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号到5月10号,去山东孔孟之乡一游。</p><p class="ql-block">因为车票问题,路线变成了早上乘高铁先到徐州,然后再换乘大巴赴山东。</p><p class="ql-block">早上第一班地铁,车厢里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高铁的这一节车厢里,乘客都是到徐州的,比较空。</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个景点就是孟庙孟府。</p><p class="ql-block">孟庙及孟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庙为历代祭祀战国思想家孟子之所,孟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p><p class="ql-block">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p><p class="ql-block">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孟子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孟母曾三次搬家,这也成为一时佳话。</p><p class="ql-block">学成之后,孟子开始“周游列国”,终孟子一生,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诸国,均未能见用。</p><p class="ql-block">晚年孟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那里传道授业,与弟子们一起,将自己的思想著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p><p class="ql-block">孟子宣扬“仁政”,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认为得民心是君主能否得天下的关键。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民众的重要性。在道德观念上,孟子提倡人要保持“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开端。他还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p><p class="ql-block">孟子和孔子一道被并称为孔孟。</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碑亭 </p><p class="ql-block">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座,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p><p class="ql-block">碑文由清圣祖 康熙 御笔亲书,碑文内容遒劲典雅,字径高0.05米,宽0.04米,共12行,每行35字2。碑文主要赞颂孟子“承先圣,正人心”的历史功绩,强调孟子在儒家学说传承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康熙御碑亭是孟庙内最大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乾隆碑亭</p><p class="ql-block">亭内保存乾隆十三年(1748年)御制《亚圣孟子赞》碑,碑高1.80米,宽0.66米,厚0.20米,碑座高0.52米。</p><p class="ql-block">碑文共9行楷书,每行约18字,落款盖乾隆御印两枚,内容为赞颂孟子“道脉永系”“知言养气”等思想。</p><p class="ql-block">碑首雕刻双龙戏珠,碑侧另有八条龙纹装饰,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孟母断机处:孟子幼时逃学归家,孟母当即剪断织机上的布匹,以“断机喻学废”的直观方式告诫儿子。</p><p class="ql-block">孟母三迁祠:孟子幼年时,其母为避开不良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三次搬迁住所。</p><p class="ql-block">子思子作中庸处:指的是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孔伋)创作《中庸》的典故,《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核心思想为“不偏不倚、恒常不变”的中和之道。</p><p class="ql-block">子思被称为“子思子”和孟轲被称为“孟子”一样,是尊称。</p><p class="ql-block">子思是孟子的老师。</p><p class="ql-block">现在三块碑立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出了孟庙,不远处就是孟府了。</p> <p class="ql-block">孟府号称“亚圣府”。</p><p class="ql-block">亚圣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位于 山东省济宁市 邹城市 ,与 孟庙 仅一街之隔。孟府因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而得名“亚圣府”。</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儒家文化为主题,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于一体,核心景点包括72米高的孔子像、大学堂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文化朝圣地。</p><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总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由曲阜市与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开发,定位为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孔子像,其立像高达72米,巍峨壮观。像体由2mm厚的H62黄铜板精雕细琢后涂装而成,内部则采用钢结构支撑,确保了其稳固性。朝向南偏东9.5度的孔子像,背靠着山峦,面朝着湖泊,静立于天地之间,彰显出“可亲、可敬、师者、长者、尊者”的崇高形象。</p><p class="ql-block">孔子像由南京航天晨光艺术制像分公司承制。</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核心建筑—大学堂。</p> <p class="ql-block">会议大厅</p> <p class="ql-block">观看文艺演出《金声玉振》</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夜景</p> <p class="ql-block">观看无人机表演</p> <p class="ql-block">山东曲阜市,是炎帝旧都、黄帝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孔子诞生地,是儒家文化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我们居住在曲阜县城,据说曲阜县城范围内,建筑不能超过三层楼高度,所以,整个县城显得破破烂烂,像改革开放前的内地小城镇,有点可惜!</p><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简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p><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孔子本人并未直接撰写书籍,而是以“述而不作”的方式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合称“六经”),其中《春秋》被认为是由他亲自编订的鲁国编年史。