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夜游芙蓉镇

月色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我们看过了刘晓庆和姜文老师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了解到芙蓉镇是一个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就特别好奇,总想抽空去那一游,都因故未能成行。《芙蓉镇》上映后,一时名声大噪,那里的瀑布、土王桥、吊脚楼、石板街等都非常惊艳,是人们打卡必到之处。今年六月一日,我和梅英、其仁、锦龙、林贵、爱玲、腊梅七人参观了土司府,体验了土家族的摔碗晚餐后,带着几分期许,踏上了夜游芙蓉镇之途。</p><p class="ql-block"> 下了一天的毛毛细雨,傍晚雨停了,微风拂过,空气特别清新,远处的青山清晰了许多,山上的树呀草呀绿得逼人的眼,好惬意呀。</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到芙蓉镇大门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这时的芙蓉镇,灯火通明、星光璀璨,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导游帮我们买好票,我们一起排队进入景区。一进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栋吊脚楼,吊脚楼的上面写着“摆手堂”三个字,它前面空旷的地方摆满了长凳。据说这是土家族跳舞的地方,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吧,这一天摆手堂没有活动。</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我们上了土王桥。土王桥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霓虹闪烁,映照水面。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挑着担子大声吆喝的小商小贩;有拿着道具穿着民族服饰的帅哥美女;还有成群结队随团来旅行的游客……人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桥上的风,掀起了人们的发丝和衣裙,霓虹依旧闪烁,伴随着一阵阵“咔嚓咔嚓”的声响,土王桥见证着每一位过客短暂而美丽的那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下了土王桥右拐,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派人间烟火气,左边一排灯火通明的吊脚楼商铺直通远方,比较有名气的餐馆有“今慕腊味馆”、“湘腊干菜馆”、“寻湘记·传统湘菜”、“钵钵菜”……菜肴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特色的米豆腐、蒿草粑粑、油粑粑、土家酸肉等等,香气四溢,飘荡在芙蓉镇的四周。商铺的里面宾客如云,座无虚席。谈话声、欢笑声,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锅碗瓢盆的生活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闲游一边留影,陶总发现一家商铺门口有一幅《芙蓉镇》剧照,就快步前去与刘晓庆和姜文剧照合了影。哈,帅哥与大明星同框,也是这次夜游芙蓉镇的小确幸吧!</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靠着右边的酉水河向前走,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太震撼了。蜿蜒起伏的山上,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沿酉水河畔错落分布,在灯火阑珊下,显得古朴而宁静。瀑布从楼脚下倾泻而下,溅起的水雾与霓虹灯交织在一起,似梦似幻。看到这里,我想这芙蓉镇一边人间烟火,一边梦幻仙境,这大概就是它的灵魂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那边的戏快要开演了。”我们七人这才回过神来,快速往剧场走去。</p><p class="ql-block"> 看戏的人真多呀,我们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随着人流进入了剧场。</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上场,首先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张继义先生为大家奋笔泼墨,写了好几幅字画。张先生在写的时候邀请了好几位观众上台观摩,我们本想叫锦龙上去观摩的,奈何人太多,不想和年轻人去挤,所以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张继义先生退出后,一场名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升级版》拉开了序幕,这场演出,用豪华的现代科技手段,向我们展现了芙蓉镇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以及土家族人民的习俗。开场就是震撼人心的船工号子。一群身强力壮的青年,手拿竹竿,抬头挺胸凝视前方。随着领头的成功的吆喝声,他们时而迎风破浪向前冲;时而轻划竹竿戏水闲。鼓点响起,从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是激情与力量。看到这里我又浮想联翩了:如果刀郎演唱的船工号子,配上他们精湛的演技,那这剧场的氛围感更要爆棚了吧。</p> <p class="ql-block">  最有看点的节目我认为是《哭嫁》,这个节目向我们演绎了古老的土家族婚俗,场景恢宏,演员阵容庞大。迎亲的队伍从台上演到了台下。还有那新娘的服装雍容华贵,长到拖满了半个舞台,惊艳了所有的看客。再加上新娘那梨花带雨的哭泣,母亲依依不舍的动作神态,也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其中。而新郎向观众席抛喜糖的那个场景将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晚会结束后,我们原路返回。但芙蓉镇夜景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永远不会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