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岛有一块“迪特里希记功碑”,平常,寡有提及,知者甚少,但它确是现代青岛之始。</p> <p class="ql-block"> “迪特里希记功碑”在青岛信号山上。信号山是胶州湾北沿岬角一座海拔98米的石山。碑为:1897年,德国海军上将冯·迪特里希指挥德国军舰,假以“巨野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令清撤军,强行占领胶州湾和青岛一事。为纪念德国远东第一块殖民地的获取,彰显迪特里希“功绩”,1899年,由德皇威廉二世弟弟海因里希亲王提议并建造了这块“记功碑”。实际上,海因里希亲王是德国占领青岛的实际操作人。他是德皇威廉二世弟弟,也是帝国第二舰队司令。时,他率领巡洋舰“奥古斯特皇后”号、装甲舰“格菲翁”号和“德意志”号前往中国胶州湾向清政府施压,并代表德国逼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顺手要求清政府将山东全境作为德国势力范围。尔后,海因里希亲王又为德国在中国汕头、武汉、香港、广州、北京等租地签约立下头功,所以,海因里希面子上为海军上将冯·迪特里希邀功,实则是为自己树碑立传。</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中外举凡以国家名义所占土地疆域时,均喜欢于天然巨石上镌刻字符,昭示天下,以期永远,似成历史惯例。比如,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古埃兰苏萨城的《纳拉姆辛战胜纪念碑》、伊朗阿契美尼德的《比索顿铭文》、蒙古国的《封燕然山铭》、泰国曼谷的《胜利纪念碑》、中国东汉的《裴岑纪功碑》、四川的《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新疆的《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等等……,不一而足。青岛“迪特李希记功碑”亦然。</p> <p class="ql-block"> “迪特里希记功碑”,总高度8.5米,宽22米,以山东寒武纪碳酸盐岩构成的崮态石山刻字凿而成。碑体书:“他为皇帝,为帝国赢得了这片土地。”。碑顶刻:德意志帝国的鹰徽图案。鹰徽是十二世纪普鲁士军团延续下来的纹章图案。作为图像,鹰谕为耶稣化身,在德国新教运动中它象征基督战士的勇敢和正义;作为图腾,鹰代表着国家权力和威仪,德国魏玛共和和希特勒帝国均以此为国家徽记。它经历了德意志民族国家建立的全部历史过程。碑下记:“1897年11月14日,海军中将冯·迪特里希在这里占领了胶州地区。”这个日子也是二年前迪特里希占领胶州和青岛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以后,这块岩石命名:“冯·迪特里希石”,像个卫士直直挺挺地对着广袤无垠碧蓝的黄海。</p> <p class="ql-block"> 后16年,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在原碑增刻:“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1914年11月7日)”日文字样。又8年,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日本人将石砌碑体拆散,对岩石另外两块碑刻进行爆破拆除。今103年,2024年,青岛文物工作人员才对其原址位置进行了坐标定位及照片采集,故而,“迪特里希记功碑”遗址不在,遗迹尚存。据说现在仅剩两块刻有德文“S”和“14.NOV...F AN D...MIR”的残片保留在青岛文管库里。目前,“迪特里希记功碑”全貌模样仅能在档案的历史老照片里见到,感谢照相术的留存。</p> <p class="ql-block"> “迪特里希记功碑”充分显示了十九世纪“世界性的殖民时代”德国人对山东胶州湾和青岛垂涎欲滴的领土渴望。事实上,德国人对胶州湾和青岛的自然与人文的了解源自一个名叫“李希霍芬”德国人给德皇威廉二世的中国山东考察报告。</p> <p class="ql-block">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是德国著名的和地理学和地质学家,1868年到1872年间,他得到上海外商会资助,在中国18个省区进行了七次详细的地理和地质物产、人口、交通、风俗、世情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考察。他是极少数对中国进行全面考察的西方人,所著《中国》一书首次提出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通道观点,至今深刻影响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界。</p> <p class="ql-block"> 李希霍芬考察报告是帮助德皇从资源掠夺的角度所写的。