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会动的山水江南</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数字馆位于该馆二层,是一个以数字化技术呈现中国古代艺术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核心展项为《山水江南》光影展,通过18分钟的光影体验展现魏晋至清代的山水画与诗词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进数字馆,四周都是大屏幕,后面还有玻璃墙面,天花板和地面感觉也和屏幕连在一起了,就好像被屏幕360度包围了一样。馆里还准备了蒲扇样子的座垫,以及那种像泡泡沙发似的座位,大家可以直接坐在地上舒舒服服地看展览。</p> <p class="ql-block">数字馆以中国历代山水画为蓝本,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及明清时期的江南文人画与诗词意境,形成沉浸式光影体验。</p> <p class="ql-block">《夏山图》是五代时期画家董源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画作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万壑松风图》是五代时期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万壑松风图》描绘了中国江南山水的雄浑景色,各种松树,百姿千态,栩栩如生。千山万壑,亭亭盖盖,苍郁清润。</p> <p class="ql-block">《潇湘奇观图》是南宋米友仁创作的茧纸本水墨画,是其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潇湘奇观图》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p> <p class="ql-block">《山居图》是元代钱选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山居图》中展现出辽阔的山川美景,多坡岸屋舍,岸边由各种植物掩映,这是前景,中景多为耸立的山峰和屋舍植物相呼应。而远景为交叠的山峰,逐渐远去消退。画面中间却不着一笔,从中可看到钱选作品吸收了南宋绘画“一角”“半边”的构图方式,滩涂和舟船展现出水面之感,意境辽阔平远。</p> <p class="ql-block">《西山纪游图》是明代画家沈周于1487年创作的水墨长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画以苏州西山实景为题材,描绘太湖山水、竹坞村舍、长桥舟楫等景致,笔墨融合黄公望与戴进风格。全卷采用仿藏金纸绘制,墨色层次丰富,展现了吴中地区秀丽风光与文人亲近生活的创作理念。作品曾由项元汴、张纯修、吴湖帆夫妇等名家递藏,是沈周"记游题材"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江南春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于1530年(嘉靖九年)创作的绢本青绿山水立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以江南太湖为背景,采用小青绿设色技法融合自然景观与文人雅集场景,描绘了骑马游春、亭台观景等春日图景。</p><p class="ql-block">董其昌《赠珂雪山水图卷》是一件明代的书画,此卷以米氏云山出之,并融以子久山石法。烟云变没,山色空蒙,用笔松秀,墨色腴润,为其难得的法米云山长卷。董氏题中有语“珂雪写山水有惠崇、巨然法,以此图赠之”。</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是照着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来做的,用了数字技术,把那些经典的古画变成了会动的画面,还能和人互动呢。观众看展览的时候,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真的走进了江南的山水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