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火车站和栈桥两座百年景观不可错过一一一一一2025年6月山东自由行三

长安回首者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青岛自由行,就住在北京路小学隔壁一家宾馆,6月23日出去吃早餐,一问当地人我们第二天返回西安要上火车的青岛站,步行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饭我们顺便过去看看,青岛火车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p> <p class="ql-block">1899年德国修建胶济铁路,在泰安路建青岛火车站,德式建筑,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的。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p> <p class="ql-block">售票厅楼上为巨大的山花,山花四面为大钟表,顶部则用中国琉璃瓦,是德式建筑中含中国元素。青岛火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建筑风格是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现在山花钟楼已经办成胶济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胶济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车站站舍则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1991年,青岛火车站扩建,钟楼和候车厅拆除,向东一百米原样加高加大重建,仅从外表看全部为原貌,惟塔顶琉璃瓦换为德式简瓦。</p> <p class="ql-block">青岛站被誉为中国最美和最文艺的车站之一,现在的站房它有一部分是原有建筑,大部分为2006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而扩建的。所以现在来到青岛站,是看不出来哪里是新的哪里是旧的,这座车站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很人拍照打卡留念的地方,为青岛的网红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从火车站东广场走到南广场,如今的“新青岛火车站”则呈U字形,其南广场和西广场两个站房都和东广场站房一持,依然保持着原青岛火车站的欧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青岛东站候车大厅宽敞明亮,已经使用上了LED电子显示屏告知车次、捡票口等信息。“青岛火车站”见证了青岛这座著名海滨城市的百年沧桑,也会让你对青岛这座城市有更加直观与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站在火车站马路边沿,隔路朦朦胧胧可以看见那边有大海,穿过地下通道,可以看见它距离大海的距离不过几百米,不远就是青岛最有代表的建筑栈桥和海水浴场。真正做到了出站即可亲近大海,离别还能看个日落的神奇车站。</p> <p class="ql-block">栈桥景区是老青岛的图腾,是青岛的代表,是来青岛旅游必打卡景点之一。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朝政府为了防守胶澳清军的下雷船和装卸军械燃煤而建造码头,最初的栈桥长约200米,宽10米,作为海军码头使用。</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侵略者扩建栈桥,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 </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扩修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历经沧海桑田、历史巨变,青岛栈桥已有百余年历史,是青岛的历史见证者,浓缩了青岛的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2013年,栈桥受风暴潮袭击,桥体坍[tān]塌,对外关闭进入了维修阶段。2014年4月25日,重新对游客开放,栈桥是由北段连接陆地的石砌引堤、中段立于海中的透空桥、南端的岛堤以及上部的回澜阁组成。</p> <p class="ql-block">轻轻踏上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长桥,缓步向观澜阁走去,举目远眺,蔚蓝的大海充斥你的双眼,海天一色的景象让你倍感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在栈桥两边的护栏前,轻扶栏杆,闭上双眼,用耳朵倾听大海的声音。那海浪拍击护堤的声响,时而快,时而慢,有时一浪高过一浪,有时渐渐弱化,追随着海浪的声音,仿佛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p> <p class="ql-block">每年从4月份往后,大群的红嘴鸥逐渐离开青岛,到西伯利亚等地孕育下一代。今天已经6月份了,有幸还看见没有飞回西伯利亚的海鸥,让对人流拥挤的无奈变成满心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我从海边堤岸一直走到栈梳南端,这里的回澜阁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151平方米,从外形上看是一座典古代风格的亭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身由24根朱红亭柱支撑,外柱成廊内柱间墙;阁内布局巧雅,中央设螺旋式梯级,顶层是一圆形大厅,四周全是窗户,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p> <p class="ql-block">1936年首度评选“青岛十景”时,“飞阁回澜”列为十景之首。1950年,回澜阁曾改为由郭沫若题匾的“中苏友好阁”,后来在1958年,又重新改为回澜阁。当时牌匾上的“回澜阁”三个字由沈鸿烈题写,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p> <p class="ql-block">站在栈桥之上,潮湿海风迎面而来,带着微咸的大海味道;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桥面,奏响着一篇海的乐章。6或者7月来青岛,虽然是封海期,但好在青岛位于海边气温适宜,比西安夏天动不动就30几度的高温来说,青岛真是避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的两位老同学先一天上午,也去栈桥上走了一趟,二十年前滕君曾经作为厂里的生产标兵,跟厂里组织的参观团来过这里,觉得当时海水清清,怎么现在和那时候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岛,一提到栈桥除了想到回澜阁,还有一个就是海上皇宫,它与栈桥隔海相望。站在海堤上朝西</span>望去,一个如扣在海水中的白色贝壳状半球体,就是海上皇宫。整座建筑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远远看上去宛如一颗悬浮于海面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来到青岛两三天,一直在中山路来回盘旋,没有想到栈桥一出来就是中山路最南端,真是应了青岛流传的一句民谣:“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这条1300米的百年老街,起点就是青岛地标栈桥,清晨来看日出,傍晚听海浪,随手一拍都是电影感。</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山路壹号,凝缩了百年青岛的城市记忆,于青岛啤酒120周年华诞之际,以“中山路壹号·传奇Club”的身份回归与重生,成为集创意文旅、互动演绎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啤酒文化复合型体验空间,打造中国城市历史城区保护再利用的更新样板。</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山路壹号,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装饰风格独特,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展示着这里的历史变迁。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英式红茶、精致的慕斯蛋糕,同时也能感受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青岛不愧是啤酒之都,到处都是啤酒元素,满大街都是卖各种啤酒的摊位,好像所有的餐馆前都有大桶的啤酒或者是像水龙头一样的啤酒机器,青岛人天天都要喝啤酒吗?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青岛人把喝啤酒说成“哈啤洒”,让外地人一时搞不清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  青岛人“哈”字发音时,口腔张开,随着气流直抒,有力的音量似北方人的豪爽大方,啤酒“哈”入口的瞬间犹如快乐脉冲,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味蕾,<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岛人用啤酒书写了城市行为艺术,构建了独特的社交语法。</span>因此,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当代年轻人喜欢用CityDrink丈量这座海滨城市,毕竟在哈啤酒这一领域,青岛本身的底蕴就足够浓厚。</p> <p class="ql-block">在青岛“哈”啤酒超高人气的背后,是令人无法抗拒的“烟火气”和“松弛感”,这恰恰是日常忙碌的人们最希望获得的假期体验。</p> <p class="ql-block">很多青岛人的一天由“啤酒”开始,也由“啤酒”结束,对于游客而言,啤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接触青岛当地文化的绝佳切入口。我们在一家老青岛饭店吃鲁菜的时候,两位老同学也入乡随俗,要来一杯新鲜啤酒互相碰杯,一醉方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