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山,那座庙

云思木想(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龙潭古寺,坐落于金华浦江仙华山风景区,坐车到胡司村,手机导航提示,目的地就在附近。下车,前后张望一下,没看见有寺庙的建筑啊!这时,见路边有一中年男子,正在低头在看手机,连忙走上前问道:“师傅,请问龙潭古寺怎么走?”男子闻言,立马起身,走到到路中间,手指前方的道路,说:“你们从这里走过去,数到第四个口子,有块牌子竖在那里的地方拐进去,一直往里面走就到了。”果然,如师傅所说,我们走到第四个路口,看见竖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龙谭古寺”四个字。穿过一小段住宅区,眼前便出现一条通住山里的水泥路,路口标注“己进入仙华山景区”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  连着被梅雨天浸泡,突然见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心里自是十分欢喜。山路蜿蜒曲折,有些陡坡,两边树木茂密,环境清幽,偶尔有车开过,盘旋而上,大约走了十五分钟左右,便到了寺庙门口。</p><p class="ql-block"> 来之前,在网上曾看过网友评论,说,这座寺庙,氛围感松弛,庙里既无人诵经,也无鼎盛的‌香火。倒是寺里师父们养了很多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寺庙收藏了许多老物件,说它是寺庙,倒更像一个博物馆。寺庙不收门票,清香自取,斋饭免费,一切主随客便,主打个各取所需,轻松随意。</p> <p class="ql-block">  寺院门不大,甚至觉得有点小。 外墙看起来有些斑驳,像似为衬托“古寺”二字刻意而为之。因为据考证,该寺院修建没多少年。只是里面的建筑构件、经幢、佛像、香炉、石刻、壁画等都是师父20余年从各地淘来的旧物宝贝:有唐代石经幢记载着《金刚经》全文.有明代雕花门板,上面的瑞兽仍栩栩如生,最绝的是大雄宝殿内元代木雕藻井与现代水泥柱的奇妙共生。还有大殿角落那台民国时期的留声机,居然还能播放佛经。寺庙整体风格独特,甚至觉得有点奇异,它没有传统的对称布局,也没有一般古寺的雄伟大殿,更没有参天的古木,当然也就没有寺庙那种肃穆约束感。</p><p class="ql-block"> 它的建筑多属小型.旧物多属拼装,但摆件、藏品,花卉、绿植的布置摆放很讲究庭院美学,有许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惊喜的角角落落。</span>每一样恰到好处,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让人看了既觉得有古意,也有新意,有禅意,也有画意,有创意,也有诗意,体现出师父们对寺院布局的独具匠心。呈现给游客一种与众不同的寺庙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里僧人没有避世感,见一位怀抱小孩的妇人,正在打电话,看似不太方便的样子,一位中年僧人刚好经过,见状,自然而然从妇人手中接过孩子,给打电话的妇人行方便,小男孩被僧人抱着不哭也不闹,好奇地盯着僧人看,不一会儿功夫,就有好几个女游客围上前去,七嘴八舌地跟僧人一起逗小孩玩,在寺庙这种场景,实属不多见。我觉得这画面挺有意思的,便拿起手机想拍下来,这时,那僧人的目光可能是扫到我了,见他不露声色地,把怀里小孩往一旁围观的一名女性手上一放,然后,笑咪咪地拉了拉孩子的小手说:妈妈去哪儿了?快去找妈妈吧。这时,己打完电话的孩子妈,闻声赶紧走了过来,僧人笑笑,转身离开。</p> <p class="ql-block">  寺庙自由、随意、散漫的氛围,很对年轻人的口味,所以,寺庙中陆续不绝的年轻人居多,参观拍照打卡,焚香祈愿,一样都不落下。累了,就坐在围廊边的长椅上,发发呆,抑或兴致来了,抄上一段经文。</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除了花花草草吸人眼球,寺里收养的二十余只流浪猫,也颇受人欢迎。这些猫咪都被养得胖乎乎,姿态十分慵懒,不是常年盘踞在明代石碑上晒太阳,就蹲守在经案边听诵经,一点不怕生人,逗它,轻轻抚摸它一下,也不会有太大的身体反应,最多甩几下尾巴,然后用眼睛盯着看你几下,显得十分淡定。寺庙墙上贴着这么一句话:请不要伤害小动物,否则,菩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哈,看来这寺庙的师父们是真的很喜欢小动作,这可能也是佛家倡导众生平等的具象化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