远处连绵的城市高楼建筑群和山丘轮廓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好。远处的跨海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水面,连接着两岸。在晴朗的天空下,大桥显得格外清晰。渡船行驶在宽阔的大海上,留下白色的浪花尾迹。一群白鹭互相追逐,在浪花上飞翔,为这片宁静的海洋增添了几分生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经过半个小时的行驶,我们的渡轮停靠在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放眼望去,远处小山郁郁葱葱,红色的八卦楼圆顶状欧式建筑物,清晰可见。显得十分美丽。</p><p class="ql-block"> 经过写有“鼓浪屿”、“厦门”的大红字白墙,打卡留念,来到鼓浪屿的最佳拐角处。鼓浪屿的最佳拐角位于鼓新路与三明路的交叉路口,靠近美国领事馆。这个拐角由两条街巷交汇形成45度夹角,正中间有一栋形状像海上帆船的三层红色砖楼,蓝天白云下,周围绿树成荫,红花掩映。如果是一对情侣前往,一个人可以从左边的街巷,一个人从右边的街巷,分别往转角处走,就能拍出“转角遇到爱”的感觉,凭空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浓郁的文艺气息。是鼓浪屿有名的网红打卡点,游客们都会在这里自觉的排队轮流拍照,当然我们也不例外,在此打卡拍照。</p><p class="ql-block"> 离开最佳拐角处。沿着山路攀登,经过管风琴艺术中心,由于时间尚早,还没有艺术表演,只好痒痒地离开,来到鼓浪屿最高建筑物八卦楼。<br></p><p class="ql-block"> 八卦楼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坦、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鼓浪屿八卦楼,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红色的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非常宏伟壮观,因其顶部和美国国会大厦相似,被称之为小白宫,</p><p class="ql-block"> 日光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晃岩路60—62号,再向上,就是几块刻着大字的巨石,继续向上日光岩。日光岩又称“晃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 ,高92 .8米。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登高望远,俯瞰四周,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而得名。院内几座建筑错落分明,而雕梁画栋的风格明显是闽南一派。清清静静,听着殿里传出的佛经声,伴着啁啾的鸟鸣声,心里感到十分的安宁。站在院子中央四顾,从鼓楼、钟楼,。沿着山路向上,山路旁边就是几块刻着大字的巨石,继续向上来到日光岩。日光岩又称“晃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 ,高92 .8米。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天风浩荡,无边大海,波浪涛涛,过往游轮穿梭其中。厦门、鼓浪屿、以及大担、二担、圭屿、青屿,尽收眼底。世贸双子塔隔海相望,俯瞰山下,古树参天,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各种风格的建筑物掩映其中,无比秀丽,万国建筑博览园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下来日光岩,不知不觉来到了鼓浪屿岛上有名的寂庄花园。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岛南部,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 菽庄花园背倚日光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菽庄花园总面积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寂庄花园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寂庄诗社的诗词典赋。进入花园,顿觉豁然开朗,别是一番洞天。花园结构,美妙绝伦,楼台亭榭,典雅有致。以小见大,耐人回味。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拓园,以园饰海。它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做铺垫,借楼阁做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它让秀出晴空的日光岩作它屏嶂,让变幻多姿的大海作它的铺垫;片片帆影日边来,构成“晚对”妙景,群群鸥鹭乘风复喳,增加潮汐美色......。尤其是用四十四桥,为全园主景。(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把大海藏进去。由于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镌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镌有“海阔天空”。巨石把长桥分为两段,但相通蜿蜒一条龙,各转弯处有“真率亭”、“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和八角形观钓台。桥下海水,波涛滚滚。潮起潮落。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渡月亭有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涛、踯躅、盘桓,均能各尽其妙。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 十二洞天依山傍海,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像猴子洞,因客人进洞摸不出路来,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为名,用紫红、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砾岩、火山流纹岩筑成,洞室大小、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迷离,寓意“洞天福地”。特别是人工打造的连环洞,又叫迷魂洞。道路曲折盘旋,错综复杂,游客景区入内神魂颠倒,摸不出路来。如果说鼓浪屿是海上花园,则寂庄花园就是花园中的花园。</p><p class="ql-block"> 在鼓浪屿岛的最东部有一座公园,名叫皓月园,也叫郑成功纪念园,占地二万平方米。景区内古树参天,芳草茵茵,鸟语花香,景色十分秀丽。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建有一座郑成功巨型石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郑成功雕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雕像所在地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皓月园的迷人景色、波涛滚滚的海浪,天空中的沙鸥、海港中停靠的驱逐舰,和对面海岸上的世贸大楼及其他建筑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丽图画。鼓浪屿之行非常美好,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