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2

江西曲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讲:李宏弟老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五十八讲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仙吕•春从天上来〕浅析</b></p> <p class="ql-block">主讲老师:</p><p class="ql-block">李宏弟,网名拓荒者,陕西潼关人。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办公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培训部高研班导师,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副会长,秦风诗秀。师从当代曲家徐耿华先生。《中华散曲》副主编、《九州散曲》微刊主编。著有诗词集《古关风韵》、《散曲五十讲》(合著)、《李宏弟曲咏人物集》。</p> <p class="ql-block"><b>一、〔南仙吕•春从天上来〕简介</b></p> <p class="ql-block">本曲为南曲仙吕宫过曲曲牌,为词牌名沿袭而来,小令、套数兼用。全曲十二句,五个句段,九个韵位,二十三板。第九句为上三下三的六乙句式。第十、十一句宜对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各谱绝大部分收录《词林摘艳》元代王伯成《闺怨》为例曲,其实此调为王伯成的散套,明代张禄编撰的《词林摘艳》摘作小令,作为此曲牌可以作小令的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词林摘艳》是明代张禄选辑的散曲戏曲选集,共十集,系根据《盛世新声》增删补订而成。其中收有一些时调小曲,为研究当时民间小曲的资料。编者张禄,字天爵,自号友竹山人、蒲东山人,吴江(今属江苏)人。刘楫《词林摘艳序》称其为“好古博雅之士”。他不满于《盛世新声》不择精粗,不考讹舛。因之作了增删、订正,更名为《词林摘艳》。全书10卷,嘉靖四年(1525)刊行,较《盛世新声》晚出九年。共录套数 325章,小令 286阕。与《盛世新声》所收套数相近,小令却少了200余阕。在明人编的曲集里,《词林摘艳》不失为编辑态度谨慎、失误最少的一部。</p> <p class="ql-block">此曲牌曲例,主要以元代王伯成的套曲摘调为主,明代人没有此曲牌曲例,清代孔广林有曲例一首。</p> <p class="ql-block">各谱多有出入,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不尽相同。《南北曲小令谱》将一二句合成一个七字句,即:巡官算我命运乖,平平去上去去平(韵),亦是一式也。教育科学出版社瘦丁老师编著的《南曲小令格律》此调曲谱为69字,在注释中说明,第六句和末句为上三下四结构折腰句式,其余七字句为律句式。</p><p class="ql-block">词牌周伯阳体〔春从天上来〕102字,上下阕,与曲牌格律、字数、句数皆不同。</p> <p class="ql-block">二、〔南仙吕•春从天上来〕谱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开阔视野,我从各种版本中列举五种谱式,供曲友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谱一:全曲12句9韵,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共63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平去上,去上去去平(韵)。平平上入平平上(韵),入上平平,平平去平平(韵)。上去平平去平(韵),上去平平平去上(韵)。去上平平,入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韵),平平上平(韵),平平平上平平去(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摘自《九宫正始.:第271页。</p> <p class="ql-block">谱二:全曲12句9韵,句数为:45 747 77 46 449,共68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平去上,去上去去平(韵)。平平去入平平上(韵),入上平平,去作平上去去平平(韵)。去上去平平上平(韵),上去平平作平去上(韵)。去上平平,入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韵),平平上平(韵),平平上去平上上平平去(韵)。</p><p class="ql-block">注:摘自《康熙曲谱》第141-142页。第五句、第六句、第十二句,把《九宫正始》所列衬字变为正字。</p> <p class="ql-block">谱三:全曲12句9韵,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共63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平去上,××去去平(韵)。平平上入平平上(韵),×上平平,平平去平平(韵)。×去平平去平(韵),上去平平平去上(韵)。去上平平,入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韵),平平上平(韵),平平平上平平去(韵)。</p><p class="ql-block">注:摘自吕荣健著《无争斋南曲格律》第11-12页。与《九宫正始》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句去上变××、第四句入变×、第六句上变×,其他不变。