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半月的工作压力,有点招架不住,内卷的市场让我们精疲力尽,手也变得懒了,脑子也生锈了,辍笔半月,不过一想起咱们钟山微马,那一个个洋溢的笑脸,还是要补记一下第427次天文台的例跑。</p> <p class="ql-block">一般登紫金山,会有两条路线,或从蒋王庙后山拾级而上,直登头陀顶;或从白马公园延登山道,先上天文台,再上头陀岭,这条路线相对缓和点,且能沿途欣赏南京的城墙、白马公园、以及举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适合我们每周5公里的例跑线路。</p> <p class="ql-block">进入六月,南京的天气忽晴忽雨,一直担心雨天不好登山,可是到了早晨,天公作美,竟然不下了,但是地面还是有点湿滑。八点不到的白马公园广场,已经是橙色点缀其中,陆续到来的队员竞相和标志的打卡点拍起照来,一是加以佐证,今天来过微马,二是留住每一天的快乐印记!</p> <p class="ql-block">集合完毕后,在广场上列队进行拉伸,今天是要登山,增加了一些腿部的运动,为了把关节活动开来,避免行走中的肌肉僵硬。不知今天有啥活动,竟然有一队身着号码牌的登山队员在进行紫金山的越野比赛,我们的雄狮大哥正好在他们的前方,仿佛是他们的领头人,也在积极参与中。</p> <p class="ql-block">山径上已浮动着薄雾,露水凝于草叶,浸透了石阶,足下便传来清冷的湿意。石阶很陡,爬了约莫二十分钟,众人背上已渗出汗水。山路蜿蜒而上,在密林间若隐若现,仿佛一条垂向尘世的带子,又似一条通往星空的悬梯。浓荫里,树影幢幢,四野静寂,偶有鸟鸣自远处传来,又迅速被无边的寂静吞没。紫金山天文台,便在头顶那片幽微的天光下,渐渐浮出轮廓。</p> <p class="ql-block">山道渐升,绿意也愈加深浓,林间树叶筛下碎金般的光斑,在微风中轻摇着;蝉鸣声歇,清幽便显得格外清晰。紫金山天文台的白墙黛瓦终于显露在浓荫之外,这处坐拥着山峦怀抱的幽静之所,以它无声的威严迎候我们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的建筑是民国风格,灰白的墙壁上攀着些藤蔓。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国立紫金山天文台"几个大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队员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期待来到这里就能触摸到宇宙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步入观测台内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静静矗立在中央,俨然一个蛰伏的钢铁巨人。镜筒泛着金属特有的清冷幽光,它巨大的身躯在昏暗的室内投下沉默的影子。这庞然大物静卧于此,沉默如谜,却分明凝缩着人类欲穷尽星空奥秘的灼热目光与探索的意志。</p><p class="ql-block">步入天文历史陈列馆,迎面撞见那两尊庞大古朴的青铜仪器——浑仪与简仪。这两件青铜古器,展现着清晰的脉络——铜环相扣,刻度历历,如同被时间之手磨洗过千万遍的精密骨骼。仪身被岁月磨得锃亮,盘绕其上精密刻度的铜环,仿佛被无形之手托举于空中。它们默然静立,以金属的冰冷,承载着古人曾如何以血肉之躯,夜复一夜,在有限的山巅之上,测量无限苍穹的执着与虔诚。</p><p class="ql-block">在陨石馆里,我们再次大开眼界,一块天外飞来的陨石安然卧在展柜中。它粗砺黝黑的外表包裹着一种异样的质地,在灯光下隐隐闪出微光。隔着玻璃,可以凝视着它来自宇宙深处的容颜,恍惚间手心竟似也触摸到了那来自光年之外的温度——那是自太阳系诞生之初便封存的冰冷,却又灼热到足以点燃所有关于遥远星辰的想象。仿佛能隔着玻璃听见它无声讲述着宇宙深处那浩渺无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西首山顶之上,矗立着一架银白色现代望远镜。它巨大的镜筒如一只巨眼,冷静而专注地仰望着深邃的苍穹,在青天白日之下,也仿佛正凝神捕捉着那些来自宇宙边缘的微弱光线。可以踮起脚尖,透过镜筒的小小窗口凝望,视野中却只映出一片湛蓝。然而,这镜筒深处所指向的,却是人类倾尽全力想要探索的无垠幽暗与灿烂光芒交织的宇宙。它的沉默,正是对渺小人类凝望无限的一种无声承诺。</p> <p class="ql-block">圆顶室内的墙壁上挂着一些老照片,记录着天文台的历史,还有很多著名人士参观的照片,照片记录着他们眼中对于国内天文发展历史的热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了圆顶室,我们来到室外观测平台。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南京城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紫峰大厦与玄武湖交相辉映,长江蜿蜒如缎横穿城市。远处,长江如一条灰色的带子蜿蜒而过。队员们或组成五角星状拍照,或三三两两组队拍照,或单独拍照留恋,反正怎么好看怎么来,怎么开心怎么做。山间小道邂逅流徽榭的碧波,六朝烟雨的城市美学高地,期待再次的定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