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麻回忆录(六)

林先生

<p class="ql-block">  二台长城0520台式电脑,一间带有窗式空调的微机室。如果放在今天,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场景,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样的微机室很少见到,对普通人来说,甚至还带有些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浙麻的第一代微机室。两台国产电脑的运行内存只有几十K,硬盘容量也只有几个兆大小。放在现在,就连儿童手上玩的小游戏机的参数都要远远超过它,但在当时,竟然成为正儿八经微机室的主角,还为它配了当时还是奢侈品的空调。</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浙麻为了全厂织布机实现微机监控的项目所配备的。微机室的主任是陈华泉前辈,另一个是大学毕业进厂不久的青年人。</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是北织布间派出的,以机械技工的身份,参于这个织布机微计算机监控项目的唯一人员。主导这个项目的是国家工业部下属的52电子所,我的任务是为52所提供有关机械技术方面的协助。所以,我有幸成了这个微机室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没上马就夭折了。我在这个微机室也仅仅呆了四个月。但正是这四个月,使我获得了电脑启蒙,也开启了以后的电脑网络营销之路。</p><p class="ql-block"> 当年,电脑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还没出世,电脑还是dos操作系统时代。刚开始,我对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去操纵电脑。没人教,我就跑书店,找来dos操作系统的有关书籍,按图索骥,一个个按键去学操作,一个个英文指令去背去记忆。慢慢地,我学会了电脑基本操作。会操作不够,我渴望能进入编程领域。于是我又去书店找计算机编程教材,自学起了当时比较流行的BASIC编程语言。一二个月后,我运用BASIC语言,能够自主开发比如电脑万年历、简易小游戏等简单程序。</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当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问世以后,我就花一笔在当时不算小额的钱买了台286配置的台式电脑,后来升级到386、486……,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全献给了电脑,成了电脑世界里的一名资深游客。</p><p class="ql-block"> 业余玩电脑玩出了事业的新天地。1999年阿里巴巴面世,我成了阿里的第一代免费会员。那时我刚担任浙麻麻纺分厂的厂长,我让人在阿里巴巴上建起了网站,开始在网上展示浙麻的黄麻产品。浙麻破产,不久后我脱离了原改制公司,自营杭州双绿纺织品有限公司,从此我放开手脚玩起了网络营销。靠网络营销我们把产品从国内做到国外,先后和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澳洲、印度、东南亚及香港、台湾地区建立起业务关系。当年由于国内黄麻行业各公司老板都是我们的同龄人,普遍对网络营销概念很滞后,人无我有,这使我们的网络营销因此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原浙麻作为我公司的背景,杭州双绿纺织品有限公司在黄麻行业内也曾一度成为知名品牌。五六个人的公司,最好的年份,营销额也能达到一二千万元。后来,随着新生代崛起,我们在网上的优势也就逐渐式微,导致我们不得不转型靠产品创新来应对。只是限于资本的限制,很多新研发的产品最终都没能打开市场。</p><p class="ql-block"> 玩电脑玩出了我的后半生。但究其根源,起步的就是曾经的那个浙麻微机室。所以,我一直把那个微机室看成自己的福地之一,它就像浙麻这二字,永久深植于我的记忆世界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网络素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