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玄武湖南岸边的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公元52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此兴建同泰寺,并四次舍身出家,使其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寺院,占地百余亩,规模宏大,并赐名“鸡鸣寺”。清康熙帝南巡时亲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古鸡鸣寺”匾额。清咸丰年间寺院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又重新修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又遭严重损毁。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名胜古迹市政府不断拨款,重建古寺,将其恢复到明清时期的建筑规模。</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现有两处进口,在通往鸡鸣寺的街口有一处石牌坊,上有“古鸡鸣寺”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沿路前行,经过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后,就是鸡鸣寺主山门,进门后拾阶而上,可达寺院内主殿一大雄宝殿,又称毗卢宝殿。该殿重建于1994年,殿内供奉三身佛中毗卢佛,两侧供奉文殊和普贤两大菩萨。</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山门临近解放门,由玄武湖过来,一出解放门即可见到。此山门位于鸡鸣寺路左侧,山门朝东。1979年,市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拨款修善重建的老山门,门前台阶三十级,门楼上竖写“古鸡鸣寺”四字,两侧黄墙上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p> <p class="ql-block">由此山门进入,黄墙黑瓦的寺院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祥和而宁静,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可直接到达寺院中间的香台。</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中间的香台为游人最为集中的地方,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一些善男信女们,大殿里拜完佛之后,在这里的平台上,有朝东、朝西、朝南、朝北,四面八方都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平台上有个巨大的香炉,香客手中点燃的香最后都扔进这个大香炉里。来进香的人不少,但看上去年青人居多,岁数大的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年间,鸡鸣寺毁于战火后虽然重建,但规模较小,到同治六年(1867年),寺院僧人曾募捐集资修建了观音楼,鸡鸣寺又称为“观音阁”,楼内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是面向朝北,不同于其它佛像坐北朝南,人称倒坐观音,问其何故,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p> <p class="ql-block">由南边的山门进入寺院,可一路向上直到寺院的最高建筑一药师佛塔。该塔于1988年10月26日破土动工,1990年建成,七层八面佛塔高44.8米,为鸡鸣寺历史上第五座大佛塔,之前几座佛塔都毁于战火中。佛塔全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为民消灾延寿之意。塔身建有内梯外廊,进塔门顶匾额上“药师佛塔”四个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塔身另一面“国泰民安”四个字为当年南京市长所题。塔内供有一尊药师佛铜像,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内,1972年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到鸡鸣寺,佛塔建成后安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两位美女手持购买的冰棍,对照着佛塔,看造型是否像。</p> <p class="ql-block">豁蒙楼位于寺内最高处。清朝末期,两江总督张之洞曾多次和学生杨锐登临鸡鸣寺,戊戌变法失败,杨锐等“六君子”蒙难后,张之洞在寺内建此楼,并以杜甫诗句“忙来豁蒙蔽”命名,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慈航桥是连接鸡鸣寺与明城墙的一条通道,可以由鸡鸣寺直接走到明城墙上,此通道现已关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明城墙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一出鸡鸣寺北门,对面明城墙前一尊观音菩萨像迎面而来,十分庄重、端祥。</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这座一千七百多年的古刹,将南朝帝王的虔诚、明代皇家的气度,近代僧侣的坚韧,所有这一切在袅袅烟火气中依次舒展。环顾四周,玄武湖的烟波,明城墙的沧桑,紫金山的雄姿及紫峰大厦的峰芒尽收眼底,六朝古都的光影与现代气息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