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守山人

渔歌

<p class="ql-block">盼盼,人称“畅想守山人”,是陕西韩城林源畅想蜂业掌舵人。八零后,中等身材。古铜色的肌肤烙印着阳光的厚爱,与早生的华发两相映衬,令人过目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学之旅中,我们前往雷寺庄林场。山路蜿蜒,一行十几人分乘几辆车。我与小玲姐、芳芳姐同乘王博的车。王博是盼盼的旧日同事兼好友,一路上与我们聊起工作、育儿,话题更少不了盼盼。谈及盼盼坚持原生态零添加的养蜂事业,王博满是赞赏;说起他从城市到林区的职业转折,以及妻子“离开都市、扎根林区,全身心支持丈夫”的选择,王博更是由衷赞叹:“这样的女子实在难得!”我亦深以为然,对盼盼夫妻更添欣赏和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晌午时分,盼盼在守林小屋设下家宴。那顿由他母亲、妻子、妹妹、妹夫共同操持的手擀拌面,卤香汤美,堪称从舌尖直抵心尖的美味。举家出动的真挚情谊,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尤为珍贵。盼盼母亲和盼盼端庄贤惠的妻子,边不停地忙碌,边和我们谝闲传,亲切得如至爱亲朋。餐后,小玲姐看着盼盼孩儿在专心致志做功课,轻声问盼盼:“啥时候给娃添个弟弟或妹妹呢?”盼盼笑说:“咋问得跟我妈一样样的?”我笑说:“同款妈妈嘛!”大家都乐开了……目睹一家其乐融融景象,我对王博车上的赞叹有了更深的体悟——这正是爱的守候,心甘情愿并甘之如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中,听盼盼论及韩城文史,如数家珍,满腹经纶。交谈间得知,饱读诗书的他,人生亦非一路坦途:大学毕业后当过工人,做过教师,投身过城市绿化,也成立过合作社。而最终从城市走向林区的重大转折,源于2020年那个春天。一场疫情阻断了返城之路,一次为“解闷”而深入林区的跋涉,却让他被漫山野花与忙碌的蜂群深深吸引。命运的轨迹就此改写——程盼盼成了一名养蜂人,创立了“韩城林源畅想蜂业有限公司”,并组建了“韩城林源畅想蜂业义务防火大队”,从此肩挑“甜蜜事业”与“绿色守护”两副重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他刊登于《大文坊》的《蜂舞人生》中,我读到他从蜂儿酿蜜的艰辛中,悟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生活真谛。不禁令我想起罗斯金所言:“聪明人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其所获才能,本是汲取万物之精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畅想守山人”——固守山林的“守”字,或予人“孤寂”“刻板”之感,然而这“守”困住的只是身躯,思想大可以翱翔天际。在山林静守的时光里,他埋首于多少养蜂典籍与文史著作,我无从知晓。但听他畅谈韩城千年文脉,细述人类从远古取食自然蜂巢到人工驯养蜜蜂的文明进程,你便能想象,这从书本到实践的“酿造”之路,其间经历了多少“从眼睛到心灵”的漫长跋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雷寺庄林场,年轻的李锦朝场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老护林员的故事:“整整十五年,他独自驻守在林区管护站,从未离开。那时,供电尚不完善……” 闻之肃然起敬。须知我们身处林场,手机信号几近全无。在缺电断讯的条件下坚守十五年!其艰难可想而知。谨向所有守林人拱手致敬!森林被誉为都市之“肺”,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舍弃个人安逸,守护着这片郁郁葱葱,才有了当下的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守林人,是森林的卫士——防火、防盗伐、维系生态平衡。他们在物质匮乏中坚守,于孤寂里履职。他们是具象的自然守护者,如忠诚的战士;亦是文明与荒野、科技与生态之间永恒张力的化身。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行走在大地上的生态寓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谨以此,致敬并祝福盼盼和守林人!</p> <p class="ql-block">在雷寺庄林场,听年轻的李锦朝场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老护林员的故事:“整整十五年,他独自驻守在林区管护站,从未离开。那时,供电尚不完善……” 闻之肃然起敬。须知我们身处林场,手机信号几近全无。在缺电断讯的条件下坚守十五年!其艰难可想而知。谨向所有守林人拱手致敬!森林被誉为都市之“肺”,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舍弃个人安逸,守护着这片郁郁葱葱,才有了当下的绿水青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