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校凯德校区组织学习本学期第二次音乐教研活动

草原狼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4日,我校音乐组积极响应平城区现代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号召,参与了“AI赋能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第四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采用线上教研的形式,活动时间虽然定在6月20日,但其带来的启发却延续到了今天。教研内容包括观看优秀课例《彼得与狼》、聆听专题讲座,以及课例研讨。活动要求各校填写反馈表并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以美篇形式报道教研情况。全体音乐教师和分管领导都认真参与,积极讨论如何让学生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p> <p class="ql-block">这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观看安徽省某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教师付老师巧妙运用AI技术,仅凭一台电子琴就模拟出交响乐团的丰富音效。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自由发挥想象力,随着音乐即兴表演。这种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也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课堂一开始,付老师先播放了《彼得与狼》的动画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情节。随后,她抛出几个问题:“刚才出现了几个角色?”“你能分享故事的哪些内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们纷纷举手,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员。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思考中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式音乐欣赏环节后,付老师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片段,思考“这段音乐描绘的是哪个角色?”“哪段音乐更适合这段故事?”“听完有什么感受?”当学生判断出主奏乐器是长笛后,她随即播放了长笛独奏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音色特点。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艳的是AI合奏环节。当付老师弹奏出一段融合多种音色的旋律时,学生们沉浸其中,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绎音乐中的角色。随后,付老师播放了小提琴片段,学生们用“啦”声轻轻哼唱旋律,并思考“还缺少什么?”接着,她介绍了弦乐四重奏,让学生了解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的不同音色,并感受三声部音乐的层次感。最后,学生在主旋律的引导下自由表演,整个课堂充满了创造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付老师始终注重引导而非灌输。每当学生无法分辨旋律所代表的角色时,她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再弹奏一段旋律,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线索。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音乐中感知角色的情绪与动作。当学生理解了每个角色后,她又引导他们判断主奏乐器的种类和所属乐器组,并通过视频欣赏加深印象。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课堂的高潮出现在最后环节。付老师将舞台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则担任AI伴奏的角色。一位学生担任朗诵者,其余学生则根据音乐和故事情节自由发挥,进行即兴表演。他们或奔跑、或跳跃、或模仿动物的动作,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童话世界。这一刻,音乐不再是抽象的旋律,而是与情感、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艺术表达。学生们在表演中释放天性,在合作中提升团队意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这节音乐课让我深受启发。付老师没有牵着学生的手走,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自由表达、大胆创造。这种教学方式正是当下教育所倡导的创新性课堂——不是教师灌输知识,而是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理解。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