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碗水”之捧水情

愚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即时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碗水” 之捧水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陈吉华;网名,愚公</p><p class="ql-block"> 图:搜于网络,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晚做梦,好象是年轻时代在山上砍柴。背到“一碗水”处,大家都口渴了,“一碗水”就是背柴人饮水的地方。于是,把背夹子放在歇气台上,用拐扒子支稳,来到“一碗水”旁,清新迎面扑来,好一阵惬意。连忙双手在水中合成碗,捧出一捧水来,就着嘴一喝,那个清新劲儿,直透肺腑,好个劲爽,真是爽得歪歪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也整不醒豁,咋一下就梦到这个动作。起码几十年没有用“捧”来喝水了,这才思索,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喝水动作,这个动作还是来源于妈妈的教授。</p><p class="ql-block"> 儿时,是母亲教我这样喝水。在沟边,在浸水凼前,双手伸进水里,轻轻合成豌,捧出来喝。並告诫,绝对不能直接叭在水里喝,那蚂蝗就钻进来,驻扎在鼻孔里,直接吸你的血,把你整得不死不活的。那时,也确实看到过,鼻子里有蚂蝗,那蚂蝗吸盘很紧,是最不好收拾的。于是,那时候就学会了捧水喝,而习成从不爬下喝水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还不能自己捧水喝的时候,是母亲捧水喂我喝的,母亲习惯用单手,将水掬在手心,满手心的水,也就够我解渴了。还说双手捧起象碗,水多了怕小孩呛到。单手掏起象勺,小娃儿一勺水基本就够了。现在想起,母亲这说法,不仅形象,还含有哲理。这话、这道理,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口中说出来,这智商也是很高的了。</p><p class="ql-block"> 捧水喝,那是最原始的母亲感情。其实还不止捧水喂,我们幼儿时,牙没长齐时,好些食物母亲都嚼烂后,口对口地喂食给我们的。在我们十几岁时,这些原始喂食动作,才逐步取代消失了。至现在,基本绝迹了。这最原始的母爱喂养,还就成了文明遗产,被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再回味到那“一碗水”的地方,那一豌水也存在几十年了。我们砍柴的前辈,就是在“一碗水”解渴,并就着带来的晌午饭打“尖”的。老辈子们说,这地方原来只是有点浸水,浸过好远就断了。还不知是哪个砍柴人口渴了,用柴刀敲成碗大的坑,等水浸满坑了,将就捧来喝点解渴。后来的人,逐步将它扩大掏深,有个大洗脸盆大了,总是盛满清花绿亮的一凼水,是够十多二十人一起喝的了。这地方就形成喝水打尖,歇息摆龙门阵的方。並还有了正式的名字,“一碗水”还就成为它的座佑地名了。</p><p class="ql-block"> 现今,早就没有人去打柴了。“一碗水”上的山顶,高低参差地矗立起了风力发电的轮机,叶片随风习动,别是一派新景。听彝族老乡说,“一碗水”早就干枯了,水凼也无存。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归档进我们这代人记忆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这不,这摔水喝,还被形象成“碗”、“勺”之状,以及“它”的理说。这些上一代人的生活痕迹,不也只有古稀左右的朽辈尚还知悉,並能铬记。你就是讲给这些年轻娃娃听,他们怕还把你都当成古董了呢。</p><p class="ql-block"> 然而,存在过,就能汇入历史。此文意图,就是把《“一碗水”之捧水情》,编档入史册。作者,也就心甘情愿地被“古董”一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3日于西昌</p> <p class="ql-block">以下七幅为豆包提供的示意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