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场“苦”并快乐的长途专列旅行,即将驶向甘肃张掖。车轮缓缓启动,窗外的热浪似乎还未散去。黄昏的吐鲁番荒凉的原野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像一幅慢慢卷起的画卷。我靠在列车窗边,嘴里还残留着馕的麦香,手中一支玫瑰仍飘着余香。耳畔似乎仍回荡着冬不拉的琴声。新疆,这片辽阔而炽热的土地,在告别的时刻,愈发让人不舍。一群有缘人,来自不同地方,齐聚星城长沙,共赏新疆的美丽。新疆的美丽,是天地间最豪迈的抒情诗。喀纳斯的湖水如翡翠般澄澈,赛里木湖的蓝让天空自愧不如,而天山天池则像一块被神灵轻放的碧玉,静谧而圣洁。行驶在独库公路上,一日看尽四季;漫步于那拉提草原,风吹草低,牛羊如云;徜徉在五彩滩,风吹胡杨,石河交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珍 爱 和 平</b></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自然不施粉黛,却美得惊心动魄。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喀什老城的巷子里,维吾尔族老人微笑着递来一块哈密瓜;在喀纳斯河毡房内,牧民端上热腾腾的奶茶;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孩子们的笑声和蝉鸣交织的歌;到达吐鲁番,导游手捧鲜花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新疆人的热情,像正午的骄光,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游人。新疆的味道,是馕坑里刚出炉的烤包子,是山野上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是一碗滚烫的过油肉拌面,是甜蜜到心底的无核白葡萄。每一口食物,都带着土地的馈赠和民族的智慧。而新疆的音乐,则是灵魂的另一种语言。十二木卡姆的悠远,刀郎舞蹈的奔放,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的深情,都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当冬不拉的琴弦被拨动,当手鼓的节奏响起,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旋律摇摆,仿佛自己也成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音符。新疆是历史的活化石,喀什古城的残垣讲述着千年前的繁华,高昌古国的壁画凝固了时光,楼兰的沙漠里埋藏着未解的谜题。这里曾是张骞出使的西域、是玄奘取经的必经之路、是左宗棠抬棺入疆的西域、是王震率领勇士戍边建设的疆土、是无数商旅、僧侣、探险家留下足迹的地方。当下,新疆依然在书写新的故事。高铁穿行,棉田如雪,现代化的城市与古老的村落和谐共存。而我们的专列,正载着满满的回忆,缓缓驶出这片神奇的土地。再见,新疆!车窗外的风景越来越远,但记忆却越来越清晰。新疆的辽阔,不仅在地理上,更在人的心里。它让你懂得,有些地方,来过便不曾真正离开;有些感受,经历后便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十多年里第三次来到新疆。我了解新疆吗?从广域的角度,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从长沙→哈密,经华中、关中、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走新疆环线东到西哈密→吐鲁番。跨南疆,从哈密 → 库尔勒 → 喀什→ 库车。 跃北疆,从库车 → 伊宁→ 北屯市→ 石河子→ 乌鲁木齐 → 吐鲁番。 返程路线,从吐鲁番→成都),东南沿河西走廊至兰州,再经陕西南下入川。总里程约 10,500公里。从南到北,行程万里,从东到西,南疆北疆。开始,也许是这里的自然美景吸引着我,临到终点,这里的人文风情不经意拨动着我的新弦。就像十多天的专列软卧,年青时的奢侈梦想,此刻觉得有些许简陋。但每每上上下下专列车厢,似乎就有了家的感觉。慢行的专列,沿路风景尽收眼底,不似高速列车,沿路风景一闪而过。在西安告别时,大家依依不舍。打开曾留下的手机定位,正在祖国最西边边境,离红旗拉普山口近在咫尺。和平就在身边,稀疏平常。可不远的边境之外,却战火纷飞,生命流逝。此时,尤其感觉和平的可贵。这次旅行,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时间如此之长,行程如此之远,密度如此之大,震撼如此之多的一次远行,但还是有点蜻蜓点水之憾,有意犹未尽之感。或许某一天,我还会回到这里,听风掠过草原,看夕阳染红沙漠,尝一口刚出炉的烤包子,沉静式感受西域的自然之美。而此刻,唯有轻轻道一声:新疆,再见,我们后会有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22号上午10点,专列提前半小时到达西安站。坐4号地铁线直达西安北站。吃了一碗西安的羊肉泡馍,喝了一杯拿铁咖啡。2点06分,坐1939次高铁,经过3个多小时,傍晚18点到达成都。一场久违的大暴雨迎接我们回归,持续的高温已降到30度。17天的新疆专列旅游就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