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青山,位于山东省蒙山主峰东麓,海拔686.2米,山势险要,系东蒙山主要山峰之一,因树茂草丰、四季常青而得名。在抗战烽火中,这里成了八路军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这一带也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主要办学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5.3万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一次极为惨烈悲壮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从1941年初开始,日军先后“扫荡”了鲁西、湖西、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鲁中泰山区及冀鲁豫边,重点为平原地带的鲁西、湖西、冀鲁边、冀鲁豫边。</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日军先“扫荡”了沂蒙山区周围的鲁中泰山区和鲁南郯城、马头地区。之后,日军调集5.3万余兵力,以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到临沂、汤头坐镇指挥。</p><p class="ql-block"> 敌之合围被粉碎后,抗大一分校于11月29日奉命返回大青山地区,重新开学上课。同时,八路军115师准备于绿门山一带打击日军。为保证机关安全,命令非战斗人员也向大青山地区转移。</p><p class="ql-block"> 29日晚,抗大一分校各单位相继转移到蒙山东部的大青山一带。日军得知情况后,连夜调集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及周边10多个据点的日伪军共计5000余人,准备对大青山地区分进合击,并且于当天夜里占据了周围的山头,形成包围之势。</p><p class="ql-block"> 由于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分局机关事先不了解这一新敌情,当夜又将师部后勤机关、山东分局机关、省战工会、省群众团体、省抗敌协会等2000多名非武装人员转移至大青山一带,误入了敌人对抗大一分校的包围圈。</p><p class="ql-block"> 30日早晨,驻东梭庄一带的山东分局、115师机关的警卫连首先与敌军接火。接到军情报告,山东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判断机关人员已陷入包围圈,立即把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和省抗敌同志协会的警卫分队集合起来,迅速占领附近高地掩护部队向西突围。随后,在五道沟地区与日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tv.sohu.com/sugs/sv656306393.shtml?e=MTdWAsfR%2Fyo8e%2ByTtPJuPQ%3D%3D&mTrack=0&sf_atype=apps&sf_pro=1&resorce_click=2&sf_cv=10.1.31&sf_mtype=6&channeled=1211160001" target="_blank">大青山突围</a>(请点击打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斗经过</p><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桃墟、界牌、垛庄、青驼、诸满、薛庄等据点日伪军先后由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p><p class="ql-block"> 面对穷凶极恶、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我党政机关及根据地民众虽然有5000余人,但只有300多名经过战斗训练且有武器的战斗人员。</p><p class="ql-block"> 抗大一分校承担掩护山东党政军机关突围任务。五大队一中队在李行沟阻击日军,九班在燕子山组建临时防线,警卫连冲破沙河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战役造成包括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在内的200余人牺牲,最终保全4000余名机关人员转移。</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这次著名的突围,2005年有关部门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处</span>建起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span>占地72.000平方米(约合108亩)。</p><p class="ql-block"> 广场整体呈南北轴线布局,中央为胜利突围纪念碑。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八尊高3.5米的大理石雕塑,刻画周纯全、陈明、辛锐、闫捷三、程克、邱则民、王立人、汉斯·希伯八位参战英雄形象。北侧通过景观步道连接烈士墓区,南侧与抗大碑林形成历史叙事轴线。</p> <p class="ql-block">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矗立于大青山胜利突围广场的核心区域,碑上镌刻着由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碑高19.41米,基座对角线11.30米,象征着大青山突围战发生于1941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纪念广场东西两侧有八尊雕塑,分别展现了大青山突围战中的英雄人物:周纯全、陈明、闫捷三、辛锐、邱则民、程克、王立人、汉斯·希伯。</p><p class="ql-block"> 周纯全在大青山突围战中担任抗大一分校校长,是组织阻击和突围行动的核心指挥者。以下是具体细节:</p><p class="ql-block">临危受命的关键决策</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30日拂晓,日军合围大青山时,周纯全迅速下令:</p><p class="ql-block"> 全校紧急集合,占领制高点;向山东纵队和115师发报通报敌情;指挥军事经验丰富的第5大队扼守要点,掩护非战斗人员突围。</p><p class="ql-block">战斗部署与牺牲</p><p class="ql-block"> 他安排训练部副部长阎捷三率警卫连为机关人员开辟通路;此战造成包括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陈明等300余人牺牲。</p><p class="ql-block">历史评价</p><p class="ql-block"> 该战役是沂蒙山根据地规模最大的反“扫荡”斗争,周纯全的果断指挥为保存山东党政军机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 陈明与辛锐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沂蒙山区大青山突围战中相继牺牲的夫妻烈士。</p><p class="ql-block"> 陈明:(1902-1941)福建龙岩人,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1939年随八路军115师赴山东,任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41年11月30日,在大沙河沟崖边掩护机关突围时殉国。</p><p class="ql-block"> 辛锐:(1918-1941)山东章丘人,出身富裕家庭,擅长木刻与绘画,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曾任姊妹剧团团长,其创作的毛主席木刻像发表于《大众日报》创刊号。