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犹县的青山绿水间,叶万一郎的传奇故事徐徐铺展,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深深镌刻在客家先民迁徙的漫漫征途与代代相传的民间记忆之中。这位明代中叶的传奇人物,其生平事迹在泛黄族谱的古老记载与鲜活生动的口耳相传中交织缠绕,不仅成为上犹乃至赣南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更化作客家民系精神传承的独特基因密码。<br><br>叶万一郎生于1567年(隆庆元年),本名叶天德,字万始,法名万一郎,是梅州白土桃树下叶僐公之子。其父叶僐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年),彼时闽粤赣边境战祸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为谋求生计,叶家举家迁徙至南安府上犹县梅田段(今东山镇丰田村至梅水乡新建村一带),叶僐公也由此成为当地叶氏的开基祖。<br> 叶万一郎降生于明王朝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当时,客家先民在乱世之中,常以「郎名」「法名」为后代命名。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既蕴含着深厚的道教信仰,也成为凝聚族群力量的重要文化纽带。「万一」之名,饱含着家族对他「万中选一」的殷切期望,也折射出乱世百姓对安定生活的深切渴求。叶万一郎神宫庙前那幅传承数百年的对联——「一郎复始生万物,三宫神灵保万民」,便是这份期盼与信仰最生动的写照。<br><br>万历年间(1573 - 1620),叶万一郎与廖子二郎、田都三郎意气相投,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立志「行侠湖广大地」。那时的赣南,群山连绵,林木茂密,流民四处奔徙,地方豪强与官府之间矛盾尖锐。三人的结义之举,既是民间为抵御外患的自发抗争,也暗含着对官府腐败的无声反抗。后人将他们的故事谱写成《渔家傲·笑傲江湖》,词中「吾歌吟啸过湘楚,纵马未迷街巷路」的豪迈词句,生动勾勒出三位侠士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飒爽英姿。<br><br>叶万一郎的传奇故事,始终围绕着他率众抵御贼寇、保境安民的英勇事迹展开。据上犹民间相传,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一伙穷凶极恶的流寇进犯上犹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叶万一郎率领族人与廖子二郎、田都三郎在梅岭古道精心设伏。待贼寇进入包围圈,瞬间滚木礌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一举击溃贼兵,并缴获大量兵器粮草。此役过后,三人声名远扬,被百姓尊称为「大将军」「大法师」。为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当地百姓自发在家中供奉三公神灵牌位。这份敬意与信仰,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至今仍在民间熠熠生辉。<br> 叶万一郎不仅武艺超群,更足智多谋,堪称智勇双全。传说在大旱之年,他施展「移山倒海」之术,引山泉灌溉农田,成功化解当地的干旱危机;在与贼寇对峙时,他巧用「空城计」,组织老弱妇孺击鼓鸣锣,虚张声势,竟将敌军吓得落荒而逃。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虽无法用史实一一考证,却真切地反映出百姓对他的无比推崇,以及对守护一方安宁的英雄的<br>由衷敬仰。<br><br>叶万一郎三兄弟的义举,很快引起了官府的关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朝廷招安叶万一郎,授予「昭信校尉」之职,命他镇守南安府。然而,官场的腐败黑暗让叶万一郎深感失望与无奈。不久后,他毅然辞官归隐。回到民间的他,一心专注于行医施药,广结善缘,救百姓于病痛之中。晚年的叶万一郎潜心研习道教,据传他能「呼风唤雨」「驱邪治病」,被百姓尊奉为「叶仙师」。民间还流传着「揭竿数鱼」「砻糠搓绳」「菜篮挑水」「花轿救新娘」等众多神奇故事,甚至有人说叶万一郎是唐朝法善大法师转世。这些传说为他的形象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br><br>叶万一郎的传奇故事在叶氏宗族中代代相传,成为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众多《叶氏族谱》记载,他的五个儿子(文盛、文魁、文茂、文华、文辉)皆成为地方豪强,其后代更是开枝散叶,遍布赣南、湘南、粤北及四川等地。在会昌,留有其长子叶清后裔的记录;湘南郴州等地,也有叶万一郎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四川隆昌大坟坝的叶氏宗祠内,至今仍庄重地供奉着叶万一郎的神位。每年清明祭祖时,族人们都会深情吟诵他的抗寇事迹,激励后人传承先辈的英勇精神与高尚品德。<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然,关于叶万一郎的祖源说法,广东的一些《叶氏宗谱》中存在错误记录。那些谱中记载万始公是由梅州白土桃树下随父迁往了广东省兴宁县龙归洞,后又迁往龙川县定居,生有九子(九山),还错把宋始祖庆一公的墓葬认为是万始公墓。而实际上,万始公就是叶万一郎,上犹的神宫庙便是其墓葬实际地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地方民俗中,叶万一郎的形象早已被神化。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叶万一郎诞辰),方圆百里的村民都会怀着虔诚之心,纷纷前往叶万一郎神宫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平安。这一传承数百年的习俗,巧妙融合了客家民俗、道教仪式与地方传说,成为极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叶万一郎的传奇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重构。清代康熙年间,兴宁叶氏为与梅州大经公世系合谱,曾将叶万一郎附会为大经公十四世孙,导致其真实世系一度变得模糊混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至近年,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与叶氏宗亲对族谱的深入考证和研讨,才终于厘清他「南宋遗臣后裔」的真实身份,确认其为梅州梅江公(讳朝举,字文献,号梅江)之裔孙。</span>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客家宗族「认祖归宗」的文化心理,也深刻揭示了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复杂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万一郎的传奇,本质上是客家民系在迁徙与抗争中集体记忆的具象化呈现。其事迹中「结义抗寇」「辞官归隐」「修道成仙」的叙事脉络,与客家文化中「忠义」「隐逸」「崇道」的价值取向完美契合。而「叶仙师」的神化形象,则体现了百姓在乱世中对超自然力量的精神寄托,以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叶万一郎的传奇折射出明清时期赣南社会的深刻变迁。作为「客家摇篮」的核心区域,上犹在明代经历了从「盗区」到「政区」的重要转变,叶氏三兄弟的故事,正是这一过程中民间力量与官府博弈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抗寇事迹虽获官方表彰,却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归隐民间,这种矛盾与挣扎,恰是传统中国社会「官民共治」模式的鲜活</p><p class="ql-block">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万一郎的传奇,是流淌在上犹山水间的文化血脉,是客家先民智慧与勇气的永恒见证。从梅州白土桃树下到上犹梅田段,从抗寇英雄到地方神明,其事迹跨越时空,至今仍在祠堂族谱、民俗活动与百姓口碑中久久回响。这一传说不仅是叶氏宗族的精神图腾,更是赣南客家文化多元性与韧性的象征。正如《渔家傲》词中所唱:「清风奔赴情深处,逍遥自在心悠度」,叶万一郎的传奇,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渔家傲•笑傲江湖》</p><p class="ql-block">作者:梏翎</p><p class="ql-block">世间庸碌皆凡俗,颓垣粪土墙如筑。王客篱边空盼顾,李仙故,江心月落沉亡处。</p><p class="ql-block">劉伶墳畔鍤荷住,吾歌吟嘯過湘楚。縱馬未迷街巷路,清風赴,逍遙自在心悠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