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8野三坡蝎子沟

诚信一族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蝎子沟位于野三坡风景区,因峡谷中遍生一种名为“蝎子草”的植物而得名“蝎子沟”。另一种说法是:整个峡谷在空中俯瞰其形状像一只蝎子而得名“蝎子沟”。至于哪一种说法更确切,对于户外人而言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走过来户外的体验感有几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约09:30,我们到了登山起点——野三坡镇苟各庄村。进山途中遇人“拦截”,实际人家只是问清楚走哪条线路,为特殊情况下的救援提供方便。并说前几天那边出事了,两处断崖他们已经焊好了铁梯,这也佐证了领队车上说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10:30,宽阔的山谷似干涸的河床一般,遍布着大大小小儿石头,行进中的我们完全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而且,这一段儿的行进连领队都深感莫名:为什么走这么快(也许是怕堵在断崖处吧)。回想起来你追我赶的,走出了“急行军”般的感觉,后来不得不选择阴凉之地,坐下来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10:50,但见河谷左侧一条天然水冲沟,看上去小断崖一个接着一个。自己一时兴起,想着先过一把瘾,壮着胆子爬了上去。当看到队友赵若淇、旭日阳光相继跟了上来,更增添了几分胆量,往上也多爬了一段距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11:10,我们下了断崖,恰好有队友赶了上来,大家一起追赶着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不远向左一个急剧爬升,大家各自寻找着路径(实际也没发现路迹),看上去放羊一般,“漫山遍野”都有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12:10,终于到了一个较为平坦的位置,大家择地午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约12:30,我们沿着左侧路迹继续前行,行不远发现,路越来越模糊,荆棘、树丛迟滞着我们的脚步。后经反复核对,所走路径并非计划的轨迹,无奈之下后队变了前队。大家重新回到午餐之地,再沿着右侧的路迹继续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约13:20,开始了下降,开始的一段路迹较为明显,路虽陡尚有树木枝条可抓,就算平常路了。</p><p class="ql-block"> 约13:40,当我们下到一条山谷里,路就很难走了。松软的土质里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就算你没有碰到,一脚下去也可能造成石头滚落,时不时有人喊“小心石头”!</p> <p class="ql-block">  约15:20,本以为断崖已经绕过来了,突然前面“堵车”,原来这儿才刚到断崖。两断崖相隔不过30米,第一个深约五、六米样子,两段铁梯错位连接。<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个断崖高约10余米,同样被铁梯取代,有</span>了铁梯沿梯而下省却了很多事。就安全而言多了几分保险,就攀爬而言少了几分乐趣。</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独根草”,生长在悬崖阴湿石隙中,是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花期5-9月(先开花后长叶),具有药用、观赏和环境净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约16:00,我们一行人在往左、往右踌躇着,往左的峡谷狭窄悠长,往右似人工形成的断崖(拦水坝),经核实我们向右而行。行约数分钟,我们从十余米高的拦水坝右侧爬上去,再从坝顶左侧铁梯下去,行不远到了野三坡景区出口。</p><p class="ql-block"> 约16:20,我们到了停车位置。</p><p class="ql-block"> 约19:40,发车返津。</p> <p class="ql-block">  后记,当地出于安全考量,在两处断崖焊好了铁梯,为驴友提供了方便,同时,失去了些许乐趣。虽然该条线路没有了“攀”只剩下了“爬”,但上升和下降的路段还是挺难走的,上升段儿是“拼命”的爬,下降段儿是“连滚带爬”,还得时刻提防着滚落的石头。</p><p class="ql-block"> 行走户外,无论你强还是弱,应时刻把安全放首位,绝不能“一意孤行”,出事多为“走单”。此次队友“走单”救援教训深刻,为自己、为家人、为这个团队大家都谨慎一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