他详尽描述了山东丰富的煤炭、铁矿、黄金、石膏、盐业、以及金刚石、自然硫、石英砂等矿物资源,以及麦子、水稻、苹果、山梨、桃子、杏子等植物资源,和鱼、牛、羊、猪、马、骡等动物资源情况。他还发现了山东胶州湾是中国1万8千公里海岸线中罕见的一个类似蟹爪型的,一面开口的圆环型海湾,是一处东西长约27.8千米,南北长约33.3千米,湾口的南北岬距仅3千米的优良港湾。港外,朝面黄海,直面太平洋,一无所障、视域无限,湾内,山海间,几无沙滩拖延,仅以火山岩和岩浆岩和海水衔接,波缓浪平,碧蓝似镜,极少风浪和海啸干扰,特别是它躲在了胶东半岛和渤海与黄海分界线的南区,避开了北风呼啸的霜冻寒气,竟然温暖湿润,如同江南一样生长着枇杷、杜鹃、竹子、山茶、桂花等植物,似乎没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差异和区别,在地缘上,让人感觉这里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以我有限的行走经验,全世界类似蟹爪型海湾仅有美国洛杉矶湾和日本东京湾可与中国胶州湾比美。这里物产丰厚,气候宜人作为天然良港,即可辐射整个山东丘陵全境之纵深,亦可涉及中国最富庶的华北平原全域之广阔的天然优势。</p> <p class="ql-block"> 彼时,德意志帝国正值盛极,睥睨天下,气焰高杨,李希霍芬考察报告引起了德皇的高度重视,旋即,委派自己亲弟弟海因里希亲王以“船坚炮利”之威,乒临城下胁迫清政府出让青岛、胶州、山东所有权益。</p><p class="ql-block"> 德国租借青岛后,以打造“远东模范殖民地”为目标,大规模地精心投资经营青岛,先后建设了青岛港和胶济铁路,使整个山东成为一个德皇辖制的政治经济实体,也使青岛短短十几年内超越已开埠37年的烟台,成为山东第一商埠,成为中国北方的核心大港。</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数千年来,古代山东胶州湾和青岛因中国的农耕社会特征,不以港口为主要,所以一直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域,多数时间其隶属均以农业区域划归命名。夏商周时期属莱夷之地,为东夷人所在;春秋初期为介国、夷国、莱国、齐国等属地;战国时期,曾是越国和楚国属地;两汉时期为胶东国、琅琊郡属地;三国时期魏国青州,东莱郡,城阳郡属地;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属地;隋唐宋金时期,为高密、东莱二郡属地;元朝时期,为胶州、莱州属地;明朝时期,为莱州府、胶州县属地,此时青岛地域,因倭寇骚扰,这里有了即墨营、灵山卫、鳌山卫等驻军;清朝时期,清袭明制,设胶澳防,青岛由此独立建置。近现代,因德国人的经营建设才开启了胶州湾和青岛市的现代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事难料,德国人在青岛和胶州湾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刚刚起势,即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1919年,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二十六个战胜国与一个战败国德国签署“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遂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日本国。此事,因涉及西方列强对中国国家的不公和轻蔑,直接引爆了波及全中国的“五四运动”,“还我青岛”“还我山东”成了漫延全国抗争的口号,它不但觉醒了中华民族的自强意识,启迪了中国社会的普罗大众的自尊,亦开启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归之,山东胶州湾和青岛的历史,按逻辑推论:是先有了李希霍芬的报告,才有了德皇威廉的决策,才有了迪特里希军舰的威逼,才有了德国与请政府的《胶澳租界条约》,才有了青岛的现代化,山东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胶州湾的发现和青岛的开建设发深刻地影响了古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换言,青岛信号山的德国“迪特里希记功碑”亦是这一历史转折点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 我与青岛关系出自爱人系青岛人,如我认识的所有青岛人一样有着强烈故乡和家乡情结,遂利用几日空闲陪护她故地小住几日,并在其热情和热烈地带领下走过了她小时候的所有在地,亦深为她对故土之爱感动,所以青岛浮游小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