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二时辰(五)红崖火星地貌

闲庭信步

<p class="ql-block">青海至少有两处“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一处是黑独山,美到极致的水墨画山体,已足够让人震撼;没想到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更是让人惊掉下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红崖</b>火星地貌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是一处由彩色土丘、丹霞以及雅丹混合而成的地质褶皱隆起地形,</span>地表以红色土层为主,形成了约300平方公里的较大隆起地貌,最高海拔约3500米,周边平地海拔约3330米。因其酷似火星表面的荒凉地貌而被称为"<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span>"。这里已成为科研、摄影和探险的热门目的地,甚至被中国航天机构选为火星模拟基地。</p> <p class="ql-block">(上下两张都是夫人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红崖地区主要由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混合形成,地表呈现红褐色、橙黄色等色彩,沟壑纵横,岩石嶙峋,几乎没有植被覆盖。</p> <p class="ql-block">红崖的地质基础形成于距今2.5亿年的三叠纪时期,当时这里还是特提斯洋的浅海环境。</p> <p class="ql-block">之后,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原本沉积在海底的红色砂岩层被抬升到海拔2800米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这些铁质胶结的砂岩在高原隆升过程中形成密集的垂直节理,为后期的风化侵蚀提供了突破口。</p> <p class="ql-block">因红崖地貌与火星地表的惊人相似性,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b>"冷湖火星营地"即建于此地,用于航天员训练、科普教育及科幻影视拍摄。科学家在此开展地开展地质学、天体生物学等研究,模拟火星探测任务。</p> <p class="ql-block">红崖地区的类火星地貌不仅表现在外观相似性上,更在于其地表物质的矿物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红崖土壤中的赤铁矿含量达到38%,与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火星赤道区域探测到的数据高度吻合。这种相似性使红崖成为测试火星车的重要场地,<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0年“祝融号”火星车的悬架系统就是在此完成最终调试。</b></p> <p class="ql-block">在柴达木盆地这个“亚洲旱极”,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但风力常年维持在5级以上。来自西北的季风裹挟着砂砾,以每秒15米的速度对暴露的岩层进行持续打磨,这种被称为“飞沙走石”的风蚀作用,配合昼夜温差超过30℃的热胀冷缩效应,使岩层沿着节理面层层剥落。(照片是夫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冰川消融带来的季节性洪水在红崖地貌塑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每年夏季,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汇聚成湍急的暂时性河流,在松软的泥岩层中切割出深达20米的沟壑。这种水蚀作用与风蚀作用的交替进行,造就了红崖地区千沟万壑的复杂地形。</p> <p class="ql-block">(借用同行魏大哥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关于丹霞地貌</b></p><p class="ql-block">红崖是由彩色土丘、丹霞地貌以及雅丹地貌混合而成的地质褶皱隆起地形,地表以红色土层为主。西北气候干燥,出现雅丹地貌很正常,但在空气干燥的青海怎么会出现丹霞地貌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丹霞地貌</b>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是以中国广东省丹霞山命名的。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在流水侵蚀、风化剥落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陡崖、嶂谷等多种地貌景观。(借用同行魏大哥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的岩石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在氧化作用下形成了红色的三氧化二铁。这种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借用同行魏大哥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的形态丰富多样,有峰林峰丛,由众多孤立的山峰组成,山峰之间有明显的沟谷相隔;有石墙石柱,石墙是垂直方向的陡崖,高度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有丹霞赤壁,这些赤壁通常呈现出垂直的崖面,崖面平整,岩石纹理清晰可见;有嶂谷,是深切的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崖壁。</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内力作用又包括地壳抬升和岩石形成。地壳运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基础。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原本埋藏在地下的红色砂岩、砾岩等岩石被抬升到地表。(照片是夫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砂岩和砾岩。这些岩石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形成的。在沉积过程中,大量的铁质物质被氧化成红色,形成了红色的沉积岩。这些岩石具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但同时也比较容易被风化。</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包括流水侵蚀、风化剥落和重力崩塌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流水是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之一。在地壳抬升后,地表的水流会沿着岩石的节理和裂隙进行侵蚀。水流的侵蚀作用可以使岩石被切割成各种形态,形成峡谷、沟壑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物理风化主要是由于昼夜温差、季节变化等因素导致岩石热胀冷缩,使岩石表面产生裂缝,进而使岩石碎裂。化学风化主要是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水、空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结构变得松散。(照片是夫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由于岩石的节理发育和风化作用,岩石的稳定性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会发生崩塌。崩塌后的岩石堆积在山脚下,形成岩堆。重力崩塌是形成丹霞地貌陡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山体的坡度变得更加陡峭。</p> <p class="ql-block">我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空气湿润地区,在西北干燥地区出现丹霞地貌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尽管青海现在气候干旱,但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约1亿至2000万年前),该地区可能处于相对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红色碎屑岩的沉积。</p> <p class="ql-block">所以,从地质学层面讲,青海的丹霞地貌并非现代湿润气候的产物,而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红色岩层,经过后期构造抬升,再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季节性流水、风力、冻融等综合外力作用塑造而成。因此,尽管西北气候干旱,但仍能形成与南方风格迥异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火星营地”---我们此次“火星之旅〞就住这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