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接《装在土坯房里的故事》(一)】这时就只有个人蹲在上面用手来接墙两边人用钗扔上来的泥巴,然后一块一块地在上面叠加着排列着慢慢挪动,因为要长时间蹲在高墙上,所以,干这活非常辛苦。不过也有人特别会偷懒耍滑头。记忆里有一次给王嫂家盖房子,第三次挑墙时,墙体大多两米多高,王五负责在上面接泥砌墙,李二叔和解放哥两个人分别在墙的内外侧往墙上用钗挑泥。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解放哥说自己家里的母鸡昨天下了双黄蛋,可大了。王五蹲在墙上,用两只手的母指和食指一对掐了个比大苹果还大的个圆圈比划着,对外面的李二叔说:“老二,你信吗?他说他家母亲下的个蛋这么大。”李二叔望着那夸张的手势说:“别让他胡咧咧了,我长这么大没见过比大苹果还大的鸡蛋。”王五又转身给里面的解放哥用手比划了个比小山杏还小的个圆圈,说:“老二说你净胡咧咧,连这么大也没有。”解放一听有些生气,便对外面的李二叔嚷嚷道:“你净胡说八道,你没见怎么没这么大?”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就隔着墙吵闹了起来,王五悠闲地在墙上卷着老旱烟,吞云吐雾,玩坐山观虎斗的把戏,两袋旱烟过后,他休息的也缓过了劲来,对李二叔和解放劝道:“你们俩也别吵了,吵什么吵?我刚才比划错了,干活,抓紧时间干活。”这时,两个人才缓过神来,原来被王五借机戏弄了。李二叔与王嫂也就是因为这次盖房子,命运的齿轮走上了多舛的峥嵘坎坷。</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给每家每户盖房子都是生产队里派劳力,生产队给计工分,但主家一般情况下在完工时,是要简简单单喝个完工酒的。房子完工时,王嫂为他们三个人炖了个豆腐,炝了白菜,又打了瓶老白干散酒,来款待他们。四个人正有说有笑的吃饭饮酒,李二叔的两个孩子跑来让李二叔缝衣服扣子,原来两个人爬树给羊折树枝时,把衣服扣子刮掉了。王嫂便用针线帮着钉扣子,四个人边吃边聊,聊着聊着聊起了李二叔即当爹又当娘的难处,聊着聊着,聊到了王嫂一个女人守家过日子的苦处,聊着聊着,李二叔犯起了心事,又加上一天没有吃饭,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人事不省了。本来,王五和解放想着把他扶回家里,可考虑到李二叔家只有小孩子,也不会照顾人,一但出了事就麻烦大了。于是,便与王嫂商量,让李二叔先在她家里躺会,喂些水喝,酒醒了,再让他回家。可是,等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他依然酣睡不醒。王五与解放干活累了一天,身体疲惫不堪了,便回家休息去了。不料,王五路上遇到了一肚子坏水的谢三愁,把喝完工酒的情况告诉了他。这小子正愁着因偷鸡后挨整,气没地方发泄呢。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p><p class="ql-block"> 他在王嫂篱笆墙外蹲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王嫂家里的煤油灯早已熄灭,而李二叔仍未回家。他心里窃喜,他跑到王氏族长王老歪家敲开门,如此这般说一番后,又跑到民兵连长赵谣家里,死拉硬拽把赵谣喊到王老歪家里,好心眼一个没有,坏心眼一大箩筐的谢三,让王老歪喊了些王氏族人,又让赵谣叫了几个民兵,便去王嫂家里去开始了捉奸。一个是苦命的藤,一个是命苦的瓜,就这样在黑灯瞎火里,在“擒贼擒赃,捉奸捉双”谬论下,污陷成了伤风败俗的作风问题。可知在那个年代,作风问题可谓就是除阶级斗争外,最严重的问题。醉眼朦胧的李二叔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民兵捆绑着押到大队部,关了两天禁闭;王嫂第二天也便被脖子上挂上一双破烂不堪的布鞋,民兵押着游街示众,她抱养来的闺女嫌丢人现眼,也跑回到了亲父母身边。李二叔在从大队部里放出来后,便领着三个孩子,担着那落满灰尘的货郎挑子走了。父亲和很多很多乡亲们都劝他,挽留他,可他执拗着说:“我家本来就是走街串巷,四海为家过日子的,还是走了好,离开这伤心之地。”</p><p class="ql-block"> 守了一辈子活寡,忍气吞声一辈子的王嫂,我以为也会如李二叔一样,面对生活中的沉重打击而选择沉默。可她在挂着一双破鞋游街示众后,并没有像李二叔那样选择默不作声地离开,而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每天开门第一件事,便是去骂大街,骂欺负她的,骂陷害她的,骂污辱她的。干活累了,开始骂;吃饭时,在街上端着碗边吃边骂。有人说她真疯了,有人说她装疯,但我认为她是沉默中的爆发,在压抑中的释放,骂街成了她的一年四季的生活常态,骂着骂着街上的许多人开始迴避她了,骂着骂着村里的领导和家族的族人也手足无措了,骂着骂着,她口中的涉及面广了,但,我感觉总有这么几家不在她口出诟语的范围之内的,因为,她总是见了这几家人特别客气,其中就包括我家。每次见到我,总是笑呵呵地说她已成顺口溜的那几句话:“小兄弟,学习强;将来考个状元郎;骑大马,坐官轿,走南闯北锣开道;小兄弟,敬爹娘,好吃好喝给爹娘,重礼仪,讲孝道,后代子孙有福报。”</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对她这疯疯癫癫的话语虽然说是并不太在意,只是想:她大概记得是我父亲帮她揍过谢三,出过恶气,才把我家撇在她嘴巴的势力范围之外,对我们另眼相看罢了。