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解游戏之迷,读儿童之心”——李海务曹店幼儿园游戏案例分享活动

幼儿园的小朋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真游戏就是真学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儿童和老师一起成长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手儿童和观察儿童游戏的意图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在发现儿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童也在发现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鹤琴</p>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为了有效提高老师的观察、识别、分析能力,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6月23日,李海务曹店幼儿园组织开展了自主游戏案例分析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班教师 王雪 《“篮”不住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在搭建篮球滑道等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当篮球卡在梯子空隙时,幼儿通过观察和尝试,想到用长木板覆盖空隙的办法;当篮球被弹走时,幼儿通过调整木板的位置和坡度来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玩篮球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还培养了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中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游戏设计,让幼儿在篮球游戏中体验更多的精彩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小班教师 王雨 《好玩的推车》</p> <p class="ql-block">  王雨老师解读中突出了“推小车”游戏对小班幼儿肌肉力量发展和竞争意识培养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制定简单的比赛规则,观察到幼儿在遵守规则前提下努力推动小车前进,展现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情绪变化的关注,为进一步支持幼儿游戏体验提供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中班教师 张姗姗 《趣,搭高速路!》</p> <p class="ql-block"> 中班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建构游戏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在前期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使用积木、纸盒等材料搭建简单物体的经验。同时,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在日常出行、观看交通相关的动画片时,对高速公路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其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姗姗老师创设了《趣,搭高速路!》这一建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搭建心目中的高速路。</p> <p class="ql-block">  小班教师 咸琳 《我和影子做游戏》</p> <p class="ql-block">  咸琳老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常常被自己或同伴的影子吸引,会不自觉地踩影子、追影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基于小班幼儿喜欢游戏、乐于动手操作、对直观具体事物感知敏锐的年龄特点,设计《我和影子做游戏》,旨在引导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感知影子的奥秘,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存在,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影子会随光源位置变化而改变。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身体动作协调性,提高幼儿运用简单材料探索影子变化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玩影子游戏的快乐,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p> <p class="ql-block">大班教师 郑亚红《“绳”彩飞扬》</p> <p class="ql-block">  郑亚红老师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空间,激发幼儿创造力,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者,每个幼儿都能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游戏涵盖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艺术创造等多个领域,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社会性、审美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利用不同类型绳子及辅助材料,拓展跳绳玩法边界,从单人挑战到多人合作,从体育竞技到艺术表演,深度挖掘绳子的教育价值,保持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p> <p class="ql-block">大班教师 王彤《呼啦圈的多种玩法》</p> <p class="ql-block">  通过《呼啦圈的多种玩法》游戏案例分享,我们更深层次感受到,幼儿在探索中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在合作中感受了集体的力量,在创造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问题引导,让小小的呼啦圈成为激发幼儿多元发展的"魔法圈"。</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自主游戏解读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将进一步优化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引导,更好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撰稿人:咸琳</p><p class="ql-block">‍ 审核人:王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