</p> <p class="ql-block">谱四:全曲12句9韵,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共63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去上,××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上(韵),×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去上(韵)。×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平去上(韵),×平仄平(韵),×平×仄平平去(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摘自徐瑞理编著《南北曲常用手册》第70页。</p> <p class="ql-block">谱五:全曲12句9韵,句数为:四五七 四七 七七 四六 四四十(七),共69字。</p><p class="ql-block">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瘦丁编著《南曲小令格律》第17页。第三句或作拗句:平平仄仄仄仄平,押平韵。第五句或作四字句平平仄平,不用韵。第十、十一句宜对仗。除第六句和末句为上三下四结构句式外(末句作七言句),其余七言句均作上四下三结构句式。</p> 三、古代例曲分析 <p class="ql-block">例一:(按谱一、谱二、谱三)</p><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闺怨</p><p class="ql-block">元·王伯成</p><p class="ql-block">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教奴镇日无精采,只想佳期,不教傍妆台。恐怕爹娘又猜,把这容颜直恁改。夜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他情是歹,咱身且捱,终须(也要)还满(了)相思债。</p><p class="ql-block">注:摘自《九宫正始》第271页。巡官:指唐代的官职,在宋元时期特指占卜算命的术士,即算命先生。镇日无精彩,整日精神萎靡。歹,坏。捱,靠近,通“挨”。</p> <p class="ql-block">此曲是元代散曲家王伯成〔南仙吕•春从天上来〕《闺怨》套曲的一个片段,总体刻画了闺中女子因算命结果而愁苦的心理状态。元代文人地位低落,作者借闺怨题材,暗喻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命运乖”实为对时代不公的控诉。</p> <p class="ql-block">曲作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句,是命运预言。巡官断言命运不顺,导致女子精神终日萎靡不振。因果倒置,强化了女子的宿命感。命运乖,指命运不顺,元明戏曲中命定悲剧的经典符号,成为女子抑郁的根源,反映命理观念对古代女性的精神禁锢,为后文女子的种种情绪和行为作了铺垫;第二部分为四至九句,细腻刻画了女子只想着与情郎相聚的美好时光,以至于无心梳妆,长夜孤泣。女子一方面因相思而容颜憔悴,另一方面又担心被爹娘察觉自己的心思,“恐怕”体现了她的担忧与小心翼翼,说明她的相思之情是不能被家人知晓的,这种矛盾心理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无奈感,用动作折射女子的内心矛盾和情感挣扎。其中“漏永更长”以时间流逝衬托孤独,渲染出一种寂静、压抑的氛围,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不由人”则强调了她情感的不由自主,突出了相思之苦的难以排解。“泪满腮”,女子觉得情郎可能对自己薄情,但自己还是选择忍受这种痛苦,直写悲切,强化愁绪;第三部分为尾三句,表达了她对情郎的不满和猜疑,展现出她的无奈和坚韧,体现了她在爱情中的矛盾心态,女子相信这份相思之情最终会有一个结果,无论好坏,都要了却这份情债。这是女子的绝望反抗。所谓“相思债”,实则是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情感枷锁。曲终的“还债”誓言,恰似一滴落入宿命长河的泪——无力荡起涟漪,却照见了整个时代的阴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曲作修辞手法独特。首先,仙吕宫多凄怆缠绵,此曲以口语入词(如“咱心且捱”),俗中见雅;其次,深刻细腻的心里描写,是此曲的亮点所在,因此被《全元散曲》《宋元戏文辑佚》等辑录;第三,采用环境烘托与白描相结合和反讽对比笔法,凸显悲剧性。</p> <p class="ql-block">王伯成,元代杂剧作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吊词中说他与“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定张仁卿为画家,与王伯成同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人。王伯成作杂剧3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兴刘灭项》仅存残文。他还作有《天宝遗事》诸宫调,存曲不全。</p> 下面列举几个例曲版本: <p class="ql-block">1、 《古典诗词网》、《考试信息网》列举的正文: 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教奴镇日无精彩。为想佳期,不敢傍妆台,又(恐)怕爹娘做猜,把容颜只恁改。漏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他情是歹,咱心且捱,终须(也要)还满(了)相思债。