</p><p class="ql-block">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p><p class="ql-block">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三孔景区。</p><p class="ql-block">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p><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万仞宫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墙高万仞,而是用来形容孔子学问的高深。穿过城门,正对着的是孔庙的大门,象征着若想进入孔庙,必须先穿过这座象征学问高深的城墙。</p><p class="ql-block">门额上题“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胡书凿去,换成御笔。</p> <p class="ql-block">开城仪式</p> <p class="ql-block">进入孔庙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孟子是亚圣,孔子是至圣!</p> <p class="ql-block">有点像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据说受此图的启发,科技人员发明了水泥浇灌车😆</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p class="ql-block">是中国最大的祭孔场所,始建于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建而成。该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将其更名为“大成殿”。清代雍正年间重建后,其九脊重檐、黄瓦覆顶的华丽装饰成为全国孔庙之冠。</p> <p class="ql-block">孔子长成这样?</p> <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院</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其中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的一块石碑是最大的,碑重约35吨。</p> <p class="ql-block">圣迹殿</p><p class="ql-block">圣迹殿是曲阜孔庙最后一座殿堂,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保存传世文物《圣迹图》石刻而闻名。该殿位于孔庙第九进院落,由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汇集历代孔子画像、事迹石刻及帝王题字。</p> <p class="ql-block">先师手植桧</p><p class="ql-block">先生手植桧是孔庙大成门东侧的一株圆柏属古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现存树木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原树桩复生的第五代新枝</p><p class="ql-block">该树高约18米,胸径40厘米,根系估测有2500年历史,现存树干为280余年树龄。</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记载其多次因火灾损毁又复生,被视作孔子思想传承和孔氏家族兴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勾心斗角</p> <p class="ql-block">孔子被称为圣人,其住所理所当然的就是“圣府了。</p><p class="ql-block">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嫡系后裔世袭衍圣公的府邸。</p><p class="ql-block">孔府的总体布局分中路(官衙与内宅)、东路(家庙、作坊)、西路(书房、花厅),共463间建筑,九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袭封衍圣公”是指孔子嫡长子孙世袭封号“衍圣公”的传承。</p><p class="ql-block">这一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朝代,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p> <p class="ql-block">阁老凳,明朝内阁首辅严嵩(尊称“严阁老”)因贪污被弹劾后,试图通过姻亲关系(其孙女嫁予衍圣公孔尚贤)向孔府求助,但衍圣公拒绝接见,严嵩在此凳上久候无果,最终悻悻离去。</p> <p class="ql-block">搓衣板,据说是罚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汉魏碑刻陈列馆,书法爱好者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至圣林,即孔林。</p><p class="ql-block">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始建于公元前479年,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拥有坟冢10万余座、古树10万余株,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p> <p class="ql-block">孔林奇大无比,我们坐了景交车直接来到洙水桥。</p><p class="ql-block">洙水桥 横跨 洙水河 ,是通往孔子墓的必经之路。洙水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5.24米、宽6.6米,桥面呈拱形设计,遮蔽北向视线,象征孔子墓的深藏不露。桥中央额坊刻有“洙水桥”三字,饰以二龙戏珠浮雕,桥身包含1951年修复部分,南侧存有“大清雍正十年重修”字样。</p><p class="ql-block">“洙水桥”三个字传说是严嵩所题。</p><p class="ql-block">洙水河是周代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 泗水 并称“洙泗”,成为儒家思想发源地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子贡手植楷碑</p><p class="ql-block">相传孔子去世,子贡来奔丧,将一楷树苗植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年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p><p class="ql-block">子贡是孔子的最得意的10个门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子贡手植楷现在仅存的枯树桩子</p> <p class="ql-block">端木丽生老师是子贡的后代,在碑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孔子墓</p> <p class="ql-block">孔子儿子孔鲤的墓</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孙子孔伋墓</p> <p class="ql-block">孔子殁后,其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子贡思慕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明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陈凤梧建屋三间,并于此立“子贡庐墓处”石碑。</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伙食还是挺好的,十八个菜,吃不完,真的吃不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