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探险十天记(六)。北极圈探险之莫勒峡湾度

海鹦(Diane)

<p class="ql-block">  佐伊营克罗斯峡湾的莫勒峡湾度(Camp Zoe Möllerfjorden in Krossfjorden) 奇遇白狐</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日至5月16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破冰船在冰海的寂静中缓缓前行,探险队的领队们以无尽的尽责与专注守护着我们的旅程。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让我们有机会捕捉野生动物的踪迹,他们不畏寒风,日夜轮班,坚守在甲板上,手持望远镜,目光如炬,搜寻着远方的每一丝动静,只为那稍纵即逝的发现与惊喜。</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在克罗斯峡湾(Krossfjorden)的佐伊营地(Zoe Hut)上岸探险。佐伊营地位于廷奈雷布克塔(Tinnayrebukta)南侧,是一座由北方勘探公司(Northern Exploration Company)建造的小木屋。它以英国采矿工程师兼探险家欧内斯特·曼斯菲尔德(Ernest Mansfield)的女儿佐伊(Zoe)命名,承载着一段悠远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营地隐匿于一片苍翠的苔原之中,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交通便利,为探索北极苔原提供了绝佳的步行条件。透过玻璃窗,屋内陈设简陋却充满历史气息:上下铺的木板床、小巧的炉子、简单的炊具,以及记录日志的笔记本,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个探险者们风餐露宿的年代。这座小木屋,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极地探险者的坚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壮丽的景象,两位领队迅速背起枪支,翻越山坡,前往高处侦察。他们动作果断,神情沉着冷静,在广袤的极地荒原上显得格外坚定。那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探险不仅需要无畏的勇气,更需要高度的警觉与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在领队确认安全后,他挥手示意我们翻越山顶。尽管山间烟雾缭绕,视野模糊,但那份震撼之美却无法被遮掩。耳畔,是风雪低语的呢喃;鼻尖,是清冽寒气的呼吸;内心深处,仿佛被一股原始而纯粹的力量轻轻触动。镜头之外,是灵魂深处被唤醒的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风景堪称顶级壮美——北冰洋辽阔无垠,群山白雪皑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天气阴沉,云雾与霾气笼罩天空,难以捕捉到理想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下山远望,雾气依然弥漫,但在云雾的缝隙间,隐约可见水天一色的景象。北冰洋的浩渺深邃中,一支勇敢的探险队正划艇破浪,缓缓穿越平静的克罗斯峡湾,仿佛与天际融为一体。缭绕的雾气在白雪皑皑的群山间飘荡,如梦似幻,令人流连忘返。沿着冰川脚下乳白色的溪流蜿蜒而下,眼前又展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风景画——宁静中透出无声的力量,荒凉中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律动。</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乘坐小艇在克罗斯峡湾(Krossfjorden)展开探险。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斯瓦尔巴群岛早期捕鲸人和猎人的丰富历史。克罗斯峡湾以冰川景观闻名,雄伟的山脉为其提供了壮丽的背景画卷。可惜当日天气恶劣,风雪交加,冰川与山峰多被云雾遮蔽,难得一见全貌。</p> <p class="ql-block">  今天带领我们探险的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地理与地质学家,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石头医生”。他学识渊博,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实地课”。出于安全考量,他不允许我们的小艇靠近冰川。他解释说,一旦发生雪崩或冰块崩塌,后果将极为危险。途中,他拾起一块约30斤重、如水晶般剔透的冰块,并详细讲解了它的形成过程,让我们对冰川的演变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北极圈是地球上少数仍由自然主宰的地方,也是至今尚未被人类严重打扰的净土。世界喧嚣嘈杂,而这里却静谧安详,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尽管天气恶劣,风雪交加,却丝毫没有阻碍划船队员们的兴致。目光在迷雾与冰峰之间穿梭,探寻地质的奥秘,与大自然展开无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被风雪冻得浑身发抖时,领队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另一支靠近岸边的探险队发现岩石间一只正在觅食的北极狐!</p> <p class="ql-block">  我们瞬间屏住呼吸,目光紧紧锁定前方。那冻得僵硬、几乎不听使唤的双手,还是下意识地赶忙举起相机,努力捕捉这难得一见的身影。快门声在寒风中此起彼落,久久未歇。</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只头部毛发开始转灰的北极狐,洁白的皮毛在雪地中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它的眼神沉静而警觉,身形矫健却不慌不忙,在荒野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与傲然,仿佛它才是真正统御这片寒域的主宰。</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聚精会神地拍摄这难得一见的白狐时,领队适时为我们讲解起北极狐的习性与特征。在漫长的冬季(大约从10月到次年4月),北极狐会换上一层厚密的白色冬毛,不仅具备极佳的保暖功能,还能让它们在雪地中几乎隐形,从而巧妙地避开天敌,或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而到了夏季(大约从5月至9月),随着积雪融化、苔原裸露,它们的毛色也会随之转为灰褐色或蓝灰色,以更好地融入无雪环境,继续维持伪装优势。我们是在五月中旬邂逅这只小北极狐的。它的头部毛发已悄然转为淡灰,而身体其他部位依然洁白如雪,宛如披着白裙的小公主,娇小灵动,令人惊喜又怜爱。在这片苍茫冰原中,它的出现,如同一抹温柔的诗意,悄然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感谢关注和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