</p> <p class="ql-block">2、谱二列举的正文: 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教奴镇日无精采,只想佳期,更不想去傍妆台。又恐怕爹娘左猜,把这容颜直恁改。夜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他情是歹,咱心且捱,终须也要还满了(这)相思债。 注:“算我”、“道我”、“恁改”、“夜永”、“泪满”、“是歹”去上声,“把这”“也要”上去声,俱妙。此曲失板。</p> <p class="ql-block">原文存在几个异体字差异,大都是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导致的。关键异文说明如下:</p> <p class="ql-block">“教奴镇日无精采”在部分版本作“教奴镇日无精彩”,语义一致;“夜永更长”应为“漏永更长”(“漏”指更漏,古代计时器),强调长夜难熬;“不教傍妆台”实为“不敢傍妆台”,突显心理畏惧。</p> <p class="ql-block">例二:(按谱五) 〔南仙吕•春从天上来〕二十七日 闻八弟家不戒于火 清·孔广林 前宵梦景,事恐意外生,教人两日担虚惊。不想传来,嘻嘻岁阑,庭左畔一椽顿倾。我弟焮伤头至颈。意惨神怜,知伤痕重也轻?凭人问省,侬心怎明?空教我(难)把惊魂定。</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瘦丁编著《南曲小令格律》第18页。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焮,指烧,灼。</p> <p class="ql-block">曲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情感浓度层层递进,叙述了作者对屋倒弟伤这一突发家庭变故的复杂情感。</p> <p class="ql-block">分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叙述了前夜做梦的预兆。开头“前宵梦景,事恐意外生”说明作者前晚做了一个预示不祥的梦,担心会有意外发生。接着“教人两日担虚惊”表达了因此产生的持续焦虑;第四到十句为第二层,叙述了年末岁尾八弟家中左侧的房屋突然倒塌,导致八弟头部和颈部受伤的事件,表达了作者的悲痛和不确定伤情的焦虑,以及无法平静的心情;最后三句为第三层,通过心里描写,感叹弟弟受伤带来的焦虑、不确定性和无力感。</p> 曲作呈现几个特点: <p class="ql-block">一是结构严谨。以"预兆-灾变-悬疑"的三段式叙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中国古典文学"以梦鉴真"的创作传统;</p> <p class="ql-block">二是情感冲击力强。"庭左畔一椽顿倾"的房屋倾塌意象,弟弟"焮伤头至颈"的意外,引发"意惨神怜"的痛惜,这种手足情深的焦虑,体现出对至亲安危的极度关切,而"嘻嘻岁阑"的年末时节设定,更强化了乐景衬哀情的反差效果;</p> <p class="ql-block">三是心理描写细腻。从梦境的“担虚惊”的担忧,"凭人问省"的无力感,到"侬心怎明"的迷茫,最终定格在"难把惊魂定"的惶惑,这种递进式抒情手法,突显突发事件对心理平衡的破坏性。</p> <p class="ql-block">孔广林(1746-约1814)字丛伯,号幼髯,自称赘翁,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代孙。谋生,署太常寺博士。自幼潜心研究经传,专攻郑玄之学,著作132卷,共45万余字,编为《孔丛伯经说稿》。作诗3600余首,自认不佳,悉一火焚之。遗书尚有11种传世。精于音律,著有《温经楼游戏翰墨》20卷,收录四十余年间所撰传奇、杂剧、散曲。今存传奇《斗鸡忏》,杂剧《璇玑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3种。</p> <p class="ql-block">四、当代曲家作品举例 1、吕荣健(别号无争斋主人,网名芙蓉园,山东龙口人,1943年5月生,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潇湘散曲社原常务副社长。著有《无争斋散曲集》《无争斋韵文辑存》《无争斋散曲杂谈》《无争斋南曲格律》等。)</p> <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衡山咏 (中原音韵,谱三) 名山历览,最数寿岳绝。峰青水碧云流泻,谷底崖巅,风光更难遮。何况佛豪道奢,各占生天般若野。雁阵惊寒,乐青红丽景斜。花浓季节,朝暾兴赊。浑凝身处蓬莱也! </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吕荣健著《无争斋南曲格律》第12页。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朝暾(tun),本义指初升的太阳,亦指早晨的阳光。兴赊,指豪情万丈。出自清代无名氏诗《九日登高台寺》首句“万里秋光客兴赊。”。赊:长、远。浑,全,完全。</p> <p class="ql-block">此曲以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南岳衡山秋日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曲作分三部分:首二句为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地点名祖国的名山大川以南岳衡山为最;第三至第九句为第二部分,描写了衡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前三句大视野、长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衡山的山清水秀、谷幽崖险和流云缠绕,动静结合,充分彰显了“水帘洞之奇”与“龙凤清溪之野”,尤其是莲花峰下八座山峰环绕如莲瓣,形成"峰在谷中、谷藏峰间"的独特地貌,以及海翻涌时确有“云流泻”的动态美感表现的活灵活现。