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教名山《崆峒山》

爱平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1日,我离开天水的麦积山,前往道教名山崆峒山。心中满是对这座“中华道教第一山”的期待,一路风景变换,仿佛从佛意的静谧走向道家的空灵。</p> <p class="ql-block">到达山脚,我们一行人在景区入口的建筑前合影留念。大家穿着休闲,部分人还戴着橙色的安全帽,像是为即将开始的登山之旅做准备。背景中“Ticket Center”的字样提醒着我们,旅程已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千米处,自古便享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它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精神高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前行,陡峭的山崖上,几座古建筑依山而建,与满山的植被融为一体。蓝天白云下,这些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三人站在一块刻有“崆峒山”字样的石碑前合影。碑上的雕刻精美,背景是蓝天与绿树,我们面带微笑,仿佛也被这片山水的灵气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古代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它西接六盘山,东望关中平原,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主峰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总面积达83.6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山间有一座红色柱子、绿色琉璃瓦屋顶的亭子,矗立在绿树环绕之中。亭子装饰华丽,旁边立着几块介绍牌和一个蓝色的指示牌,仿佛在为每一位登山者指引方向。</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与养生之术。这座山,仿佛从远古便与智慧和修行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丘上,几座古建筑隐约可见,掩映在茂密的绿色植被中。天空晴朗,几朵白云悠然飘浮,整个画面宁静而和谐,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继续深入,一片繁茂的枝叶后,一座古建筑若隐若现。湛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点缀其间,枝叶繁茂,古意盎然,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道法自然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曾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赞美之词。而崆峒武术,更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至今仍在传承与发扬。</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山崖绿意盎然,山谷中可见几处房屋与道路。天空晴朗,几朵白云点缀其间,景色宁静而美丽,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古老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崆峒武术的传承,是这座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辅相成。</p> <p class="ql-block">山峦之上,几座古建筑错落有致,被绿树环绕。天空晴朗,白云悠然,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之感,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峰众多,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马鬃山,海拔2025米,五台环列,形似莲花。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山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多项荣誉,成为中国道教文化旅游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屋顶覆盖着传统的瓦片,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背景是高耸的山崖与茂密的树木。阳光明媚,整个画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东距西安仅300多公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代郑文宝曾评价其“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这也解释了为何历代帝王频频登临,留下无数传说与遗迹。</p> <p class="ql-block">游客戴锋林,年近80,登山不亚于年青人,徒步蹬上300多级天梯直达山顶。你看他坐在石凳上,身旁放着背包与伞,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山崖上绿意盎然,一座小亭子静立于山顶,下方有水流潺潺,景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兼具北方山势的雄伟与南方景色的秀丽,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势恢宏,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游客邓新莲老人面带微笑,拉着栏杆缓缓攀爬楼梯,阳光洒在绿树间,背景中的人群也正沿着石阶前行,仿佛在追寻古人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色石碑上写着“普济三界”,石碑上有红色印章,背景中光影斑驳,仿佛在诉说着道家普度众生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坐落在山林之中,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庄重。树木繁茂,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上天梯是崆峒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开山祖师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经明清修缮后形成现有规模,台阶总数378级(一说369级),坡度45—75度,是登临皇城的唯一通道,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天梯源于宗教“通天”之意,唐代贞观年间由仁智禅师主持开凿,明清两代多次修缮,现存台阶总数存在378级和369级两种说法,台面宽2.5米,坡度介于45—75度之间,部分段落近乎垂直,需借助铁索攀援。其名称取自古诗“一步仅一寸,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象征登天之路的艰险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天梯连接遇真宫与飞仙阁,沿途分布药王洞、黄帝问道处等道教遗迹,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向广成子求道,奠定了崆峒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古塔在蓝天白云下若隐若现,近处的绿叶与树枝交织成一幅自然画卷,宁静而悠远,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隐匿在绿树丛中,远处连绵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屋顶有飞檐翘角,周围绿树环绕,砖墙坚固,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一位旅人正沿着石阶前行,背景中绿意盎然,仿佛在与自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上的古建筑群被绿色植被环绕,天空晴朗,云朵飘逸,建筑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在诉说着道法自然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摄于2025年6月11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