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石(乙巳年五月二十九日)

林樵

<p class="ql-block">  秦岭归来,携回一块石头,置于案边,看久成趣。似是高山赋它形,溪流赋它灵,更有一抹岚烟徐徐萦绕。巍巍大山,七十二峪,在这方寸之间一一灵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古人诗曰:花不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心。石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我们的祖先以石洞为屋,用石器捕猎,击石取火,烧烤食品,繁衍生息。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人类通过在岩石上作画来记录生活场景和文化信息。这些岩画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又赋予石头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不再只是安全的庇护,觅食的工具,更是精神的象征,心灵的启迪和哲理的诠释。所以有人说:石头,是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走向文明的台阶,踏着它走向更远。</p><p class="ql-block"> “石头,遇到对的人,才会有生命。”人石投缘,使石头产生价值;石头又以它的自然之美反哺着我们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说观石如照镜,品石如坐禅,交石如交友,那么,这块南山石便是我新交的一位朋友。王维有诗:中岁颇好道,</p><p class="ql-block"> 晚家南山陲。</p><p class="ql-block"> 兴来每独往,</p><p class="ql-block"> 胜事空自知。</p><p class="ql-block"> 行到水穷处,</p><p class="ql-block"> 坐看云起时。</p><p class="ql-block"> 偶然值林叟,</p><p class="ql-block"> 谈笑无还期。</p><p class="ql-block"> 他日,腿脚懒动时,有这石友相伴,案边若有云雾之气,山泉之声,境由心造。人未动,心已远,良友相牵,思接千里,亦步亦趋。</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五月二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