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自来水科技馆位于杨浦滨江百年水厂——上海杨树浦水厂内,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水厂,是杨浦滨江标志性景观和上海城市记忆的讲述者。</p> <p class="ql-block">2006年,上海市科委与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在原上海自来水展示馆的基础上提升完成自来水科技馆,并面向社会开放。</p> <p class="ql-block">焕新后的自来水科技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共设三个展厅~“水之源”“水之境”“水之梦”,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大课堂”,系统反映上海城市供水的发展历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应用。</p> <p class="ql-block">地下一层是水之源展厅:这里展示了19世纪末至今上海自来水事业发展历程,包括历史资料、实物展品、仿真蜡像(如“张阿三挑水”场景),还原中国第一家水厂(1883年杨树浦水厂)的建成史…</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实物展品还原了老上海的用水场景,重现了中国第一家水厂的建成的通水史,生动讲述了上海近现代自来水起源。</p> <p class="ql-block">19世纪70年代,上海城市用水主要依靠河道,由桃夫挑往居民家中,沿途吆喝,且受蓄水涨落的限制。 居民买得水后,用明矾净水,还有船专门从太湖运清水来上海, 只供高级消费场所、鸦片烟馆用。1860年,外滩旗昌洋行开凿了上海第一口深井,供洋行内部使用。19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用水主要取自河道,但因城厢内居民密集,秽物堆聚而致河水污浊不清,且受潮水涨落的限制,水中多含泥沙,虽用明矾澄清,仍旧腥臭难闻。上海的外侨渴望能够饮用自来水,因此常有人在租界外侨纳税人会议上和《北华捷报》上呼吁兴建自来水厂。</p> <p class="ql-block">1873年3月7日,《申报》上出现题为《送熬烟膏客》 的广告。“沙漏水行”即沙滤水行,它是一艘制水船,专门制作清水供给民用,也可以称是一个小型的自来水厂,即现在的延安东路北侧。1872年11月19日,请美国水师医官专门检查水质,还有医士泰亚士的签名认可。这是上海第一家营业性的小型自来水厂。</p> <p class="ql-block">1875年,上海的立德洋行设立供水公司,建有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等净水设施,没有输水管,靠木船、水车运输和售水。这是上海的第一家供水企业。</p> <p class="ql-block">1883年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的机器开始隆隆转动,上海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p> <p class="ql-block">浦东水厂</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浦东黄浦江边烂泥渡一带码头、工厂、仓库林立,已成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因没有水厂,水价昂贵,每担自来水(45公斤)需铜元8至10枚,而浦西每担只需铜元1.5枚,浦东居民用水极为不便。这是1936年浦东水厂冲洗水塔及快滤池照片和1936年浦东水厂清水泵房间。1930年5月上海市公用局决定筹建浦东水厂,共投资70万元,在江边烂泥渡购地7亩,1935年5月 建厂,1937年6月19日供水。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供水面积约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馆内保存着制作于1883年的杨树浦水厂老模型,从杨树浦水厂的模型上来看,当时的杨树浦水厂制水工艺还十分落后,只有一些慢滤池设备,日供水量仅3698立方米,却代表着上海自来水供应事业跨出了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水之境展厅有提升供水品质,探寻优质水源,优化管网系统,服务千家万户四个板块。聚焦于工业迭代下自来水技术的进步、服务的优化以及品质的提升,通过科普问答、供水热线互动,清水溯源等互动平台,使市民能够直观感受上海城市供水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应用。</p> <p class="ql-block">水之梦展厅通过科技赋能、智慧驱动,展现了人水和谐的新图景,畅想上海供水事业将步入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此次焕新后的自来水科技馆,集展示平台、科普教育,科研创新、文化交流于一体,将上海供水事业悠久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积淀与未来科技展望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更为多元化和沉浸式参观体验。</p> <p class="ql-block">上海自来水科技馆每周二全天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但需要打电话提前预约。</p> <p class="ql-block">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二维码看详细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