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如流水,阿乡己别五十秋。今年是阿布都拉乡七五届初中毕业50周年,一九七五年的夏天,我们从母校的大门走出。为我们初中的学生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青春少年怀揣梦想各奔东西,50年来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甜有苦也有乐。通过各自的努力奋斗,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当年的亮男少女变成现在的爷爷奶奶。50年来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身边的一切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有一点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跨跃了半个世纪,一点都沒有变,而且越来越浓,那就是我们的“同学情”。今天因为“同学”二字,我们从四方八方,千里迢迢齐聚塔城,共叙校园友情。在50周年聚会即将开启之吋,我把半个世纪师生每次</p> <p class="ql-block">聚会的照片制作成美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毕业时我们九人去塔城相馆照的,记得当时石新旭没有自行车,比我们低一级的杨太山(四大队的)的,他有一辆自行车,不给借,我和赵永红两人就给杨太山做工作,左保证右保证,好说歹说借给,我们骑到塔城,怕啥来哈,借杨太山那辆自行车的中轴断了,可能是石新旭个子大把中轴压断了。满城找自行車修理店修好。回校后要求大家定下了共守同盟,任何人不能给杨太山说自行車中轴断。头一天到塔城,因大家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开旅馆住,只能跟金献忠,米布克免费去住中阿二队在塔城的招侍所,房间里一个大土炕,炕上只有毡子,没有被子,几个人就再大土炕上穿着衣服睡了一晩,第二天起来我的一个眼睛肿了,大家看相片我的一只眼是不是肿了,昨天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今天就时故事,就是永远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我们五个人上高中的一张照片,1975年毕业时,我记得要推送上高中的名额,根据每个人平时的学习和毕业时的考试成绩首先在班上投票推选,然后根据班里推荐情况,学校研究决定报乡文教组审批通过。我们五个男生和布荣华一个仙女,五比一,狼多肉少,最后谁也没也没吃着。照片上我和蒋宏俊穿的海军衫,这是当年每个男生日夜想望服装。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軍帽,我高中同学吴春喜给我找了一个,当时那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每天把军帽搞的整整齐齐的,路过窗前时都要在玻璃窗照一照。看看帅气不。</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班的七仙女班花,那时的人思想都很单纯善良,也可能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 ,男女生平时都很少说,包括同桌都是这样,所以很遗憾初中三年没有碰出爱情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校生的起床号,牛 一 放 一开!!!中阿一队有个叫马英的人,他的父亲是中阿一队放牛的,吃大锅饭时,每家每户的牛都有队上安排的专人放牛,早上赶出去,晚上回来各家把各自的牛赶回家,第二天早上挤㚫子,每天早上我们住校生还在梦乡时,老人家拉长嗓门大喊!牛 一放 一开!牛 一放 一开!老人家的喊声把我们从梦里唤醒,起床号响了,大家随着牛 一放 一开声音开始起床,美好的一天从 牛 一 放 一开开始,估计这声音不只是我们住校生听见,全队的左邻右舍都可以听到,如今眼睛已闭就能回想放牛老人那慈祥的面孔和那熟悉的牛 一放 一开!</p> <p class="ql-block">当年住校生,除了中阿的其他几个大队上学的都必住校,当时我们四大队的住校生最多,每个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反回学校。夏天吃的小洋灰渠的水,冬天吃雪吃冰,住校生每天都要轮流拉水拉冰。喝的水就是蒸馒头的蒸笼水,水必须节约,重复使用。春天韮菜下来时,代玉良大师傳,把韮菜切碎和面和到一起,</p><p class="ql-block">擀成面条,我问代玉良大帅傳这叫什么饭,他说这叫懒饺子(懒人做的饺子),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吃懒绞子,当时吃饭人多,食堂就一个大师傅,包饺子是不可能的,只有这懒饺子过把瘾。当时代玉良父亲也经常来食堂帮厨,老人家特别乐观,就是一个老玩童,他告诉我们一句非常精典说,他说:“想吃稠你慢慢游”“想喝稀你猛一慌”。后来代玉良退休回老家了。在学校时因为吃饭经常和大师傅吵架,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怀念大师傳的,祝福他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男生的课余生活,当时学校体育设施兰球场、单杆、双杆、乒乓球案子、排球 。男生主要是以打篮球为主,每天下午放学饭后一场球,当时中阿有几位社会青年经常到学校打篮球。有马英、来平、张光明,付林、下乡知识青年刘宏岩。(这些人大部分过世了)。比我们高一级的陈志红、保全、布伦巴义、李守江、许尔西,三鬼子等,都是球友,球场活跃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拉近了学生和社会青春的距离,这也就是现在说的和协社会吧。记得石新旭个子特别高,开始不会打篮球,后来我们没次都拉着他打篮球,慢慢就可以了。上髙中时他被地直队选上参加集训,并参地区比赛。后来参軍代表新疆武警总隊在重庆参加全国武警篮球赛,他是我当中唯一一个参加全国比赛的人。</p> <p class="ql-block">40年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40年同学聚会制作的记念册</p> <p class="ql-block">35年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初中三年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在四大队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的算术老师,三年的数学课她认认真真,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授,什么一元一次方程、圆周率、三角函数,平面积合,珠算三边九、九边九、打百子都是你教给我们的,感谢你黄老师!祝老师健康长寿!事事顺心!</p> <p class="ql-block">张效檀老师,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人称活字典,文学水平特别高,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美木字写的特别好。当时在阿布都拉公社首屈一指。讲课分析特别到位,段落淸楚,层次分明,他那见景生情,身情并茂的讲课艺术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节语文课,课文是什么内容想不起来了,课文的最后是雨过天清有出现了西斜的太阳,他的语气动作50多年过去,但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事 ,难以忘怀。记得每周有一篇作文,老师批改完作文发下来,老师给郭庆刚(过世了)批语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感谢你张老师给我传授丰富的文学知识,祝福张老师健康长寿!下个十年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我在初中时学校给我最高奖赏,大概是上初二的第二学期冬天,一天课间的时候我回宿舍拿东西,一进门闻一股沥清味,一看隔壁宿舍炉子上放着一个铁桶,桶地有沥清烤化了,在冒烟,可能是桶底坏了,想用沥清糊一下,不知是谁干的,放在炉子上就走了,就在这时由于炉火旺盛,桶内温高起火了,当时我吓坏了,怎么办?急中生智就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塞到了桶里,瞬间火被扑灭,但我的棉衣粘漫了沥清,沥清一凉,牢牢粘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后来这件事被学校领导知道了,在全校通报表杨,还给我买了一件当时最时髦的兰色青年服。</p> <p class="ql-block">校园生活记忆犹新,永远难忘,50年的风风雨雨写在了我们每个人脸上,染到了我们的头上。余生要放在我们脚下,清晨下楼走一步, 呼吸新鲜空气,拥抱大自然,强身健体。走出家门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相逢莫道桑榆晚,身心健康度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