不过,我却记着“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领袖语录,在学习上是不肯怠慢的,至于骑不骑大马和坐不坐官轿从来没有想过,只想着长大后听毛主席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知是王嫂每次见面时的唠唠叨叨起作用,还是自身努努力学习的结果,上学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远,走着走着,听不到王嫂的骂声了,走着走着,看不到篱笆墙的影子了,走着走着,土坯房变成了楼房了。在走了几十年的匆匆岁月后,猛然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怀旧了,总想着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土上走一走,看一看了。可当踏上那片深情地土地时,发现一切都不是从前了。篱笆墙被沧桑岁月冲垮了,土坯房被荏苒蹉跎拆塌了,如今只留下了苍白无力的回忆,从这坍塌的土坯房里挣扎着爬到了脑海里,带着沉沦在时光里的故事渐渐形成了文字。</p> <p class="ql-block"> 每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仍顽强的坚守在这块土地上,那焦头烂额,破败不堪的几座一息尚存的土坯房上,那光影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轻轻抚摸着被风风雨雨揉搓的身心疲惫,奄奄一息的土坯房。蜿蜒曲折的小路,杂草丛生的院落,满身沧桑的老树,构成了历经蹉跎艰难的旧时光的缩影,整个场景显得荒凉却又充满故事。这里曾经拥有过的欢声笑语中的温馨与浪漫,曾经拥有过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曾经拥有过的吆喝与谩骂声,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宁静与忧伤。土坯房只是静静地伫立着,仿佛一位苟延残喘的老人,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讲述着沉重的过往。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仿佛看到此情此景突然间提速了一样,把那沉浸在历经沧桑中的一切甩在日月轮回的缝隙里,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大公无私了。后来,我在与人们的交谈中听说李二叔与孩子们去了东北,现在成了一个百货公司的老板;而王嫂可能是真的疯了,见到穿军装的就问见到他家男人没有,后来,被政府送到精神病院去了;谢三因偷其他村里的东西,逮住关进了监狱,而王老歪因爬在房顶上看妇女上厕所,不小心摔下来摔断了腿;最可怜的是民兵连长赵谣,民兵连解散了,由于在大集体时,他整天游手好闲,混吃混喝,啥也不懂,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一家人生活更加贫困潦倒,老婆离婚后,领着孩子改嫁了,当年整天吆五喝六,风风光光的连长成了孤家寡人一个。</p> <p class="ql-block"> 温暖的夕阳余晖笼罩着这片土地,土坯房和周围的树木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这样的场景让我不禁想起那些藏在土坯房里的故事,那些关于生活的点滴,关于岁月的流转。时间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让人有机会去细细品味那些被遗忘的记忆。尽管如此,这片土地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宁静与美好。在这温暖的夕阳下,土坯房仿佛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那些装在土坯房里的故事,或许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但它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仅存的几间土坯房不仅仅是一个面目沧桑的老屋,更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的见证人,更如同一个下载了无数故事的老优盘,把那些关于生活的点滴,关于岁月的流转,关于人云亦云的流言蜚语,道听途说,都库存在这历经过沧桑与浪漫的回忆里。每当朝阳升起或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土坯房上,仿佛在为这些故事镀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这里的故事或许已经不再完整,但它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岁月的温柔的同时也感悟到过往云烟中的凝重与苦涩,委屈与挫折。我想现实生活中的土坯房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会越来越少,即便是这仅存的几间土坯房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洪流中被漩涡卷得干干净净,荡然无存,可我心中的土坯房永远不会坍塌,它里面珍藏的故事也许会依旧断断续续地有人讲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