12月17日,身负重伤且怀孕的她为掩护战友,在火红峪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闫捷三:(1905年7月—2006年)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曾任抗大一分校教育长、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校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致力于培养军事人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导领域的资深专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1 941年大青山突围战中,作为突围指挥成员之一,与周纯全等人共同制定突围方案,成功掩护山东党政军机关数千人突围,以伤亡近千人的代价实现大部分人员安全转移。</span></p><p class="ql-block"> 程克: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第二中队的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在1941年11月30日的大青山突围战中,他率领一个区队约40人驻守在南北陡山,负责阻击日军进攻。突围人员需经过的李行沟位于南北陡山中间,是突围的关键防线。程克与队员们凭借简陋武器顽强抵抗日军,最终成功完成狙击任务后撤退至李行沟,但遭日军包围。弹尽粮绝后,他们用枪托、石块与日军展开肉搏,程克在战斗中牺牲。 </p> <p class="ql-block"> 邱则民(1915-1941)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29年考入济南中学,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体育系。</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30日,在大青山突围战中,他担任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负责阻击日军。战斗中,他端起牺牲战友的机枪顽强抵抗,子弹打完后用手榴弹、石头继续与敌人搏杀,最终砸毁机枪后跳崖殉国,时年26岁。</p><p class="ql-block"> 王立人(1910—1941)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天津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山东根据地,历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敌工部副部长、部长等职,负责抗战宣传与敌军工作。 拍摄了多幅梁山战斗等战役的纪实照片,其中1939年8月2日梁山战斗的照片被收录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片集》,展现了八路军以少胜多的战术成果。</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在山东沂蒙地区大青山突围战中,为掩护波兰记者汉斯·希伯突围,与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等人一同牺牲。</p> <p class="ql-block">上图:汉斯·希伯:波兰名Grzyb,1897年 - 1941年11月29日),记者、国际主义战士。1897年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现波兰)的克拉科夫,在德国上大学并加入德国共产党(德名Muller、海因兹·莫勒)。他通晓英、德、俄、波兰和中国5国文字。后定居德国。希伯很早就向往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对中国的时事十分关心。</p><p class="ql-block"> 1925年来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到敌后根据地采访,新四军卫生部长沈其震给他改名为汉斯·希伯(Hans.Shippe)。</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29日晚,希伯所在的八路军连队在沂南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五道沟下的獾沟子附近与敌人遭遇。时为记者的他不幸身受重伤,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时年仅44岁。</p><p class="ql-block">下图:左1汉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伯、左2陈毅、左3史沫特莱、左4粟裕、左5尤恩</span></p> <p class="ql-block"> 广场西侧配套建设1,800平方米纪念馆,展陈历史照片320幅、实物340件,设置"浴血青山胜利突围"等五大主题展区。2021年所属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理想信念和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突围战斗为主线。它分为几个部分:抗日烽火燃遍沂蒙、浴血青山胜利突围、蒙山沂水铭记殊功、军民一心水乳相融、坚定信念继往开来。这些部分全面展示了山东党政军民在大青山突围中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悲壮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中是迟浩田将军的题词“英雄大青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题词左边描述大青山突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题词右边描述大青山突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青山突围路线</p> <p class="ql-block"> 山东分局副书记兼任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黎玉对这次战斗赋予了定论:“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p><p class="ql-block"> 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对大青山突围战的历史性胜利也做了肯定结论。他又对下一步学校行动作出了决定:“现在我们虽然就要发起战役反攻,但沂蒙山还仍可能有些反复争夺,抗大立刻转移到滨海区根据地去。我们将把这个决定告诉一一五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碑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青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陵园大门高8米,宽6米,是牌坊式建筑。大门上方横写着“大青山烈士陵园”7个金光大字。烈士墓区前面矗立着一座三角尖顶石碑,高4.23米,正面刻着“抗日烈士公茔”六个大字,两边刻着“英灵犹在,浩气长存”的题词。碑后是烈士墓区,共有烈士墓311座。其中有在大青山战斗中牺牲的一一五师敌工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团政委刘惠东、蒙山独立支队政委刘涛、山东省战工会审计处主任李子敬等。另外,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原来也安葬于此,后迁葬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费县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是1954年为纪念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中牺牲的英烈而建,占地160亩,包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安息区等设施。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大碑林</p><p class="ql-block"> 抗大碑林是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地的组成部分,收录了115位参战学员的回忆录石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