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2025年6月的一次回溯旅程中,我重新走進了十多年前於西班牙與葡萄牙旅行時買下的那尊雕塑背後的世界。這趟旅程不僅是對一件藝術品的探索,更是一段連結個人記憶與歐洲藝術傳統的情感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雕塑以兩位緊緊相擁的女性形象為主體,線條柔美、裝飾繁複,融合了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典型風格,像是流動的藤蔓、細緻的花卉圖案,以及帶有象徵意味的姿態與構圖。它靜靜地置放在我書桌上多年,猶如一位沉默的旅伴,見證著生活的起伏與創作的靈感湧現。而它的源頭,則引領我再次踏上伊比利亞半島的文化尋根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次旅程的核心並非景點巡禮,而是對一件私人收藏的追溯與詮釋。雕塑上的金色與柔和色調,令人聯想到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金箔畫作,而其曲線與自然元素的運用,又彷彿呼應安東尼·高迪在巴塞羅那留下的建築語彙。我試圖透過歷史與風格的線索,拼湊出這件作品可能來自的時代與創作者的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當年我們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葡萄牙某個傳統市場發現了它。攤商僅稱它是手工藝品,未提供更多資訊。如今,我想像它或許出自某位受現代主義啟發的當地陶藝師之手,將異國藝術風潮與本土技藝融合,成為旅遊文化興起時期的產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雖然缺乏簽名或年代標記,但這趟追尋本身已讓它擁有更深層的意義。它不再只是紀念品,而是串聯起旅行、藝術與個人情感的載體。未來我仍將持續尋找專業機構協助鑑定,期待有一天能揭開它的真實身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