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到延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这里距离延安市区不过8公里,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后来成为中共中央社会部的驻地,更名为“延园”。从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迁驻此地,在这里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如今,枣园革命旧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七律·访枣园</p><p class="ql-block">圣地寻踪意万重,枣园翠影诉情浓。</p><p class="ql-block">窑中灯火燃希望,案上雄文启俊踪。</p><p class="ql-block">整风运动明方向,生产勤耕暖腹胸。</p><p class="ql-block">遥念当年贤圣事,精神不朽映苍穹。</p>  <p class="ql-block">走进枣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毛泽东题写的“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牌匾,这八个大字遒劲有力,彰显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牌匾周围,还有许多历史照片和文字说明,向游客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我站在牌匾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先辈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定信念、奋发图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展览中,我看到了三份珍贵的手写文件,分别记录了毛泽东、王稼祥关于和平解决晋西事变的指示,朱德、彭德怀关于百团大战的行动命令,以及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南方战略根据地的指示。这些文件内容详实,字里行间透露出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与胆略。红色背景的展板更增添了庄重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枣园,我看到了一组刻有文字的石柱,上面镌刻着“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字样。这些石柱排列整齐,周围绿树环绕,环境整洁美观。阳光洒在石柱上,形成光影效果,使整个场景显得宁静而庄重。我驻足凝视,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对学习和思想改造的重视,以及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石碑前,我遇到了一群前来参观的游客。他们穿着休闲装,有的打着伞,有的比出“V”字手势拍照留念。石碑上写着红色的“枣园”字样,背景是绿树和红色的围栏,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融入其中,与他们一起感受这片革命圣地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另一处景点,我看到了一组刻有“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字样的石柱。这些石柱排列整齐,周围点缀着绿色植被,环境显得宁静而庄重。我站在石柱前,仿佛听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展览中,我还看到了一面红色的牌匾,上面用金色大字写着“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旁边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革命先辈们反抗国民党统治、争取国家独立解放的英勇事迹。这些珍贵的资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建筑群中,我参观了一座传统的砖石建筑。外墙由砖石砌成,屋顶覆盖着瓦片,墙面上有拱形窗户,门口悬挂着红色的牌匾。周围绿树环绕,几位游客正在建筑前参观。我走进建筑内部,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另一处景点,我看到了一座传统的建筑,门上挂着红色的牌匾,写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室”。建筑外观简洁,门前有石阶,背景是蓝天和绿树,显得庄重而肃穆。我站在门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开会讨论、共商国是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毛泽东旧居前,我看到了几位游客正在参观。建筑外观为土黄色,带有拱形窗户和木质装饰,门口悬挂着红色的牌匾。我走进旧居内部,看到简朴的卧室布置,墙上挂着黑白照片,床铺整齐,桌布覆盖的桌子旁边放着书籍和文具,整体氛围怀旧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彭德怀旧居前,我遇到了几位游客。建筑外墙为浅黄色,有两个拱形窗户,窗户上有复杂的木格栅设计,门口上方悬挂着红色的牌匾。我站在门口,仿佛看到了当年彭德怀将军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周恩来旧居前,我看到了三个人正在参观。建筑风格独特,门前标有“枣园周恩来旧居 1944.12-1947.3”的红色牌匾。我走进旧居内部,看到墙上挂着一幅详细的作战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八路军一九四四年秋冬季攻势作战要图”,突显了历史与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展览中,我看到了一张红色的宣传海报,内容为“周恩来往返延安记录”。海报下方放置了一个棕色的皮质手提箱,整体环境显得古朴而庄重。我驻足观看,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为革命事业奔波劳碌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书记招待室前,我看到了一座粉红色的建筑。门和窗框是红色的,门上挂着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书记招待室”。建筑的屋顶是灰色的瓦片,周围有绿色的树木和草地,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走进招待室,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一间房间里,我看到了墙上挂着黑白照片,窗台上摆放着行李箱和书籍,床铺整齐,桌布覆盖的桌子旁边放着书籍和文具,整体氛围怀旧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一座传统黄土砖瓦房前,我看到了一位穿着深色衣物的游人正在参观。我融入其中,感受到这片革命圣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一处景点,我看到了一张木制桌子和椅子放置在红褐色的墙壁前,墙上有一个带有几何图案的木制窗格,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一块石碑前,我看到了雕刻着山水图案的石碑,石碑上镶嵌着几块铜牌,铜牌上刻有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的标题,旁边有毛泽东的签名。石碑周围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背景中可以看到蓝天和树木的倒影,环境宁静而庄重。我站在石碑前,仿佛听到了革命先辈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群正在散步的人。两旁是高大的树木,树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人们或散步或交谈,显得悠闲自在。我融入其中,感受到这片革命圣地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   再 见</p><p class="ql-block">2025.06.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