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穿透云层,将白色的绸缎铺展在珠江水面,羊城在波光潋滟中活跃。六座跨江大桥如长虹卧波,串联起千年商都的前世今生,珠江两岸的建筑与风物,恰似一部镌刻在岭南大地上的立体史书,在艳阳映照下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与荣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镜头将沿着河堤,从城东珠江新城移到城西荔枝湾,一览全景,讲好珠江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广州大桥东望,以广州塔为中线,珠江隔岸两侧的东西塔构成广州的“双子星塔”,形成三塔辉映的城市天际线美景。周围的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等建筑与三塔共同组成珠江新城商业功能区地标建筑,提升了广州城市新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州东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高530米,116层。广州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高440米,103层。两个高塔如同孪生兄弟或哼哈二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广州大桥西望,海印桥宛如绽放的蝴蝶,双塔斜拉索在阳光下折射出银辉,见证着海印商圈的繁华起伏。</b></p> 珠江旖旎风光视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江湾大桥的弧形桥身如弯月凌空,连接着老东山的人文底蕴与海珠区的市井烟火,溯流而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岸江湾大酒店~沿江东路民国时期是广州红灯区,漫江卖淫艇姑,架步从江边深入广舞台∽八旗二马路∽挹翠路,成行成市,嫖赌饮荡吹,一街很香艳。50∽54年,广州市政府两次出台方案,对包括江湾在内的地区的妓女及以伴舞为职业的舞女分别进行收容改造、劝导转业以及动员回乡生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江湾接东濠涌,江宽水深,曾是珠江重要锚地。1856年,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舰队沿珠江自东向西,突破清军炮台防御,抵达广州江湾锚地,炮轰广州城南城墙,炸毁多处防御工事,舰队持续以炮火轰击城内衙署、民居,市民死伤无数。英法取胜后强租沙面,签订 《北京条约》,割九龙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江湾锚地见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在这里表露无遗,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中列强侵华的又一屈辱印记,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岸的天字码头建于明代后期,旧址在今北京路接官亭南侧,民国时期迁至现址,位于北京路南端江边。清朝雍正年被定为官员专用天字第一号码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查禁鸦片到达广州,在此上岸,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禁烟行动,包括虎门销烟。后来,林则徐被贬伊犁,也是从这里出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初年,天字码头电船仔是孙中山上下班主要交通工具,往返大元帅府与江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1年4月,广州将军孚琦被革命党人刺杀,朝廷派凤山来广州上任,革命党人得知凤山将于10月25日在天字码头下船,在接官亭附近的仓前街租店铺放置炸弹,炸死凤山将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1年,爱国志士林觉民在天字码头就义,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与妻书》,多年来,马英九一直为此哭哭啼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珠桥,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以钢铁脊梁承载了百年风雨,它曾在战火中涅槃重生,如今仍以古朴的姿态横跨江面,成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前身是1888年的广州培道(七中),民国五仙门电厂在此挂牌,改革开放后谊园文具批发市场落户。现在是融合现代设计与艺术商业的综合体,拥有众多品牌店铺、餐厅等,七楼的大露台可欣赏海珠桥以东的夜景,远望可望小蛮腰,众多潮人到此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面是一间著名医院广医附院。清未,一德路圣心大教堂完工后剩余不少石材,法国人提出:法国出料,中国出地在附近建一间医院,法人本意既争取人心,树碑立传,又救死扶伤。于是,石室教堂用剩的建材被运到珠江边盖中法韬美医院(韬美是法国越南总督名字),后换多副马甲,先后更名工人医院,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研所等。不过,这间医院医德颇有口碑,百多年来,一直为民造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珠桥北岸的海珠广场上,广州解放纪念像昂首挺立,记录着城市新生的历史时刻,广场周边的南洋骑楼群,在梧桐树影中诉说着老广州的商贸传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大桥的竖琴式拉索与人民桥的悬臂梁结构,一刚一柔,共同勾勒出珠江上的建筑美学长廊,两岸车流如织,行人如鲫,演绎着现代都市的勃勃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爱群大厦,作为昔日南中国第一高楼,骑楼风格的外墙,至今仍散发着民国时期的摩登气息,与相邻现代高楼相拥相栖,相映成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岸是海珠石旧址,它是珠江河道中礁石,因长期受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流变化浮沉,又有走珠入海成石的神话传说,故名海珠石,流经此地的大江也因此被称为珠江。