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总策划:李恒品</p><p class="ql-block">撰稿:孟祥泰、吴秀梅、</p><p class="ql-block"> 尚尔占</p><p class="ql-block">图片:王桂敏</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张胜利</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海城唐帽山简介:</p><p class="ql-block">海城唐帽山的海拔为876.3米,位于中国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与岫岩满族自治县交界处,是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p><p class="ql-block">海拔数据与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海城唐帽山的具体海拔高度在不同来源中略有差异,但主流数据均显示为876.3米。这一数据得到白云山风景区官方描述、游记记录以及地理网站标注的多方印证。其地理位置属于长白山余脉,地处海城市孤山镇与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交界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观。</p><p class="ql-block">自然与人文特征</p><p class="ql-block">唐帽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0%,以怪石、古井传说(如李世民东征轶事)及白猿洞等景观闻名。山名源于山顶形似唐代帽子的奇石,而“9缸18锅”的藏宝传说也增添了其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孟祥泰</p><p class="ql-block">《唐帽山登顶记》</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心仪一篇村赋,</p><p class="ql-block">车驱百里路程。</p><p class="ql-block"> 登唐帽山的念头,由来已久,缘于诗友杨春蓬的一篇《秦家堡村赋》,赋里有两句描写唐帽山崔嵬的雄姿,“登峰远眺,可见营口港之帆影;入谷寻奇,能观人面石于悬崖。”看到心里痒痒的,总想一登为快。</p><p class="ql-block"> 时光一晃过去几年,转瞬牛年过半,春夏之交,几位曾先后登过千山的对桩石,孤山的白云山,对近在咫尺的唐帽山非常渴望,终于在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李恒品的倡议下,组成了登唐帽山小分队,恒品被推为队长,雅号“203”</p><p class="ql-block">在六月二十六日这天终于成行。</p><p class="ql-block"> 早晨六点三十分,恒品,祥泰,雨群会于海城中街。自带食品,创口贴等物品。坐上了焕生的私家面包车,迎着初升的太阳,伴着习习的晨风,朝析木方向驶去,大约七点钟左右车到析木,接到尔占和他的朋友赵永胜,又补充点水,带条尼龙绳,以防不测。小分队六人到齐,上车朝孤山镇方向开去。车里老哥几个谈笑风生,尽情饱览海城东部山区风光!</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村庄大多都靠近公路,许多空房没人住(据说年轻人都进城发展),门对青山,路傍流水,老人们聚坐在路边树下,谈天说地,观看着过往车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都建有一座小庙,一米多高,琉璃盖瓦,上贴同样的对联,“庙小神通大,山高日月明"。快到早上八点,车止唐帽山下秦家堡子。</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车泊秦家老堡,</p><p class="ql-block">客登唐帽高山。</p><p class="ql-block"> 秦家堡村南头,有一户孤家老院,五间青瓦房,门前有两棵硕大的杏树,树上结满了黄色的果实。我们的车就停靠在杏树下,从这里向南望去,唐帽山主峰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唐帽山座落于海城市孤山镇,与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交界处,是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最高峰,海拔876.3米。