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城中访名居

吴用

<p class="ql-block">  绍兴古称会稽,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名人故居众多,令人叹为观止!古代有书圣故里、阳明故里、西施故里等,近代有鲁迅故里、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恩来祖居、</span>徐锡麟故居、徐<span style="font-size:18px;">渭青藤书屋、陶成章大</span>通学堂等,它们充分展现了“名士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有限,我们虽然满怀崇敬的心情,马不停蹄,也仅参观了书圣故里、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等,下面简要作以介绍。</p><p class="ql-block">(篇幅有限,大禹陵和沈园只能另行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参观书圣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 我国历史上书法家无数,唯一被尊为书圣的只有东晋王羲之。其书法登峰造极,其行书《兰亭序》更是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文章《兰亭序》也成为了散文史上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303年, 王羲之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望族,从小酷爱书法,不慕荣利。他23岁时初入仕途,351年被任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衔,于是他便携全家人来到了古越都城会稽。他对会稽山水眷恋不已,退休后居此颐享天年。</p><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整个古街依山傍水,保存完整,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景区内汇集戒珠寺、题扇桥、蕺山书院等古迹,融合书法文化、水乡风貌与名人故居为一体,成为绍兴古城文化的完美缩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戒珠寺‌,原为王羲之故宅,后因“戒珠失友”典故得名。传说王羲之误疑僧人偷珠致其冤死,后发现是大鹅吞珠,于是悔恨交加,舍宅为寺,取“戒律如珠玉”之意。戒珠寺为天台宗讲经圣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内现存唐代“戒珠讲寺”匾额一块。</span>别看寺庙门面不大,其中内涵却十分丰富。近来又新增了许多建筑,局势更加宏伟,众人称之为“北天竺”。其中有一琉璃堂,十分别致、十分壮丽!</p> <p class="ql-block">  戒珠寺门前便是著名的墨池,为王羲之别业外的两池之一(另一为鹅池)。传说其习练持之以恒,经常在此洗笔刷砚,致使池水尽染,故名墨池。‌‌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借墨池典故强调书法需后天勤学,进一步强化了墨池的文化象征意义,被传诵至今,激励了无数文人学子。‌‌</p> <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现存70余座明清台门建筑。里弄街巷、当铺酒庄、小桥流水、黛瓦粉墙,曲径通幽,犹如穿越古今,置身于画卷一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与王羲之、王阳明、蔡元培、鲁迅等古今名人擦肩而过!坐上细长的乌篷船,穿过一座座大小石桥,伴随着有节奏的浆声,手抚着潺潺的流水,心中平添了几许轻柔与安静。</p><p class="ql-block"> 遗憾书圣博物馆闭门未能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就是题扇桥与躲婆弄‌。据说当年王羲之曾为卖扇老妇题字促销,留下千古佳话。可老妇贪心连续追索题字,书圣只好躲入小巷,于是便有了“躲婆弄”。故事鲜活生动,置身其中,仿佛昨天发生一般。‌‌</p> <p class="ql-block">‌ 蕺山为绍兴历史名山之一,上有文笔塔、蕺山书院等古迹,为绍兴文脉所在。半山腰的蕺山书院‌,为明代刘宗周讲学之地,培养出了黄宗羲等学者大家,清末改为山阴县学堂,据说当年徐锡麟、范文澜曾在此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从蕺山书院继续攀登,经状元厅,便来到了山顶的文笔塔。登塔望远四周,整个绍兴城便可尽收眼底。塔里陈列着一如缘巨笔,文笔塔名副其实!各层还陈列着绍兴的名人佳话,不由得让人惊叹绍兴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的辉煌成就。古代的不讲,仅现代的两院院士在全国各大城市也是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  兰亭景区,是王羲之的园林住所(舍宅为寺后可能就搬到这里来了)。景区主要包括鹅池、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碑林、书法博物馆等。这里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中国内外。</p><p class="ql-block">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可以说是魏晋隐逸、名士文化的重要纪念地,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书法圣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曲水流觞,成为文人墨客之雅事。</span>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兰亭是清代在明代旧址上重建的。</span>园中鹅池父子碑,碑上鹅字据说为书圣王羲之所书,池字为其子王献之所写,可谓珠联璧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夜观鲁迅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刚到绍兴,天色已晚,我问先看哪里,大家异口同声鲁迅故里。 这是我再次参观鲁迅故里</span>了,上次一行人走马观花,这次不仅认真参观了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还观看了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等,虽然夜晚拍照效果欠佳,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 注:周家有台门(四合院)三处,遵循古训,长子承继新台门,次子安居过桥台门,幼子与父母则留守老台门,各自守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绍兴鲁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span>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踪迹。