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为女性,我是真的很喜欢庆山,可能,最关键的是,我羡慕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在年少时足够热烈狂野地释放过自己的生命力,那种丰富与彻底,直达生命极限的体验,即便读她的文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生命真实的存在感。亲身经历的人,那种感受该有多么强烈和难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她会说:一个人年轻时努力与尽力折腾过,便没有牵挂未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几乎读过她写作出版的全部文字,从最初安妮宝贝的叛逆与桀骜不驯,到墨脱深山老林的极限挑战,到最近接近于禅语的平和睿智。从她自在狂放的行为到她清冽的内在,每一次都会对她的喜爱增加一些。我不知道,这样累积的喜爱,最后会达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在这本书里说:有个女孩写信给她,说,读完你的书,觉得你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人。我要是个男人一定会爱上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没有写过这样的信。我其实想说:如果可以,我想就以现在的身份爱上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候,我觉得女性之间的爱,或许更为纯粹与迷人,也更为浓烈、赤诚、原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庆山已体验过了。这样的缘份,已不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说:前半生,奔波最多的是自己的情爱探险与生命释放方式的实践,现在考虑最多的是该在哪里安居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现在说:喜欢一个人切忌用力、深情、不依不饶且追根究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还说:人与人之间,淡淡的,喜悦的,未语先笑,珍惜而寂静。这样就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这样最好。我也明白这是她深度体验过生命之后必然的阶段。我只是依然怀念,那个生命力爆发过的安妮宝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我们怀念的,都是未曾得到满足过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多年,读过她这么多文字,我其实并没有特意去搜索过她的模样。无论是安妮宝贝,还是庆山,我一直都是模糊地印象。美,是肯定的。要不然,十几岁的她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都觉得,外在的美,是每一个年轻的女孩最厉害的武器与资本。持靓行凶,这是底气。只不过,除了美,还要有一颗强硬的心。因为美,是需要磨砺的。如果反复无常的磨砺没有摧毁美,那么,美就会愈发闪耀明媚和光彩照人。单薄脆弱的美,只会落得夭折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都认为,安妮宝贝、庆山是有一种清冷的美,逼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我似乎不敢相信:这样的吗?这是不是过于温和了?这是她吗?如果不是,她又是什么样呢?魅惑?冷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不得不承认:这就是那个我一直喜爱的庆山。我的转变与接受似乎发生的太快了。我都怀疑是不是有喜新厌旧的倾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我再看到这一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这里面,有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安妮宝贝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就是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她所说:什么事什么人来了都好好接着,结束了不追究。不让纠结在心上多停留一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里,种花、观景、泡茶喝咖啡、散步、旅行、读书、写作,都会在她的笔下定格、停留,衍生出各自的使命与念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最多也算是最集中的,是关于十五岁的女儿独自出国求学的一段经历。在之前出版的书中,这个女孩都是精灵影子一样的存在,而这次,也是真实地露出了容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大约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有一个禅意的名字:恩养。自我的觉察和认知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对世界、对万物、对世人、对母亲、对自己,有极其难得的觉察。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生命中都有一个人会提示她要回归生命的本性状态。她真的很幸运。有这样内心富足、情绪稳定,物质和精神都丰富的母亲陪着她长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山在这本书里,很真实地记录了女儿长大离开自己的感受。相比较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里的感觉更加零散,也更接近于痛苦一些。她是真的感觉到那种撕裂般的痛,细细体会,但并不沉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子一场,母女一场是你,终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是生命的一种体验,生命必经的过程。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变化一直都有,但有些东西却一直不变。庆山的文字,会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与气场,或许,这也是她忠于自我的一种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一直不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说:对照现在,我的孤独感不增不减。十二岁时感觉到强烈的孤独,二十几岁如此,以后一直如此,现在也是同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又一直在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说:让生命保存温柔与冷静的资格。温柔让心谦卑,谦卑与慈悲使人靠近真理。而冷静让人清醒。清醒不至于在时代与世俗的巨浪中颠倒迷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以前是不会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每一个阶段和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