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4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重庆文保志愿者相约走进川南古城自贡荣县,从“荣县大佛”、“荣县二佛”,听当地老乡说还有“三佛”,“一眼千年”的饱览了后龙山唐代佛像石窟摩崖造像,四尊佛像素颜端庄,原生态与金碧辉煌的庙堂并存,令人感悟文物保护的多种途径……</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荣县原名荣州,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佛教文化发展迅猛,各地新建寺庙已成风尚,佛像石窟摩崖造像体量较大,正宗的佛教造像布置结合本地民间习俗,寺庙结构式样和生动多姿的石刻造型,构成了当时荣州佛教文化的鲜明风格。</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入荣县甚早,史记隋大业年间(605~616),已有僧人在城内凤鸣山建寺庙,民国十七年(1928)寺庙统计数达400余座。</p><p class="ql-block">荣县大佛寺位于荣县旭阳镇大佛路,建于唐代后期,大佛依真如崖凿造,高36.67米,为世界上第一石刻释迦牟尼佛坐像,和乐山大佛造像相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公布列为全国文保。</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至今还留存有当时开凿施工的孔。</p> <p class="ql-block">荣县二佛寺,位于荣县老城西南0.5公里的金碧崖南端,隔河与县城相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713年),唐代至北宋年间称开元寺,南宋改名净土院,明代改为广志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后因沿崖佛像林立,造相上千尊而命名为“千佛寺”,亦称“二佛寺”。</p><p class="ql-block">2012年被列为四川省文保。</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小红书推荐的荣县鼎新羊肉馆吃饭,边吃边和店主年轻夫妇俩聊天,无意中说到荣县大佛、二 佛,他说还有三佛,而且离店不到300米的河边。文保人哪里按耐得住,本想饭后就去,一看时间已是晚上快9点了,第二天再去吧。</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一早就去古佛寺(三佛寺),导航到佛寺背后一条街上,古佛寺的后门,从侧面看庙在河街边上,从街边小巷子下到河边,终于看到荣县金碧辉煌的“古佛寺”。我们看到的荣县三尊佛均为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造像石窟,分别为国保、省保与市保,鸣哥说待遇上差别咋这么大呢……</p> <p class="ql-block">荣县古佛寺(三佛寺):位于荣县城西1公里旭水河畔。始建于唐代中期,寺内有一尊石刻,古佛乃旭水河畔的一天然巨石雕刻而成,是荣县唯一的圆雕石刻佛像。古佛寺为独栋建筑,共三层,一层为石刻古佛,古佛像高5.6米,坐南朝北 其造像早于大佛二佛百余年。</p><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说古佛是荣县大佛建造前打的模板。</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前的旭水河畔,桥头凉风习习,人们在大树下乘凉喝茶吹咵咵,真印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p> <p class="ql-block">从古佛寺出来,感觉荣县可看的文物还是很多,继续乡野调查,时间已经10点了,钻进当地人的老街,一餐Brunch可以顶住接下爬山越岭的艰辛,佩服我们文保志愿者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皮实的体力磨练。</p> <p class="ql-block"> 后龙山佛像石窟造像在荣县天车村的深山中,导航到目的地说只有216米,无处可见的路唯一就是旁边的山路,3人1狗(文保🐶蕾蕾,比我们还能吃苦耐劳耐饿,还是头天晚上吃的饭,头顶太阳,光脚跑山路)只好弃车步行,开始了正午大太阳下的田野调查,216米的山路走出了数公里的距离,大概走了约30分钟,终于看见了后龙山大佛,一看文保牌后面写着除弥勒座佛龛造像外,三角排列还有鬼王龛造像和舍利塔龛造像。山上除了茶山就是树,石窟造像毫无明确的方向,钻进前面类似小路往山里走了约百米,在一片垮塌的岩石前路也没了。狗叫声中,唯一可见的一户人家有人出来了,在老乡的指引下,终于寻踪到在山下伫立千年,凿于中晚唐的的四川省级文物“后龙山摩崖造像”的鬼王龛造像,老乡说舍利塔龛已经完全垮塌。</p><p class="ql-block">从山下上来的回程路完全可以说是爬山越岭无路可见,我的“拐杖”在弥勒佛龛那里就忘记拿了,鸣哥把行走杖给我,他赤手空拳的在前面带队辟路,3人1🐶无比艰难一鼓作气的从山下回到山中间的弥勒佛前,无比险阻的奔波后,想想留下个同甘共苦的合影吧,找出队旗,拿着文保牌……</p> <p class="ql-block">荣县镇南塔: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p><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镇南塔(白塔)位于荣县旭阳镇荣州路龙头山上。塔身通高23.85米,其塔基为方形须弥座,高2米,边长7.8米。整座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内5层,外观11层,塔身内有塔柱、66级石蹬梯。底层有拱门,四周饰以仿木结构的斗拱,5层塑有罗汉、塔顶为四角攒尖顶,塔身全部用砖砌造,塔的中心是一个自顶到底的大砖石柱子。</p> <p class="ql-block">荣县军政府旧址:2019年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p><p class="ql-block">军政府旧址位于荣县旭阳镇首义广场南侧,是中国辛亥革命中首个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县级革命政权所在地,原为荣县清代县衙驻地。辛亥革命成功后,该地成为中华民国的县衙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旧址坐北向南,曾经是一座清代晚期风格的院落官署建筑,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一座三堂,后堂及两边厢房组成的院落建筑,建筑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荣县军政府旧址曾经是荣县政府办公地。