接着用简洁的笔触叙述了衡山道教佛教并存的人文奇观,呼应了衡山“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的经典组合。同时,“雁阵惊寒”</p> <p class="ql-block">化用王勃《滕王阁序》意象,实指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每年秋雁南飞至此越冬的生态奇观,红叶满山,分外妖娆,如梦如幻;尾三句为第三部分,在旭日初升的花季,登高望远,豪情万丈,好像蓬莱仙境一般。夹叙夹议,抒发感怀。 曲作先远后近,先景后情,先静后动,先描后议,层次清晰,语言隽永。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王霞(笔名秋枫舞剑、別字念奴,陕西西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长青散曲学会会员、惠阳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者华诗社常务副社长、责任编辑,上海《诗界》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企工委编委。)</p> <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文宗史圣左丘明 (中原音韵,谱一) 《春秋》说解,阅史脉络明。人文礼法千年秉,《国语》阐言,修心续风清。两部文宗圣经,一世修为成隽永。阅史观今,学先贤效德行。中华盛景,连珠五星,山河归统神州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青衿诗话》微信公众号2025年3月19日《乐府课堂》南曲练笔总67期。左丘明(前502-422),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p> <p class="ql-block">这首曲通过左丘明历史功绩的列举和展示,表明了以德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前五句对左丘明所著《春秋左氏传》、《国语》两部经典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叙述。“两部文宗圣经,一世修为成隽永。”进行客观评价,掷地有声。尾五句话锋一转,古为今用,表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极端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曲作能够抓住要领,对人物的历史贡献进行重点铺排。在架构和手法上,先古后今,夹叙夹议,层次清晰。语言上,言简意赅,通晓自然。</p> <p class="ql-block">3、闫本亮(笔名芥子,1964年2月,中共党员,河南项城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项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散曲大全》,《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河南卷》,《河南当代诗词选》。先后荣获2011年“陈楚古街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2007年周口市“金秋杯”诗词大赛一等奖,2021年周口市老干部局“我为河山赋能助力”楹联一等奖等多种奖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为“山果”班 做端午食品(中华新韵,谱五) 孤儿成队,哪里算是家?向谁可以叫妈妈?“莲舍”慈悲,收容数加,誓灌溉、苦苗萎花。五五端阳孩儿莫怕,六地诗人,粽多包角儿满炸。只等你香粘了小爪,甜飞了小牙,方遮俺、方遮俺泪涔涔下。</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2018年6月21日网易号网站《周口诗人端午诗会淮阳莲舍雅集之项城篇(二十七首)》。</p> <p class="ql-block">此曲是六地诗人端午节期间,在河南周口淮阳区淮阳莲舍携手举行“山果”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时,为果山班孩子制作端午食品的真切感受。 曲作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句,一句叙述两句反问,开门见山,直接道出了孤儿的所盼所想,扎心刺痛,饱含真情,为后边叙述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为第四至九句,承接上一层意思,“莲舍”收容孤儿,举办“山果”班,通过心理辅导、传授诗词文化等辅导,旨在帮助孤儿们克服自卑心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健全心智,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心灵归宿的温馨家园。同时,在端午节,六地诗人为“山果”班学生包粽子,给孩子们吃,一个温馨的画面跃入眼帘;后三句为第三部分,从两个角度叙述了活动效果:一是通过手粘香、牙粘甜两幅画面,艺术性的表现了孩子们吃粽子的快乐,形象生动。二是通过“泪涔涔下”这一动作,此时此刻,作者心里五味杂陈,多少心事涌上心头,既叹息孩子们曾经无依无靠,更加欣慰的是现在孩子有了家的温暖。同时,作者不能在孩子们面前掉眼泪,而采用“方遮俺”三字叠用,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艺术手法上,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架构巧妙。