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醋

山高水长

<p class="ql-block">  四季的轮回交替又到了夏季的高温天气,却正是搭醋的好季节,走进村落巷道,总能闻到一股清香的醋酸味道,母亲也不例外的忙碌着她的柿子粕,关中一代人喜欢种柿子树,更善于做柿子醋。能把柿子做成各种美味的食品,柿子饼,柿子糊,柿子干,最能代表柿子绝活的当属柿子醋。</p><p class="ql-block"> 母亲恰恰是做醋的高手,她心灵手巧,善于学习和钻研总结,深谙传统制作和自然的组合关系,一大瓮柿子胚被她倒来倒去的就倒成了清香美味的酸醋,我这次用心看了一遍,觉得她又创新了一个好办法,套袋倒流法,就是把柿子胚装进袋子浸泡倒缸,这好像是今年的创新。觉得挺好的,有点工厂新科技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据母亲说做醋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卫生必须干净,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新醋就放不了几天,传统搞好干净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办,完全凭借经验丰富的技术来认真操作,一步一步环节紧扣,首先把小缸清洗几遍,然后倒扣地上让阳光暴晒,晒热了再翻过来晒里面,晒得时候隔一会还要转缸,让缸里面每一块瓷面都要沐浴强烈的阳光,这样保证了自然而然的古法酿造。然后打扫好地上的卫生,摆好台架,放好漏缸,用合适的竹子管销个马耳斜面,用卫生纱条缠裹两圈安装在缸的孔里,只要不滴漏水就行了,再用更细的柱子棍缠上棉纱布用作堵头,这样如同戏台子搭好,演员装扮画好,就等开锣打鼓上场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打开包裹严实的大缸,认真检查观察表面的柿子胚的变化,她能快速决定出好与坏的结果,尽管她几十年以来从未出过差错,可是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的态度依然不变。她挖出沉睡一年的柿子胚,那种酸香纯正的味道很是冲鼻子,这才是成功的杰作,回忆起小时候,母亲对柿子胚的要求异常苛刻,必须要等到严霜打过的柿子才用作醋胚,近些年气候变暖了,柿子还没吃霜就落了,那也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提前摘採入缸,卫生处理如同搭醋处理办法相同,柿子放到大缸也要在深秋阳光底下懒惰的晒着,晒着晒着柿子仿佛睡踏实了一样,然后母亲就续加柿子,直到缸内柿子密度瓷实了才算满意,柿子不情愿的被太阳晒的溢出来汁液,那个时候总会偷偷摸摸的舀上两口偷喝,那种微酸甜蜜感觉太美妙了,觉得天下什么特酿都不如柿子汁酿好喝,母亲非常恼怒谁去偷喝,多年以后我问为啥不要喝那个柿子汁,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那个晒出来的柿子汁是整瓮柿子的灵魂,整瓮有这灵魂汁水的覆盖即便放上两年里面的柿子胚都不会坏掉,这才是奥秘的传承,如果是吃霜的柿子,那些柿子汁来年会变成很白很白软乎乎的如同果冻一样的盖子,做醋人给它取名(醋鳖)。醋鳖如同醋中修炼的舍利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神奇无比,那个醋虫总是飞来飞去的绕着醋缸,新醋里放着醋鳖,如同醋的保护神,不会轻易的坏掉,谁要是做化学假醋,里面竟然不会产生半丁点醋鳖,更不会有醋虫绕着飞,这是唯一用眼睛检查的精准办法。</p><p class="ql-block"> 当柿子胚被倒进漏缸的时候,也就是柿子灵魂升华的时候,柿子原汁变成的醋异常的美味,不管爆炒或者凉调,都有勾魂摄魄的味道魅力,母亲很少提取原汁醋,因为她要考虑全盘成功,提取出来后会又进整个醋缸中,始终如一的保持着一种味道。因家庭条件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并不妨碍她的文化思想,她利用自然物质的能量,用传统的古老方法却能酿造出美味的香醋。搓匀柿子和大麦杆儿,一缸倒二缸,二缸倒三缸,三缸回归一缸,酸中晗香,香中透酸,用这倒缸的办法也教育着我们的做人做事。这才是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倒来倒去中柿子醋一步一步就酿成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却又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月亮不愿睡觉 ,静静的挂在树梢,夜,那么寂静,缸内的醋潺潺流出来,击落着轮盆里的醋花声,那样的安详和动听,流淌着酸辛的美味,总是被这流淌的声音莫名其妙的感动,岁月不饶人,虽然母亲老了,依然是始终如一的作着美味的柿子醋,只能把这传统古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为感动,只为传承,若有后来人用的着,也算是天赐的缘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