因为它的主峰象唐朝人的帽子,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当地民间传说:“唐帽山埋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不信就问李大哥”。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李世民御驾征辽东时,缴获高句丽人大量军饷,因无法携带,所以就近埋在唐帽山中某一处,至今末被人发现,也许就埋藏某棵李子树下,给唐帽山增添了神密色彩。</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知路遥两向导中途折返,</p><p class="ql-block">冒风险六诗友小径攀登。</p><p class="ql-block"> 为稳妥安全起见,尔占从当地找来两名向导,为当地山民,不计报酬,友情带路。于是两名中年向导和我们寒喧几句后,就带领我们上山,他们健步如飞,我们有些跟不上,毕竟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我们从路边的山柴中折取木棒当拐棍拄,队长恒品还捡根二米多长的粗棍,准备和野猪搏斗,预防不测。</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座山梁,就展现出山区的魅力,处处野花烂漫,岭岭灌木葱茏。道路时隐时现,空气湿润清新。路边时有红红的樱桃,绿绿的榛果,随手撷取,不误行程。拐过几座山头,村庄已遥不可见,却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声,小分队喜出望外,纷纷向溪边跑去,只见一股清泉从几块巨石缝间涌出,形如白色哈达,潺潺绵绵,断断续续,小分队俯身饮琼浆,用瓶装玉露,依偎在泉边,让向导拍下了第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在向导的催促下,小分队继续前行,这时红日渐高,山路更窄,步履缓慢,两位向导为难地说,象你们这种走法,几时能到达西天?还有五公里山路,劝大家别登了,你们这个岁数登唐帽山是不可能的。还加重语气说,前些天有两个僧人登山,不幸把腿摔断,打了求救电话,才抬下山来。并诚恳地说:“很少有人登上这座唐帽山”,大家听了心凉半截,进退两难,知道不能再难为两位向导了,知道他们都有事,203首长决定放他们走,向导简明地介绍了一下前边的路况,就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 </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统一意见后,不愿意放弃这次登临机会,决定继续攀登,改用赵永胜为开路先锋,在前面喊山,打草惊蛇,头戴防蚊帽,宛如放蜂人的尚尔占紧随其后,小分队鼓足勇气向莽莽榛榛的山林进发。</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怪石奇树异草,</p><p class="ql-block">白藤粉蝶青苔。</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在低矮的灌木丛中穿行,太阳的光线有时直接炙烤在背上,尔占队员脸色苍白,体力欠佳,有些坚持不住了,主张终止旅游,祥泰、雨群力主前行登顶,并用木棍牵着尔占前行,不许一人掉队。脚下有时是花岗岩氧化的砂砾,象滚珠一样,很滑很滑,靠木棍支撑前行;有时还有草掩盖的小坑地缝,很容易崴脚,还有横木拦路,象跨门槛一样,走在前面的赵永胜总是喊,“小心山坑,小心过门槛"并向大家介绍树木种类,这是水曲柳,那是黄菠萝,大家跟着提心吊胆地攀行,走到山峦转弯处,蓦然开朗,见到了山下的村落,火柴盒大小的院落,还有象线一样的海岫公路,汽车象甲虫一样在上面奔驰。大家知道已登上了很高的海拔,203首长决定找个裸露又荫凉的地方休息一下,补充体力,吃点东西,再谋长远。大家一致赞同,尔占一屁股坐在地上,拿出矿泉水喝了起来。面包,香肠,黄瓜摆了一地,老哥几个海吃一阵,体力得到了恢复,精力也旺盛起来了,纷纷表示一定要穷其途,登其顶。六个人象六棵青松一样,坚轫挺拔,直向林涛。</p><p class="ql-block"> 被孟祥泰戏称为"机警鬼,灵细虫”的赵永胜一直走在前面为大家探路。不一会儿,小分队钻进一片乔木林,这里浓荫蔽日,怪石嶙峋,美的让人喘不过气来,鬼斧神工,仿佛就是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地上铺满珍珠草,鹅掌揪,菝葜,肖菝鲜嫩如洗,白娟蝶上下翻飞,野蜜蜂左右盘旋。