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背着粪筐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翔影随行

<p class="ql-block">上学背着粪筐走在希望田野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0年,我在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度过的时光,宛如一幅泛黄却色彩浓烈的画卷,深深镌刻在记忆深处,成为人生中一段独特且难以忘怀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那特殊年代,那时我们938机关的部分同学前往县城城关外三里桥生产大队学校就读中学。干校领导对我们这些孩子极为上心,专门打造桌椅、修建校舍。如今回忆起来,那份细致入微的关怀,依然能在心底泛起阵阵温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岁月的寒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上学路上的“特殊任务”,更是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男女学生都要背着粪筐上学,为生产队广积肥。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在北京市区长大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平日里,我们哪见过这样的“阵仗”,更别提亲身实践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背篓得自己购置,这对我们而言就是个不小的挑战。当真正背着粪筐走在乡间小路上时,捡拾牛马粪这项任务,更是让大家从心底里抵触。那刺鼻的气味、脏乱的触感,都让我们难以接受,抵制情绪如潮水般蔓延开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干校的政治干事和家长们见状,轮番给我们做思想工作。他们语重心长地强调,这是学习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精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好机会,更是克服城市学生身上“娇,骄”二字的关键一步,锻炼自己思想意识。同时也是在为人民公社生产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年“以粮为纲”农村生产大队没有化肥,为了提高庄稼产量只有多用农家肥,“要想庄稼好,肥料最重要”全体动员广积肥。在学校动员下,我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抵触,开始接受这项特殊的任务。就这样,天天上学背着粪筐捡拾牛马粪,奔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坚持了整整半年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段上学的时光匆匆流逝,前后不过一年多。后来政治环境变迁,大部分同学或是选择当兵入伍,或是回到北京继续求学。但那些背着粪筐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日子,麦浪滚滚的田野上,我们拿着弹弓追逐麻雀的欢乐;在新农村校舍里努力学习的专注;以及参加生产队劳动时的辛勤付出,还有938干校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成为了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珍贵印记。每一次回忆起,心中都会涌起万千感慨,那是独属于特殊年代的成长故事,承载着我们的青春、汗水与蜕变,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