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实字之笔” 书写“为民之篇”

艾锦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老牢牢把握关键期,争当一线“排头兵”,以“实”字落笔,不断提升“抓落实能力”,以“察实情、知民意、干实事”的自我要求,书写“饮水思源践初心”的爱民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聚焦“基层一线”的实情,要访实地、察民情。基层在国家治理中既是“神经末梢”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一极”。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年轻”固然是相对优势,更要深入一线尽快克服阅历方面的不足,让原本的一身“书生气”多融入一些基层“烟火气”。要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为杜绝“纸上谈兵”,年轻干部要化“被动”为“主动”,不能只“伏案理牍”,要多走到“田间地头”,将视野融入基层、走入一线、深入调研,在“接地气”中解民意、察民情、知民心,摸清村情村况、知晓民心所愿。要坚持问题导向的“金法则”,基层工作无“淡季”,年轻干部无“农闲”。基层日常工作涉及千头万绪,难免会碰到“难点盲点”,具备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年轻干部要做扎根基层的“有心人”,不仅带着实际问题下基层探查实情,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摸清问题产生的根源,避免“乱射飞镖”,提高解决基层问题的针对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涵养“担当善为”的实干,要听民声、懂民意。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实干精神,强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基层工作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年轻干部唯有靠实干方能将蓝图变成现实,从而在基层实现人生的价值。要将“听民声”融入实干精神去。主动放下“身段”,才能叩开百姓“家门”;操起百家“方言”,才能融入群众“中间”,多多拉起“家常”才能架起连心“桥梁”;真正贴近群众“心窝”,才能走进群众“心门”。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真正关切和实际困难,达到“精准号脉”的目标,为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奠定基础。要将“懂民意”作为实干担当的重要基石。弄懂社情民意是“办成事”的关键环节。要将了解民情民意工作“置顶”,在“听”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群众的真实诉求,进而做出符合实际、顺应民心的有效决策,真正成长为打开基层工作新局面的“多面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出“踏石留印”的实绩,要纾困民意、办实事。衡量党的工作成效的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金秋时节正值丰收的季节,而基层一线正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好舞台,能否收获“累累硕果”取决于是否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得到群众认可。要破解群众难题,争当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察民情、听民声,最终还是落脚到解民忧。群众办好事要事,要敢于直面问题,基于实际清理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再一锤接着一锤敲,让群众在可感可及的实绩中,真切地增加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要拉进群众距离,实现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群众的智慧来源于实践,又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层年轻干部要深入实践共同缔造的先进理念,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一道扑进基层实际工作中,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共同想实招、谋实事、出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