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川的后坝。</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重庆市南川区,原来叫做四川省南川县。在南川城的北郊,有一片广阔的土地,叫做后坝。后坝的东边是花果山。花果山上有个瑜伽洞。瑜伽洞终年有水汩汩流出。后坝的中央有一条河沟,常年不干,其水来自瑜伽洞。河沟通到皂角井后没入地下。</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南川度过。国家恢复高考后,我成了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3月15日,我离开南川。尽管四十多年过去了,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事情却历历在目。其中,与后坝有关的有以下几桩。</p><p class="ql-block"><br></p> 南川城区新貌 <p class="ql-block"> 青青的菜田。</p><p class="ql-block"> 后坝的景色主要有两种,一是金黄色,一是碧绿色。</p><p class="ql-block"> 金黄色是麦收季节的颜色。“金黄色的麦子望不到边,丰收的歌儿到处唱,打下的麦子堆成山。” 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句子,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碧绿色是后坝的主色调。除了麦收时节,后坝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麦收前,后坝是绿油油的一片。麦收后,套种的玉米长出来了,后坝是绿油油的一片。掰包谷棒子时,后坝有短暂的枯黄色。不过,后坝马上又是绿油油的一片了。这是因为,套种的青菜长出来了。这一次,绿色要持续很久,直到第二年春节后。那时,人们砍下一株株青菜,收获菜头,送到榨菜厂。</p> <p class="ql-block"> 后坝榨菜厂。</p><p class="ql-block"> 后坝榨菜厂位于靠近花果山麓的地方。那是一溜砖瓦平房,长约五十米。里面是一个接一个的榨菜坑。厂房的前面是地坝。地坝上是一排排木桩。木桩上拉着一根根竹绳。竹绳上挂着一串串青菜头。青菜头蔫了后,就丢进榨菜坑里。一层菜头,一层盐巴。工人们穿着胶靴在上面踩。踩踏结实后,再放入菜头,再撒上盐巴,再反复踩踏。堆满坑后,盖上竹席,腌制个把月。</p><p class="ql-block"> 腌制好的菜头有一股浓厚的香味。这时,还要翻坑,就是把腌制过的菜头搬运到另外的坑中。放好一层,撒上辣椒粉,踩踏。再放一层,再撒上辣椒粉,再踩踏。堆满坑后,再腌制一周左右,菜头就变成榨菜啦。</p> <p class="ql-block"> 菜皮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榨菜,一毛六分钱一斤,太贵了。我们买不起。我们买榨菜皮来吃。榨菜皮,那是制作榨菜的副产物。菜头上竹绳吹蔫之前,先要把它削光。削下来的包块,就是生菜皮。生菜皮本来是喂猪的,可是后来也有了用场,那就是用来制作榨菜皮。腌制菜头的时候,撒上生菜皮,容易踩踏结实,于是腌制的效果也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榨菜皮,简称菜皮,八分钱一斤。其实,榨菜皮比榨菜头更好吃,因为它是用菜头上的嫩嫩的包块腌制而成的。不过,吃菜皮要多一道手续,那就是得事先把筋抽掉。</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与五妹和六妹聊起童年往事,她们都说菜皮好吃。我告诉她们,当年我们太困难了,买不起囫囵个的榨菜,才只好买菜皮来吃。她们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 榨菜酱油香。</p><p class="ql-block"> 我们少年时,常常提着瓶子去后坝榨菜厂打榨菜酱油。南川的酱油有两种。一是黄豆酱油,一是榨菜酱油。黄豆酱油用黄豆作原料,全县大部分地方吃的都是黄豆酱油。榨菜酱油用腌制菜头的汁液作原料。</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吃的榨菜酱油是直接在后坝榨菜厂打的。它正宗得很,浓香扑鼻。它正宗得很,汁液粘瓶子的内壁,流淌得慢。至于运送到各个乡场去的榨菜酱油,那就没有那么好了,它不会粘瓶子的内壁,因为被售卖的人兑了水。</p> <p class="ql-block"> 后坝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后坝有一所小学,它就是后坝小学校。我的五妹就是后坝小学毕业的。五妹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南平公社盖石大队第四生产队(今南平镇天马村四组)当知青。有一次回县城,我特地去后坝小学看过,目的是希望班主任老师重视我的五妹。那是一位女老师。因为她是与我年龄差不远的年轻人,所以我想能够与之沟通。</p><p class="ql-block"> —— 你的妹妹非常优秀,科科都是第一名。能够招到如此优秀的学生,这是我们学校的光荣。老师如是说,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1906年创办的后坝小学,属于南川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解放后,后坝小学改名为城关五小。后来又改名为四川省南川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南师附小。历史悠久的后坝小学现在叫做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五小学校,简称隆化五小。它拥有六十多个教学班,学生三千余人,校园高大上。</p> 南川隆化五小 <p class="ql-block"> 灌坝在前进!</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南川人未必知道后坝。这是因为,后坝后来改名了,它现在叫做灌坝。灌坝社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北方向的城郊结合部,隶属于东城街道,由原隆化镇一居委、二居委、灌坝居委合并而成;东以半溪叉路口由半溪河相隔与南城相接;西以城墙碥、花山巷与鼓楼坝、皂角井社区接壤;北以东环路为界与花山社区相邻;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我听说,灌坝的经济发展目前势头强劲。</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灌坝的主体就是原来的后坝。那里早已高楼林立,早已小区连成片,早已都市化了。尽管如此,我还记得后坝的麦田,后坝的青菜田。我还记得后坝榨菜厂,那里产的榨菜皮,还有那里产的榨菜酱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