</p><p class="ql-block">军政府旧址也是地方管理机构演变的见证,现在6个房间分为3大系列的陈列室展出了当时中国同盟会的图片及实物,孙中山曾经说过要不是四川同盟会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起码要推迟半年行动,因此旧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中国辛亥革命史的活教材。</p> <p class="ql-block">荣县吴玉章故居:1991年4月四川省列为省级文保,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p><p class="ql-block">吴玉章故居位于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18组,始建于清末,培修于1988年,是一座川南民居。故居为吴玉章少年时期居住的陈列,完全按照吴玉章生前的布置,陈列品也均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吴老题字</p> <p class="ql-block">荣县钟楼:2019年1月10日,列为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保。</p><p class="ql-block">2025年启动抢险修缮工程。我们去时整个钟楼还在维修中,有防护网围着,钟楼照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1922年,是为勉诫人们珍惜时光而建。位置在城北荣县中学,钟楼主体为西式砖木结构,四层通高18.5米,从建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承担荣县每日清晨5点至夜间10点的报时功能,钟声传十里,机械钟从民国时期工作了50年,是荣县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仙市古镇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位于自贡市东南11公里处的釜溪河畔,始建于隋代,原名仙滩,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仙市。自贡自古出盐,仙市古镇由此因盐设镇,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是传承展示四川盐文化和川南民俗风情古迹保存得完整的千年古镇。</p><p class="ql-block">仙市古镇以川南穿斗式民居商贸建筑为主,古镇上的建筑仍然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祠堂众多,酌配宫、庙,堂、祠于其间,融“山、水、人、业、思(信仰)与一镇,尤其是保存完好的“一祠(陈家祠)、三码头、四街、五庙、九碑、十土地”成为我国古镇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统一的代表作,被誉为川南场镇风情的“活标本”。</p><p class="ql-block">1992年,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8年3月,仙市古镇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日暮古镇,时光慢旅</p><p class="ql-block">古镇内现还保存有</p><p class="ql-block">一祠堂:陈家祠(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四街:正街、半边街、新街子、新河街(保持原样)</p><p class="ql-block">五庙:南华宫、江西庙、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戏台木雕刻</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我们无意见走进一家公益志愿者组织的店铺,他们从2008年汶川地震起,开始是救援凉山麻疯病人,以后又投入救援麻疯病人二代三代孩子们,已经救援了380多人了。店铺里有孩子们制作的各种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时间正好在隆昌可以看见夕阳光影,建议去看巴蜀古驿道的云峰关。</p><p class="ql-block">隆昌是川东门户,六路要冲,如果自三国算起,这条驿道也在1700年以上,若自秦算起,当在2300年以上。当年刘备托孤白帝城,诸葛亮乘坐传车从皇城成都出发,至龙泉驿,过资中而来,经隆桥驿,出云峰关,往泸州、重庆而至永安(今奉节)受命。</p> <p class="ql-block">隆昌,古称隆桥驿,据说在富顺,荣昌,泸州三地之间有一座叫隆桥的石桥,这座桥在云峰关附近,现在已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古代云峰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专家说,云峰关可能是隆桥驿的原址,云峰关和云峰塔是巴蜀古驿道上唯一幸存的古代关隘,是隆昌历史标志性遗存,始建于唐代德宗贞元年间。</p> <p class="ql-block">清代云峰塔(网络)</p> <p class="ql-block">云峰塔在云峰关左面山坡上,始建于明成化元年,后遭遇雷击,清代重建。塔身用白石灰涂抹,俗称白塔。</p> <p class="ql-block">山壁上的石刻已经风化严重。云峰关号称“上通省府,下达贵广,夔渝咽喉,巴蜀唇瘭,路之冲,四塞要津”之地。故云峰关有“绾毂渝泸”之称。</p> <p class="ql-block">出了云峰关往下走,在竹林深处隐隐看见一座牌坊,是郭王氏功德坊,牌坊下那条路走出去,就是重庆和泸州方向。</p> <p class="ql-block">从西北、中原一路走来,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一波高潮,在自古富足的四川盆地,在多山的东部丘陵地区,外来的佛教与包容的巴蜀文化相遇,更甚之与川渝地方的人情世故交融,创造出这样精美的石刻可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文物巡查都是满满的干货,美篇写得啰啰嗦嗦的,也算是留下一个复盘记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14是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彼得逝去的日子,用他的“一条路”歌作为美篇的背景音乐,以此表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