所说的百草园就在故居后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span></p><p class="ql-block"> 大家肯定都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多么生动鲜活啊!</p><p class="ql-block"> 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文中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私塾。鲁迅在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现在私塾门口还开办了“三味书店”,主要经销鲁迅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span></p><p class="ql-block"> 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占地超3000平方米。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德寿堂”系周家族人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据介绍,一般没有大事,鲁迅很少到这边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鲁迅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在祖居故居旁边建有鲁迅纪念馆,内容十分丰富,可谓收获不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鲁迅笔下风情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鲁迅笔下风情园,是根据其散文、小说等作品描述情景还原而成,闰土、社火、阿Q等在其中均有呈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界的鲁迅</span></p><p class="ql-block"> 2012年,绍兴鲁迅故里开始实施“世界的鲁迅”工程,已与希腊赞扎基斯博物馆、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法国雨果博物馆、俄罗斯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缔结为友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走进蔡元培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曾任北京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蔡元培故居位于越城区笔飞弄13号,为清道光间,其祖父购置。蔡氏几代均居住于此。故居是一座很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院落,它坐北朝南,占地18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系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其中悬挂的“翰林匾”十分醒目。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他在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客厅为祭祀、欢庆、喜丧及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座</span>楼为小堂前、膳房、灶间、卧室,后东厢房为私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蔡元培故居设有蔡元培纪念陈列,在旁边孑民图书馆中有蔡元培生平事迹展。 </p><p class="ql-block"> 故居堂厅正中是蔡元培半身塑像,温尔儒雅,一派长者风范。大厅上方悬挂毛泽东褒誉先生“学界泰斗”的匾额。右壁有周恩来撰、沈定庵书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蔡先生光辉的一生。塑像后面是当年蔡先生为当年为《生活周刊》的题词——“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p><p class="ql-block">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可以说,自蔡先生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为中国近现代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他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爱才、护才,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提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觉醒时代,必须得提蔡元培先生,说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也必须得说到蔡元培先生。可以说,他对近代与现代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八个大字,为蔡先生一生的荣耀,令人高山仰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绍兴周恩来祖居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祖居为三进院落。1977年1月,绍兴县文管会收回周恩来祖居门斗和大厅,同年1月8日,祖居对外开放。1998年,在祖居南侧新建周恩来纪念广场。2001年6月20日,绍兴周恩来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已成了重要的红色教育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祖居绍兴(明嘉庆年间迁入),后其祖父工作调动到了淮安。总理虽然生于淮安,却有着浓厚的家乡情节,他多次回绍兴老家,特别是抗日战争阶段,他回绍兴忙乎新四军有关事项,呆了挺长时间。他说我是绍兴人。</p> <p class="ql-block">  祖居里有总理和绍兴资料展,旁边“周恩来纪念馆”里,内容十分丰富,从中又看到了总理那熟悉的身影,那亲切的笑容。故居对过有总理广场中矗立着总理全身塑像,为集体宣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是绍兴人。</p><p class="ql-block">我是人民的总服务员。</p><p class="ql-block">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我做工作从来都没有灰心过!</p><p class="ql-block">————参观总理祖居和总理纪念馆记忆深刻的话。</p> <p class="ql-block">  注:个别漏拍图片摘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