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飞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请看这个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这个视频中的美团外卖员叫丁远钊,他今年39岁,是博士(清华本科、北大硕士、牛津硕士、南洋理工博士)。可以说,他读了30多年的书。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才两年,就失业了,之后转行外卖员,他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就业困境的广泛关注。因为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确实出现了一些高学历的人从事外卖员这个职业,这一现象不仅挑战了“学历越高,出路越广”的传统认知,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价值与职业规划的现实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现实观察显示,即便是顶尖学府的博士,其就业路径也并非一帆风顺。约半数清华博士选择考取公务员,尽管竞争激烈且专业匹配度存疑;少数进入高校,但薪资有限、大城市生活压力巨大;真正能在企业中获得高薪(如年薪30万以上)的,可谓凤毛麟角。这种现实与“高学历必然带来高收入”的普遍预期形成强烈反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这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否值得盲目追求高学历?教育年限的延长意味着投入成本的大幅上升,而就业市场的反馈却表明,高学历并不总是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对于那些家境优渥、专业前沿的人来说,高学历或许是通往成功的阶梯;</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盲目追逐高学历,可能陷入“边际收益亏损”的困境——投入巨大,回报却并不理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因为大学扩招,已经造成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具体原因我在我的美篇文章《高考后想对考生和家长说的话》里面有这方面的内容。去年毕业的1179万大学生,才有多少就业的?逐年积累下来又有多少?若干年后,可能基本全民都是大学生了。大学教育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其真正价值,应体现在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顺利衔接:培养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兴趣、能力与市场趋势,做出理性规划,而非陷入“唯学历论”的误区。学生也应在大学期间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实习和实践深入了解社会,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读书当然有用,但目的必须明确。若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就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职业的关联度。盲目追求高学历,或报考与自身职业规划脱节的研究生项目,步入社会后,发现学习的东西完全和实际找工作用不上,最后大材小用考入事业单位岗位(本科毕业就可以考的,结果是又学了两年半的研究生),不仅浪费时间与金钱,更可能导致所学无用、就业困难,因为你的年龄大了,又不是应届毕业生,因为有的体制内招的是应届毕业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大家一定要知道,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说白了,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赚钱,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用给自己扣上那么多高大上的帽子,什么硕士、博士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理性规划路径,让教育真正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桥梁,而不是沦为一纸文凭的追逐游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是飞哥,一名以行动助人、以文字启迪人、以智慧引领人的情感老师。若想探寻更多关于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欢迎关注我的美篇《飞哥》与抖音《婚姻帮办》。愿与您一同探索生活的深层真谛,让爱情、婚姻与家庭不再迷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