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北京皇家园林,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于一体,其建园特点在于巧妙融合山水、建筑与文化。园林布局讲究“天人合一”,以山水为骨,以文化为魂,通过精巧的造园技艺,将皇家气派与自然意境完美结合,成为中华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公园:千年古园的风华绝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海公园,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占地68.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达38.9万平方米。自辽代肇始,历经金、元、明、清的不断扩建,于1925年正式对外开放。园内琼华岛巍峨耸立,白塔映日生辉,九龙壁流光溢彩,每一处景观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中国现存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颐和园:皇家气派与江南雅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这座清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以昆明湖与万寿山为核心景观,占地约3.00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虽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却于1888年得以重建并更名。颐和园不仅展现了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更融入了江南园林的精致雅韵,于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圆明园:万园之园的辉煌与悲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圆明园,这座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多公顷,水域占比约40%。园内包含100余处园中园与建筑群,殿、堂、楼、阁等38种建筑布局形式尽显匠心独运,更仿建杭州西湖十景等江南名园,展现了中西造园艺术的完美融合。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景区,由郎世宁等设计,采用巴洛克风格与勒诺特式园林,大水法喷泉群更显奇巧。然而,这座艺术瑰宝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留下一片废墟,成为历史的永恒伤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香山公园:山林皇园的幽韵雅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香山公园,一座以山林特色闻名的皇家园林,地处西山东坡腹心,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园内峰峦层叠,涧壑交错,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景点闻名遐迩。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俗称“鬼见愁”,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山川、名泉、古树、红叶”为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园林魅力。自元、明、清以来,皇家在此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常至此狩猎纳凉。然而,咸丰十年(1860年)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香山公园两次遭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焚毁,留下历史的深刻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玉泉山:皇家园林中的风水宝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玉泉山,位于海淀区西山山麓,颐和园西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与风水宝地。因泉水清澈如玉而得名,园内玉峰塔巍然屹立,天下第一泉甘洌清幽,静明园遗址静谧深邃。玉泉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皇家园林中的瑰宝。如今,玉泉山作为不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依然守护着其神秘与庄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