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桐城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文学的种子始终在岁月的滋润下蓬勃生长。6月2日,当六月的风裹挟着麦香吹拂着大地,新换届后的桐城市作家协会首次采风活动,就将首站选定在兼具经济活力十足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新渡镇。这次采风活动首站的选定,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新渡镇,一个在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又在文化传承里坚守初心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江淮大地上,桐城市新渡镇宛如一方浸润着墨香的砚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墨,蓬勃的教育事业为笔,在时光的长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人才辈出的传奇篇章。从执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程堂明,到深耕海洋科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从探索纳米世界的科学家程国胜,到钻研物理学前沿的黄学杰;从1991年蟾宫折桂的安徽省理科状元陈卫国,到今年五月刚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汪国秀,还有纵横外交舞台的大使汪文斌、曹小林……这些桐城籍精英人士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而托举起他们的正是家乡新渡镇深厚绵长的文化根基。展望未来,新渡镇这方 “砚台” 肯定仍会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孕育出更多能在不同领域熠熠生辉的杰出人才,继续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 font-size: 14px;">( </i><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14px;"><i>小视频:</i></b><i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 font-size: 14px;">云水村书记江涛在田间地头为桐城市作家协会赴新渡镇采风组一行人介绍云水村的发展历史 )</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人文是新渡的精神骨骼,撑起了这片土地的气韵风骨,那么经济便是流淌其间的鲜活血液,赋予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渡镇民营经济发达,有“塑料之乡”美誉,凭借其在塑料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领域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产品远销国内外。如今, “宜居桐城” 建设,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勾勒出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时代新貌。这里的云水村以富锌农业为根基,打造“桐云乡” 富锌农产品品牌,同时种植景观油菜,精心打造垂钓中心,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实施“农田大管家”,村干部当起新农人,承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田地2800余亩,年增收50万元。2023年云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70万元,成为新渡镇首个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百万村”;2024年云水村成功入选安徽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蹚出了一条兴农致富的特色之路;九重村的安徽富美达农林科技产业园,正奏响产业兴农的奋进乐章,薄壳山核桃的树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如同扎根大地的 “绿色银行”。随着 “摇钱树” 工程步入增产期,富美达企业从良种育苗到品牌创建,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果实挂满枝头。而苗山湖生态园则是镶嵌在乡间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农业为基石,将旅游、度假、采摘等多元业态熔铸一炉,打造出桐城首个“向往生活”体验地。在这里,丰收节的欢歌笑语回荡天际,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的荣誉加冕,让它成为桐城人家门口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伊洛村、土桥村、新城村等也不甘示弱,纷纷在 “物业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从小区物业管理的贴心服务,到工业垃圾处置的专业运营,再到厂房出租的灵活经营,多元化的服务模式织就稳定收益网络,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从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到多元经济的活力迸发,从田园风光的生态蝶变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新渡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焕发新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span><i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 font-size: 14px;"> </i><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14px;"><i>小视频:</i></b><span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 font-size: 14px;">苗山湖负责人程萍萍向桐城市作家协会赴新渡镇采风组一行人介绍苗山湖风貌</span> <span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新渡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工业经济蓬勃兴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工业版图之上。这里,是全国三大印刷包装基地之一,更是国内塑料包装行业的生产集聚区。放眼望去,千余家塑料包装企业汇聚于此,宛如繁星点点,共同编织出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集群。