此地1925年辟为海珠公园,1931年扩筑新堤时,海珠石被炸沉埋地下。改革开放后,原址盖了一遛银行,别名银行街。二千年后,在长堤下水道改造工程中,发现深埋地下的海珠石,但重现海珠石风采的计划未实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方大厦,历百年历史,原为华侨昌兴兄弟俩创办的城外大新公司,解放后一段时间被戏称为卜佬大厦。建筑风格为巴洛克风格,外墙装饰精美,虽历经战火和重建,仍保留原有特色。楼顶设有空中花园、游乐场。原设有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为国内罕见设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堤码头曾是广州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如今依然繁忙,珠江夜游从这里起航,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欣赏珠江两岸的美景,感受广州的城市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粤海关旧址建于1916年,为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大楼高大雄伟,正面有8根巨大的罗马式立柱,钟楼顶部有大钟,是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也是“羊城新八景”之一“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邮政博物馆见证了广州邮政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西堤一带的重要历史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桥以北就是曾经富甲天下的十三行故地了,清乾隆皇帝下令关闭其他三个口岸,仅留下广州一个对外贸易口岸,一口通商令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朝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半官半商”的垄断机构,垄断中外贸易长达85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贸城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沙面~白鹅潭是珠江最开阔水域,沙面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耻辱的象征,1859年,清政府在战败后被迫同意英法两国在沙面设立租界,沙面从此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4年,沙面英法当局颁布新警律,规定华人出入沙面须携带贴有主人照片的执照,每晚9时后,华人非携带执照不能入境,而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等则可自由出入,这是对中国人人格的公然侮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天鹅宾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色流线型建筑宛如振翅欲飞的天鹅,它不仅开创了酒店业的多个先河,更以“故乡水”景观唤醒游子的乡愁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气势恢宏的大湾区艺术中心,位于昔日“荒村”。主体建筑横向长度近360米,拥有560米长的临江景观面,三馆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从江岸向后逐渐由低到高、叠级而上,远看有巨轮出海之态,宛如一座艺术的“航空母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珠江三角洲成为城市群,当年林则徐望过的海、詹天佑铺就的粤汉铁轨、康有为讲学的祠堂,都已化作水道边的历史坐标。这条见证过硝烟与抗争、开放与屈辱的河流,始终以包容的姿态,将近代人物的身影沉淀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集体记忆。</b></p> 白鹅潭风光视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毛泽东在珠江白鹅潭至海角红楼段畅游时,特意选择逆流而上的路线,他说:长江能游,珠江为什么不能游?这句问话背后,是他对珠江革命基因的历史呼应,1926年的珠江汛期,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课堂上,指着墙上的珠江流域地图对学员说:农民运动要像珠江一样,从支流汇聚成洪流。他在主持农讲所期间,常沿珠江边步行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珠江向西,新荔枝湾涌波光粼粼,两岸白墙灰瓦的岭南建筑倒映水中,恍若一幅水墨长卷。夏日时节,满池荷花竞相绽放,粉白花瓣与翠绿荷叶交织,暗香浮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泮溪酒家就坐落于此,雕梁画栋间飘出马蹄糕的清甜与艇仔粥的鲜香,老茶客们围坐品茗,听一曲粤剧小调,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漫步西关街巷,趟栊门、满洲窗、镬耳屋静静伫立,骑楼底下的老字号商铺琳琅满目,鸡公榄的吆喝声、广彩瓷器的绚丽色彩,无不彰显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b></p> 荔枝湾泮塘荷花视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潮起潮落间,珠江水滋养着这座千年商都,见证着一代代广州人的拼搏与奋斗。六桥飞架,连通古今。双塔辉映,映照繁华。荔湾荷香,浸润文脉。西关风情,延续乡愁。在这片热土上,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与创新共生,羊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