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汉代建筑文化实证·沿革: 从天然洞穴到木构建筑

柔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 张翠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b></p> <p class="ql-block"><b>  住,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于居住的房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普通的茅草房、砖瓦房,-还是高等级的宫殿、衙署、寺观,建筑的功能、用途划分可以从其本身特征得以鉴别。古代建筑的规格高低也成为别贵贱,明身份的重要物证。</b></p><p class="ql-block"><b> 从古代的小村落、茅草房,到现在的大城市、 高楼林立、 别树成行,人们居住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居住的房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类流传千古的经典建筑为人类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原型,因此汉代建筑中国建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大连地区西汉时期房屋建筑,因发掘得比较少,即便偶有发掘也仅存基址,所以我们对西汉房屋的具体一形态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到了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因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陶屋、陶仓、陶楼、陶庭院等明器,而且各地的画像石、画像砖乃至壁画等记录了更多的建筑形制和功能,使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建筑有了具象化的认识,同时对西汉时期建筑有了一定参考依据,说起东汉建筑,有必要回顾一下大连地区古代先民住所的演变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汉代房屋建筑特征和演变规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石器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天然洞穴到半地穴房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这方水土的古代先民利用天然洞穴作为栖身场所钻木取火狩猎采集生息繁衍这样的场景曾出现在距今17000年前的</b><b style="font-size:20px;">瓦房店古龙山洞穴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从洞穴走到了开阔的平地、台地,过着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烧制陶器,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开始有了初始农业,方形、圆形等半地穴房屋就成了他们的家,三五成群、小规模聚落成为那个时代的常有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目前大连地区发现最早的房址出现在距今6700年左右的小珠山遗址最下层,在这里发现了六座圆角长方形半地穴房屋基址,其中有一座制作骨器的作坊。小珠山遗址不同期别还发现了圆形和椭圆形房址。不过考古发现的“房子”经过漫长的风雨洗礼变成地下浅浅基址,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通过复原,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房子”,小的好比“窝棚”,大的房子面积有十几平方米,都是由木柱支撑,比较“坚固”。今天,在尚存的非洲原始部落仍可见到这类茅草“房子”。随着农业、手工业、饲养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先民们的居住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很简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距今5000多年和距今4000多年是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繁荣期,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先民居住的房子不断增多。先民们种植粟黍,饲养家畜,狩猎采集,赶海捕鱼。旅顺郭家村遗址是遗迹遗物非常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考古发掘的600平方米范围内,就发现了房址11座,多为圆角方形房址,出土遗物近2000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无独有偶,同时代的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遗址,发现圆角方型带门道的房址, 房子中间有灶(火塘),除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外,还发现了一头猪的遗骨,真实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青铜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大连地区土著文化最发达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到了青铜器时代,特别是距今3000多年的双坨子三期,是大连地区土著文化最发达的时期,遗址众多,文化特征鲜明,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先民居住的房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聚落,即己经形成大小不一的“村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大连湾街道的大嘴子遗址已发掘的3000多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数十座房址,有圆形和圆角方形房址,还有石砌房址,房子面积有大有小,分布比较密集可以说这里在青铜时代是一处比较大的聚落遗址,而且出土了炭化稻米。这里三面环海,地势平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们生活、生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大连湾街道的大王山遗址则发现了规划合理、房屋密集的高山顶部的聚落遗址。在近600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房址达55座,石砌平台5座,道路若干条。一处密集的“小山村”呈现在我们面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一时期先民有的居住在条件较好的低丘陵、台地、沿海坨子;也有的居住在条件艰苦、比较恶劣的“高山之巅”。这是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化而导致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聚落数量和面积不断扩大,房屋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完善。除了半地穴土坑房址外,还出现了方形石墙房屋建筑。不仅用于住所,还有具有储藏功能的“仓库”。房屋墙壁为木骨草拌泥墙,墙面和地面经过烘烤。多个遗址发现了烘烤的厚厚草拌泥墙体,推测当时也有比较坚固的房子。室内室外设灶,即火塘。</b></p> <p class="ql-block"><b>  无论是新石器时代还是青铜时代,先民对居所环境是有选择的,他们会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碧山临海、资源丰富、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砣子、平地、台地、低矮丘陵等作为栖身之地,甚至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新建房子,从而证明这些遗址位置适宜人居。大连地区史前社会农业生产基本占主导地位,鲜明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粟、黍,还有稻、麦、豆等。渔猎采集为辅,因而面向海洋,渔捞和近海采集占一是比重,因此贝丘遗址成为大连地区史前社会尤其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特征。家畜饲养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猪的饲养是先民获得肉食来源的重要途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战国两汉:</b></p><p class="ql-block"><b>从筑城到木构建筑</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从战国时期开始,大连地区隶属燕国辽东郡管辖范围,实行郡县制,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迈入新的发展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战国晚期开始,大连地区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筑城,张店汉城、牧羊城、黄家亮子城等都是这时期开始修建的,但平民百姓仍住在村落里。这时期考古发现的房址较少,但从房址可以看出,房子已不再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草房”。而是变成了比较规则的房址,普通房子可以用“土坯房”来表示。因为有了瓦当,城址内的官署建筑已经使用瓦。规范化长方形房子应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西汉时期,大连地区仍沿用郡县制,属于辽东郡沓氏县、文县辖境,城址数量有了一定增加,多达十余处。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地区同中原地区一样进入经济发展高峰期。特别是铁质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东汉时期,特别是东汉晚期,大连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陶建筑模型明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至少到汉代木构建筑已是成熟的建筑形式,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特征和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难得的物质财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读2025.6.20《大连日报》笔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谢谢朋友们阅读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