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境界】: 宋· 定窑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

鸣岐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明岐</div>[Supreme Arts ]: The White and Brownish Glazed Pot with the Scraped Pattern of Lotus Lake and Crane Dance From the Ding’s Kiln of Song Dynasty<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y Xu Mingqi</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宋代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h5> 高24厘米、腹围67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8.5厘米、重1768克。<br> 此罐 共分七层装饰,第一层器口为褐釉敞口、第二层为粗弦纹一周、第三层为缠枝牡丹纹一周、第四层亦为粗弦纹一周、第五层为莲湖鹤舞图通景、第六层又为粗弦纹一周、第七层为立水装饰纹一周,底为圈足。<br>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其肩部第二层,剔绘出缠枝牡丹纹一周。以牡丹花为主体,通过藤蔓或卷草状枝叶串联,形成连绵不断的缠绕结构,寓意“生生不息”。层层的花瓣通常象征富贵吉祥‌,枝叶缠绕纷披,增强了画面动态感。写实的风格与夸张并存,代表着华美、丰盛,兼具富贵与生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牡丹园图</h5> 第五层刻绘《莲湖鹤舞图》通景 : 写莲湖水面景色迷人,水草肥美,在蓝天映衬下,湖水碧绿透亮,像铺展开的宝石镜子。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细细的涟漪,阳光下点缀着尖尖的慈茹、棱鱼草、梦幻红掌及叫不出名的水草比比皆是。尤其图中的尖荷叶、嫩荷叶、卷荷叶以及大如雨伞的荷叶,随风摇曳,与大花朵对影微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宋代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h5> 四只不同姿态的仙鹤,一只翩翩起舞、另只空中盘旋、也有翘首远眺、更有直立瞩目。剔花用刀如用笔,运转变通,功力深厚,形象鲜明,线条收放有序,极富张力。每只瑞鸟都围伴有大朵莲花、莲叶及秀草,布局得宜,形象间有呼应、有对比,生意浮动,清气自然。尤其鹤鸟翅膀上的宽大羽毛,如同仕女晾开的百折裙摆,使人百看不厌,深得其美。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此件宋· 定窑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的制作方法,首先是在坯胎上施用一层化妆土,它没干透之前,要在化妆土上划出花纹,但没有按一般剔花工艺剔除花纹以外的化妆土,而是在花纹内的白化妆土上敷一层褐彩,待湿胚干透后,入窑高温烧制。其虽然没有剔刻,却有剔花的视觉效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莲花湖风景</h5> 这种工艺是宋金时期定窑的特殊工艺技法,传世作品的存世量非常稀有。如正定博物馆藏金代定窑白釉褐彩剔花罐和金代白釉褐彩梅瓶等,经故宫耿宝昌先生鉴定,将存世量可圈可点的,均按照标准统定为一级文物。此类同属于一种工艺类别,无比珍罕,它代表了定窑剔花工艺的最高水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宋代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h5> 定窑剔、刻、划花艺术的形成,迎合了社会审美趋向,符合物质材料这个前提条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演绎。同时,与中国书法、篆刻有着密切联系,其以刀代笔,刀尽其美,是一种用刀在物质材料上发挥艺术创作的功能表现。通过刻划花构图的虚实和空间处理,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填补了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一项极具艺术价值和美学思想的空白。属于古代定窑艺术家呕心沥血所完成的一项历史优秀成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剔 、刻、划花为宋代定窑两大装饰方法(剔、刻、划花与印花)之一,具有装饰领域的超前思维和划时代的工艺美术价值。定窑刻划花典范的形成,在整个陶瓷界博得极大喝采和强烈反响。其意义之深、波及之广、势头之猛可谓超出了一般的想象范畴。泱泱华夏瓷国,在定窑一隅破天荒出现陶瓷工艺美术奇迹,自然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繁荣分不开,但定窑匠人艺术家们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莲花湖风景</h5> 据考,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认识并在所制陶器上加以绳纹、线纹、方格纹等。方法为压印及刻划。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和陶器的发现,更加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的先人不仅在制陶工艺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更在原始的审美要求下发挥着固有的装饰才能。秦汉以来,以秦俑汉瓦为代表,一些陶器及瓦器上的装饰纹样,更趋于多样化,手法多变。按照当时的审美志向,内容和形式更趋于丰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宋代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罐</h5> 然而,这一时期使定窑人感到困惑和沉思的主要问题,便是白瓷装饰路在何方?虽然,定窑人对历史上种种装饰方法、手段、内容等领域作了全面梳理,也曾用堆、贴、剔、点、镌等方法进行过不同尝试,但均不能以一面鲜艳的旗帜高扬于定窑陶瓷的战地,更难以较强生命力而独领宋代陶瓷风骚。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凡此种种,都进一步说明了作为当时定窑陶工都在千方百计为所奉使命而呕心沥血,不失时机地为器物寻找适宜的装饰途径而尝试着各种手段。同时,定窑工匠们积极进取,拓宽贤路,努力向磁州窑汲取剔、刻等工艺的先进技能,使之屹立在陶瓷王国之顶端。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莲花湖风景</h5> 陶瓷,是一条不竭的中国艺术长河,足以说明作为一种特色产品,在具备科学与艺术这种较强生命力的前提下,古代先贤们能否达到这一神圣目标,而创作出别开生面的装饰技法,形成了全新的、独特的、散发着深厚乡土气息的宋代花瓷。这点无可置疑,是古代定窑大师们千百年前,就已经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答案。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口部</h5> 结 语<br> 我们从宋·定窑白釉褐彩《莲湖鹤舞图》剔花瓶入手,对白釉褐彩剔花技艺以及人们对仙鹤的信仰与崇拜,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很大启示。仅从一件陶瓷器皿,就了解到大量的道教文化和长寿象征的寓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底部</h5> 深知 : 仙鹤在中国自古就是祥瑞的象征,其形象优美,姿态端庄,极大地受到艺术家的喜爱,以其为主题塑造了多种寓意吉祥的画作及纹饰,仙鹤这一形象在中国美术史上无疑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莲花湖风景</h5> 道教赋予了仙鹤高洁、长寿的吉祥寓意,在后世中随着人们对吉祥图像的广泛需求与应用,仙鹤逐渐成为了这些寓意的代名词,并与祥云、松竹、鹿、龟等同样寓意吉祥的形象相互组合,成为具有更复杂意义的吉祥图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正定博物馆藏金代白釉褐彩剔花罐</h5> 中国传统美术题材十分注重吉祥图像的应用,几乎每幅绘画作品、织绣图案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吉祥的美好愿景,而仙鹤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吉祥图像,研究其寓意与应用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形式中的常用题材,以及中国人吉祥图像的演变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