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热烈祝贺香河县《高庄村村史》完美诞生</b></p><p class="ql-block">文丨高亚丛</p><p class="ql-block">作为清乾隆年间顺天府香河县高家庄闯关东一支的高氏家族后人,收到香河高庄祖居地夲家人高福成校长寄来的《高庄村村史》一书,倍感亲切,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曾几何时,我们这支闯关东于今已贰百多年的香河高氏家族在塞外的血缘族人们,一代代望眼欲穿地叮嘱:我们是顺天府香河县高家庄的老高家人,到啥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已的根呀!晚生下辈们有能耐的一定要回到顺天府香河县高家庄去寻根问祖呀!这代代相传的愿望,成为我们这支贰百多年前逃难到塞外的高家一族人的沉重责任!感谢时代,感谢当今发达的互联网。让我们这支离开祖居地贰百多年的高家庄高家人终于找到了祖上的根!</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总是遇到热心肠的好心人,在网上首先看到我发的《寻根问祖顺天府香河县》的文章的是香河老家的李志刚和高顺明。后来我又在我们塞外老乡陆相华老师的《故乡文学》公众号上发了寻根问祖顺天府香河县的文章,被香河县文化馆馆长周景峰老师发现,随即就与我取得了通讯联系。并通过周老师又在网上结识了香河县高庄村老家德高望重的高福成老师,通过阅读高老师发来的高家祖上历史的变迁资料,进一步得知了我们这支逃难到塞外的高家一族与顺天府香河县高庄村高家是一个高。因为顺天府香河县的高氏家族都是一个始祖高世亿。香河县高家都是始祖高世亿的子孙。大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即1369年)也就是洪武二年。高家始祖高世亿率领两个儿子高贷、高岳,从陇西延平关北小兴州,途经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广济寺的处所)办理了迁移手续,按照明朝所属府衙指定的地址,来到北平府香河县西十二里立村创业,建立村庄高家寺。历经400多年的繁衍生息,到清朝乾隆间已发展到180多户高家夲家,约900多人口的村庄。但,天有不测风云,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清朝嘉庆年间,高家祖居地高家寺,屡遭巨大洪水袭击,近200余户高家祖宅列祖列宗先民惨遭水害,房屋冲毁,片瓦无存,高家祖上子民四散逃离。其子孙在洪水退去后又逐渐地在远离原址的一地聚建新村庄叫高家庄。我们这支闯关东的高家祖先,就是在祖居地叫高家庄时离开了香河老家,随着闯关东的流民逃到了东北辽宁朝阳落脚,后到内蒙古地界的敖汉旗金厂沟梁乌拉山定居至今。这支来自顺天府香河县高家庄的高家族人到我这已是第8代,长支已发展到11代,幅射到海拉尔,莫力达瓦、承德寿王坟、通辽以及霍林河、沈阳,赤峰,敖汉新惠,敖汉王家营子等地,近百户,约300多人口。从第七代开始按字起名,为生亚跃利坡、福建庆登科,现在已占到坡字。知名家族人物:高志成、高升禄、高生贵、高英、高瑞、高亚龙、高亚仙、高跃志等。</p><p class="ql-block">至此,非常感谢祖上老家高氏家族的各位社会贤达在香河县及高庄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高庄村村史》的编辑和出版。尤其是祖籍地夲家高凤桐老领导和高福成校长这两位家族名望高人,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查资料,比对核实,采访民间相关人员,实地调查,获取数据等等,克服年龄大带来的诸多困难,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地为大众服务,终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高庄村村史》的编攥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我在这里代表闯关东的敖汉金厂沟梁乌拉山全体高家人,向高凤桐和高福成二位夲家老师表示诚挚和衷心的感谢!祝二位夲家老师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万事吉祥!</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敖汉旗金厂沟梁乌拉山高家第八代孙高亚丛撰稿。2025.6.23于赤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热烈祝贺内蒙赤峰敖汉旗金厂沟梁高氏家族高亚丛寻根问祖成功。欢迎高亚丛和你的族人回祖居地一一高庄观光。香河县一级旅游打卡地一一《天下第一城》距离高庄村只有五公里。县城距高庄只有六公里,城内有闻名全国的家具之都。(高福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