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轨迹 第41章我的知青岁月(18)

世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41章 我的知青岁月 (18)</b></p><p class="ql-block">各生产小队打头的都是民兵排长,我当了打头的,自然成为本队民兵排长,不用选举不用任命。</p><p class="ql-block">民兵训练开始了,我得脱产,打头的事,先交给边队长代管。训练时,发给我一支半自动步枪,不给子弹,晚上背回集体户,我前任“打头的”万永林也去了,他是牛心大队派来的,他发的冲锋枪,更牛。上学时参加过学军活动,那是走走样子,这回是真实的,从卧姿装子弹到无依托射击,一系列都是正规训练。</p><p class="ql-block">实弹射击考核,用的老式步枪,打一枪拉一下大栓,是解放后部队换下的旧枪。我们三个人一组,每个人给三发子弹,第一枪不及格,后两发就不让打了,三队的排长,第一枪就打飞了,应该下来,为了过瘾,“啪啪”两声枪响,他把另外两发也射出去,武装助理气的照他屁股踢了一脚,训斥道:“打着报靶人你偿命啊!”。我是1号靶的枪,听说枪膛里面掉个小碴,这不是玩命吗?还好,第一枪打个7环,这是我有生放的第一枪,三枪一共打23环,成绩不优,可能枪不好。返城参加工作时,单位职工运动会射击比赛,我5枪打了48环,全厂第二名,要知道,我们单位退伍兵300百多人呢,我这“土八路”超过正规军多不容易!</p><p class="ql-block">1975年夏季“啃青”时,我接到一个任务,大队副书记贺长富和侯专员(不知道什么官)下命令让我把贾万成绑起来。贾万成是我们六队社员,我刚下乡时他是记分员,由于胃不好,顶不住工,换了集体户毛文芳大姐。我问贺副书记,啥事呀绑人,贺副书记说他媳妇掰队里苞米。“啃青”时,有人到生产队地里掰几棒苞米,算不了大事,何必绑人,何况绑的不是本人,我有意无意地暗中说了几句解脱的话,侯专员不耐烦了:“让你绑你就绑!”我说不会,这不是推脱,我真的不会。贺副书记问一旁看热闹的栗广华会吗,栗广华不但会,真的把贾万成五花大绑的捆绑起来,我跟着两位领导把贾万成送到大队部。</p><p class="ql-block">大队部在我们四队,大队许书记接管了这件事,许书记是有水平的人,他脸是绷着,却让我先把绳解开,哎,这个事我会做。五队在沟里,四队和我们六队毗邻,并不远,一小段路程,贾万成胳膊绑的酸疼直甩。许书记当面问过情况,批评几句,让贾万成管好媳妇,没事了,当了一年多民兵排长,我认为,这件事有点过分了。</p><p class="ql-block">排长另一个任务,跟大队干部查夜,文革时这是常事,实际上没有法律程序,而且扰民。第一次查夜我们这个小组贺副书记是头,有大队妇女主任徐春荣(接籍素芹之后),4队排长吉廷利,他是四户知青,还有我一共4个人,负责对4、5、6三个生产小队查夜。查到吉廷利他们苏队长家时,屋里有亮,那时候,农村都没有窗帘。吉廷利在前面,爬窗户往里面看,转身就往回走,嘴里嘟囔不好不好……,我往里撇一眼,看见四条腿上下扑腾,我们都走了,另换一家。</p><p class="ql-block">贺书记领我们查夜时,拿个瓜子杆子在前面,有狗他就拦着,不让手电往屋里照,就是敲窗户,问有没有外来人。大队会计张林,他领我们查夜时可不管那事,到那家一边敲窗户,手电一边往窗户里面照。说是查“阶级敌人”,那有啊?顶多在市里挨整、受触,被“专政”人员打的受不了,跑出来的人,我们大队没碰着,我们公社也没碰着。</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年代,公安主要打击现形反革命和坏份子上,除了杀人、抢劫、强奸的重大刑事件下来查,打仗斗殴管不过来,动手打架这事知青中常见,特别后几届的学生。有一次,公社统一安排依云、波叶几个没山没柴的集体户,到石峰大队打柴,都住在社员家,其中波叶集体户的知青和知青打起来,挥刀动捧的,打仗的人没咋地,结果房东老太太吓没气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户也有打仗的,徐宝富和栗广华回市里,把栗广华家对面屋邻居砸了,锅碗瓢盆碎片满地,一片狼藉,民兵来了好几十人没抓着,他俩跑了。有一次吃晚饭,韩纯生和栗广华发生口角,栗广华把饭碗扔向韩纯生,随手打了一个“电炮”,韩纯生没还手,鼻子出血了,只说句:“你等着”。事后,栗广华和王志新都说,户里的事,别往外讲,第二天,副书记贺长富还是知道了,王志新问谁能说呢?我一猜还是栗广华自己说的,栗广华通过栗老师,奔贺副书记来的,对他有袒护,炫耀一下自己。刘鹏云和潘俊也干了一仗,他俩都是七中同学,还是一个班的,本来挺好的,不知道什么事吵起来,刘鹏云左胳膊搂住潘俊脖子,右手实惠擂了两个“电炮”,潘俊叼着刘鹏云搂他脖子的胳膊咬了一口,当时就出现两排牙印。不打不成交,刘鹏云和潘俊后来好了,好了一辈子,两个家庭都有来往。</p>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