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看世界》86期 <p class="ql-block"> 六月中旬,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与友人一同奔赴古北口长城和古北水镇,探寻那藏在山水之间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我们来到了古北口长城的脚下。古北口长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军事要塞,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p> <p class="ql-block"> 它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司马台等段,保存较完整的明长城遗迹全长20多公里。现存古北口等关口16个,敌楼143座,烽火台14座 。</p> <p class="ql-block"> 攀登长城的过程,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每一块古老的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33年,长城抗战在这里打响,古北口成为了战斗的主要战场,爱国将士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那满目疮痍的将军楼和刻字砖,便是那段悲壮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长城之上,极目远眺,山峦连绵起伏,长城内外的景色尽收眼底。山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苏辙的那首《谒杨无敌祠》:“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苏辙拜谒杨业祠时所作,杨业虽未在古北口作战,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却在这里传颂千古。</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这气势恢宏的长城,我心中感慨万千。它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历经岁月的洗礼,它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久闻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如塞上江南,饱览完长城内外风光,我们相约下山游览古北水镇。踏入古北水镇,仿佛一脚迈进了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其间,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永顺染坊里,五彩的染布随风飘动,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诉说着传统印染工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英华书院中,墨香四溢,让人不禁沉醉于那浓郁的文化氛围,仿佛能听到昔日学子们的朗朗书声。</p> <p class="ql-block"> 而最让我着迷的,当属那夜幕下的水镇。华灯初上,灯光倒映在水中,宛如繁星洒落人间。</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圆通塔寺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此时的水镇,宛如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古北口长城与古北水镇之行,让我收获颇丰。在这里,我领略了自然风光的壮美,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古北口长城的豪迈与古北水镇的温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这画卷,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注:部份图片选自网络,谨此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