开笔反问,抛包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所要叙述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水到渠成;二是点面结合。全曲叙事,娓娓道来。总写举办“山果”班的初衷和善举,言简意赅,不枝不蔓。同时,在具体叙述做端午食品时,通过包粽子和吃粽子的画面,抓住要害和关键,去伪存真;三是修辞手法多样。反问、拟人、夸张、通感、复沓等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立体感、画面感爆棚;四是语言形象生动。虽为南曲,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全是自然流畅的口头禅和有温度的知心话,含蓄且真挚,质朴且率真。</p> <p class="ql-block">4、翟颖军(安徽太和人,退休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曲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曲学会微刊编委。作品散见《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安徽吟坛》《安徽当代散曲选》《中国战疫情》,入选中华散曲工委《人世情系列散曲丛书》、《江西散曲》、《湖北散曲》、《阜阳历代诗词选》、阜阳市诗词学会选编《聚星诗坛》等。)</p> <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左丘明 (中原音韵,谱一) 真情墨海,妙笔绘玉章。千秋著述人人赏,学海扬帆,失明又何妨。笔墨珠玑气昂,史圣春秋尘世享。万古流传,德才兼赞久长。(左氏)人人敬仰,(史册)人人永藏,先生千古绝学棒。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青衿诗话》微信公众号2025年3月19日《乐府课堂》南曲练笔总67期。</p> <p class="ql-block">曲作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左丘明著书立说的伟大贡献,以及后人的评价。前五句叙述创作巨著的过程,中间四句叙述两部巨著对后世产生的巨大效果,尾三句是后人的历史评价和精神指引。曲作叙议结合,概括凝练,语言质朴流畅,敬仰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五、〔南仙吕•春从天上来〕制曲要点</p> <p class="ql-block">1、本曲为南仙吕宫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 </p> <p class="ql-block">2、全曲共12句9韵,63字,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 </p> <p class="ql-block">3、此曲适合叙事、写人、抒怀等,创作内容广泛。</p> <p class="ql-block">4、第一句后两字和第二句前两字可叠。</p> 5、第十、十一句宜对仗。 <p class="ql-block">6、第九句“入平平去上平(韵)”,为上三下三的六乙折腰句式。</p> <p class="ql-block">7、把第一、二句合成一个七字句,全曲变成11句,例曲即:巡官算我命运乖,平平去上去去平(韵)。这是另一体式。 </p> <p class="ql-block">8、谱一用中原音韵创作,谱四用中原音韵、中华通韵、中华新韵皆可。</p> 9、优先推荐2个曲谱: <p class="ql-block">谱一:全曲12句9韵,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共63字。</p><p class="ql-block">平平去上,去上去去平(韵)。平平上入平平上(韵),入上平平,平平去平平(韵)。上去平平去平(韵),上去平平平去上(韵)。去上平平,入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韵),平平上平(韵),平平平上平平去(韵)。</p> <p class="ql-block">  注:摘自《九宫正始》第271页。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谱四:全曲12句9韵,</p><p class="ql-block">句数为:45 745 67 46 447,共63字。 ×平去上,××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上(韵),×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去上(韵)。×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平去上(韵),×平仄平(韵),×平×仄平平去(韵)。 </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徐瑞理编著《南北曲常用手册》第70页。</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公益讲座就到这里,不妥之处,敬请曲友们批评指正。最后以一首拙作作结:</p> <p class="ql-block">李宏弟(陕西)</p><p class="ql-block">〔南仙吕•春从天上来〕闲居 (中原音韵,谱一) 风摇翠竹,翠竹绿韵飞。葫芦长的玲珑美,绿韭芃芃,葡萄挂门楣。几个黄瓜架垂,一蔓青藤墙上织。卧倚仙翁,一声声戏曲迷。秦腔正起,迷胡紧随,门前黄犬眸儿醉。 .</p> 谢谢大家!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