有几株蜈蚣草型如莲花,车轮般大小,枝叶匀称,在幽暗的林中格外抢眼,苍翠欲滴,清淡素雅,浓烈芬芳,静谧在自然怀抱,象婴儿没有睡醒,又象一把倒扣的雨伞,大家绕道走过,不忍踩踏。这里白藤挂高木,芳草荣枯枝,蜂蝶绕身舞,怪石披绿苔,到处是仙气,佛境断尘埃。还有很多象君子兰一样的兰草,墨绿色,依偎石边很是可人,雨群诗友矜持不下,挖取一棵想带回家中养护于花盆,又恐委曲了这个大森林的孩子,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自然怀抱才是她们真正的家。</p><p class="ql-block"> 身置世外桃源,神游海外三山,如痴如梦,好久才缓过神来,不愿离开,其实唐帽山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整个山峦都被绿色植被覆盖,是天然大氧吧,是动植物乐园,这里有次生的杂木丛林,有油松,栎,尖阔叶混交林,有珍贵天女木兰混交林。野猪常出没,狐獾不怕人。春夏满山绿,秋冬半岭红。山势有时平坦,有时险峻挺拔,起伏连绵,溪水潺潺,落叶暄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到此山一游,不枉余生。</p><p class="ql-block"> 在路的右边,发现一棵鹿头树,唯妙唯肖。有树洞形如鹿眼,树包处宛如鹿唇,头上的三枝树杈正如鹿角,诗友们抱鹿照相,还把鹿树写在诗中。</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抄近道双翁遇险,</p><p class="ql-block">抛长绳四老救援。</p><p class="ql-block"> 头上白云朵朵,身后林海茫茫。既听不到山鸡的叫声,更看到野猪的身影。队长恒品扔掉粗木棒,换了细木棍拄着,时近中午,山里格外沉寂,一路上见到最大的动物只有蝴蝶。因为很少有人登顶,脚下根本没有道路,只有厚厚落叶,正在大家迷茫之际,发现系在树上的红色路标,是海城蓝天救援队留下的,还有救援电话号码,当时的心情,好似在茫茫大海上见到桅杆,信心倍增。顺着布条方向,奋力攀登,由此,每隔数十米,都能见到布条路标,红色的、黄色的,许多好心登山驴友都留下了标识,让人心里顿感温暖,同时也知道逼近唐帽山主峰。</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片密林后,终于来到主峰下,从树的空隙间可以清楚看到“二马拉车”真容,大家异常兴奋。号称长脚孙大德的赵永胜,带领四位队员从左面探索前进,郭雨群从右面的断崖直接冲顶,孟祥泰紧跟他后面。脚下根本没路,都是原始状态,黄叶淹没膝盖,坡陡脚滑,只能拽着小树梢,脚踩树根,斜着身子上山,每登一步,都要付出艰辛。这时东边的队友喊,“你俩过来吧,找到路啦,我们已登顶"。这时我和雨群已经爬的很高,不想走回头路,怀着好奇侥幸的心里,继续向头上的"天子窗"拼命攀登。</p><p class="ql-block"> 认为谷底有厚厚的积叶,既使摔下来也不至丧命,唐帽就在头:上,鼓起勇气,攀岩直上,临近崖顶才看清楚,石间缝隙根本钻不出人,处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通过仔细看身边峭壁,只有到达左边崖壁,才有可能升顶,左边的断崖下面,只有一个人的落脚点,而且要把身体紧贴在峭壁才行,需要借助树枝的力量把身体悠过去才能办到。雨群性格稳重,胆大心细,在我身后说:“你让开,让我试试。"我拽住树枝,给他让了一个脚位,他登上后,用手清理掉腐败的干树枝,用手试拉从崖缝中长出的树毛,顺崖缝长出的都禁不住人体重量,都连根拔出,扔向谷底,最后仅剩一株逆着崖缝生长的一撮树毛很是结实,说时迟,那时快,雨群凭借这撮树毛成功悠到对面山崖,这时东路队友已经立于我们头顶崖上,极力劝我们原路返回,说这样太危险,看雨群已到东边崖上,离峰顶还有二米多高,大家紧张万分地抛下绳索,雨群借助断崖上的一个鹅蛋大小的凹糟,用右脚登住,成功及顶。我在崖下亦鼓足勇气,学着雨群的样子,拽住那撮小树稍,侧身把自己摆渡到对面峭壁,清理掉一块腐岩,抛向深渊,只听“咕咚"一声,山上人大惊失色,以为坠入悬崖,直到我把头伸出“天子窗”,大家才放心,心细的赵永胜还把绳子打了几个结扣,方便我抓牢,可是我试了两次,右脚怎么也够不到壁上的凹槽,只好用左边膝盖抵住峭壁,手抓紧绳结,诗友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这个死猪弄上来!</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凭木杖身置峰顶,</p><p class="ql-block">俯群山心醉云间。</p><p class="ql-block"> 我爬上峰顶,惊呼二次为人。