新渡的经济核心,恰似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紧紧围绕着塑料包装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供应的源头开始,到电雕制版的精细雕琢,再到吹膜印刷的色彩斑斓,制袋加工的精工细作,以及机械制造的坚实支撑和物流销售的畅通无阻,每一个链条环节都紧密相扣,高效协作。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如同河水中的涓涓细流,在产业链中循环流动,奔涌不息,为新渡镇的工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桐城市新渡商会,这个成立于2019年12月的组织,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新渡镇200多家会员单位。其中,近50家规上企业犹如参天大树,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更是挺拔如松,它们的业务涵盖了塑料包装、原材料供应、印刷设计、机械制造、物流、金融、餐饮、乡村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新渡商会为会员企业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让企业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经验的交流中成长,在合作的机遇中腾飞。六年的时光,新渡商会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同心抗疫的艰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扶贫济困的道路上,他们慷慨解囊;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他们添砖加瓦;在公益慈善的事业里,他们默默奉献。同时,他们以务实的举措服务会员,高效化解企业纠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策划大型培训活动,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此外,新渡商会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成功举办桐城塑展会、安庆塑展会、青岛塑展会。这些展会不仅是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更是交流合作的盛会。新渡商会携手企业,共同在展会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共创辉煌。每一次展会的成功举办,都凝聚着新渡商会的辛勤付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新渡镇工业发展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渡商会的会员单位安徽格努博尔塑业、桐城市洪运色母工贸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机器轰鸣奏响发展最强音,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与订单的持续攀升,勾勒出桐城市乡镇经济蓬勃发展的壮丽诗篇,也展现出新渡镇在经济领域的强劲动力和无限潜力。而古老的老梅街深巷里,青石板路在时光打磨下泛着温润的幽光,宛如一条串联古今的纽带,一端是现代产业的轰鸣与崛起,展现出新渡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另一端是历史街巷的静谧与沉淀,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记忆。穿梭其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在此激荡回响,仿佛每一步足迹都踩在时光的琴键上,每一处角落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独有的魅力诗篇,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六月初夏这个蛙鸣阵阵、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桐城市作家协会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与创作的热忱走进新渡,走进这一方充满故事与诗意的土地,开启了一场与山川、与大地;与人民、与时代深度对话的采风之旅。采风中,作家们深入新渡镇的各个角落,用敏锐的笔触捕捉着这里的每一处细节,感受着乡村振兴的脉搏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这里,作家们或俯身倾听田间作物生长的声音,或驻足凝望老街里斑驳的砖墙,或与当地村民、企业家们亲切交流,聆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悦与希望。那些田间的秧苗,那些山岭的果树,那些林立的厂房,那些轰鸣的机器,还有“新安渡”地名由来的传说,“老母猪街”故事的演绎,都将成为作家们笔下最动人的篇章,化作文字的力量,跨越山川湖海,抵达每一个渴望了解这片土地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采风活动圆满落幕的归途中,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缓缓行驶在乡间公路上。此时,安徽省首批 “乡村文化带头人”、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樊海英笑意盈盈,以她那充满热情与才情的嗓音,为同行的各位作家们自编自唱起黄梅戏选段《果然喜从天上降》,那婉转悠扬的黄梅声瞬间在车厢内如水般流淌开来:“……工业农业齐合唱/经济重镇美名扬/勤劳勇敢的新渡人/开拓进取谱写华章……” 樊海英的唱腔韵味十足,生动地展现了新渡镇蓬勃发展的经济态势与勤劳奋进的人民风貌,听得大家如痴如醉。一曲黄梅戏唱罢,樊海英意犹未尽,紧接着又唱起了由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桐城市作家协会理事张永峰先生创作的老歌新词《谁不说俺新渡好》:“一条条道路紧相连/一座座厂房绕心间/一个个身影一个个忙/一台台机器歌声扬/哎,谁不说俺新渡好/得儿哟咿儿哟/一件件产品闯四方/格努博尔奖牌高高挂/云水村的农田闪金光/老梅村的老树传说,代代相传/洪运工贸的色母,七彩了时光/哎,谁不说俺新渡好/得儿哟咦儿哟/生态烟火的苗山湖,温暖了千万家/哎/谁不说俺新渡好/得儿哟咿儿哟/苗山湖的烟火,温暖了千万家/哎……” 她用歌声将新渡镇的产业发展、乡村美景、文化底蕴等元素一一展现,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梅悠悠,歌声嘹亮,似灵动的音符在车厢内轻盈流转,携着缕缕余韵漫出车外,久久飘荡在家乡新渡的上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 胡劲松,男,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桐城市伊洛小学语文教师,作品散见于纸媒及网络平台。与纸砚相约,笔墨相守,用最美最真最深情的文字回眸岁月,书写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71, 128, 244); font-size: 16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