雨群手扶小树往深帮老底的深渊望了一眼,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有些后怕。诗友裴焕升说:“为二位勇敢的诗友点赞,为成功登顶的六勇士点赞!”尚尔占以手机当话筒,绘声绘色地说:“北京,北京,这里是海城诗词协会登山队,在203首长李恒品的率领下,于北京时间,2021年7月26日中午12点整,李恒品,郭雨群,裴焕升,孟祥泰,尚尔占成功登上唐帽山主峰,他们全须全尾,毫发无损,神彩奕奕地站在唐帽峰顶,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敬礼!</p><p class="ql-block"> 天风吹拂诗友们的长发,恒品招呼大家在虎头崖下拍照留念,这时六人才有心情饱览一下脊上风光,只见云海茫茫,山峰万仞,不知那里有人面兽岩,更看不到营口港的船帆,大家休息一会,东寻唐帽主峰,五分钟后,来到一块兀突的巨石前,高约数丈,宽约数十米,大家围石绕半圈,沒有特殊工具,根本无法登顶,只好在悬崖边,合影留念,把巨石收入相框中。小分队异常兴奋,不虚此行,终于把“扼东西江河之孔道,当南北海陆之要冲"的唐帽山踩在脚下,立于海岫屋脊,顿觉豪情万丈,壮志凌云。</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庆登顶题诗留念,</p><p class="ql-block">尽地谊摆酒压惊:</p><p class="ql-block"> 大约中午十二点,小分队整队下山,仍由赵永胜领队按原路返回。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大家重新拾起木棍,三角支撑,深一脚浅一脚,扶着小树,跌跌撞撞地下山,我在最后更显艰难,队友把落叶趟向两边,下面露出坚冰,一走一滑,几次跌倒。再者下山身体平衡难找,靠脚趾煞住地面,又要翻石越坑,弄得前两个脚趾酸痛,稍不慎就仰面朝天!</p><p class="ql-block"> 疾行一个多小时后,大家来到块巨石下,队长主张休息一下,大家登上两米多高的巨石后,发现上边有很大斜坡,面积有二十多平方米,可坐三十多</p><p class="ql-block">人。扔个西红柿没接着就滚下深谷,队友们解开背囊,取出食品,补充体力,裴焕升还铺上布垫,平躺在石上,翘起二朗腿假睡,大树的枝叶就在他鼻尖摇曳。 休息过后,大家把吃剩的垃圾装入大袋,带下山去。打扫战场,整队继续下山。</p><p class="ql-block"> 不多时在路边又发现一个看蚕人搭的人字型茅屋,东西走向,两头透风,木棍搭的简易床,门前有一棵大树,树上有清脆的小鸟叫声,仿佛就在头顶,就是见不到小精灵的身影,也许是我们占了它的领地,它在向我们示威,驱赶我们走,这是我们进唐帽山听到的第一次鸟儿的叫声。又走了一个小时,穿过了王母后花园,转过十几道山梁,来到溪水旁边,大家吃茶灌水漱毛巾,又拐过几座山坡,上了土道,见到了两棵黄杏树,五间青瓦房,还有树下的面包车,啊!往返三十余里的登攀结束了。于是,在析木饭庄,尔占尽地主之谊,为我和雨群压惊,为四位诗友饯行,直到红日偏西,面红耳赤,方作鸟兽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次不寻常的登山,大家题诗填词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恒品</p><p class="ql-block">清平乐•登唐帽山抒怀</p><p class="ql-block"> 巍巍唐帽,鬼斧神工造。朵朵祥云绝顶绕,兄弟六人登到。</p><p class="ql-block"> 千山万岭高峰,深沟大壑天生。无限风光映眼,欣然命笔抒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祥泰</p><p class="ql-block">五律•登唐帽山遇险留念</p><p class="ql-block">百里摘唐帽,穿林上九重。</p><p class="ql-block">脚滑见冻雪,叶厚沒翁腰。</p><p class="ql-block">谷响碎岩落,手攀老木焦。</p><p class="ql-block">将身贴峭壁,屏气待绳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雨群</p><p class="ql-block">五律•登唐帽山记事</p><p class="ql-block">一赋三年愿,筹成此日行。</p><p class="ql-block">山奇唐帽峻,树怪鹿儿萌。</p><p class="ql-block">谈笑轻榛莽,登峰赖友情。</p><p class="ql-block">攀岩何畏险,回望始心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裴焕升</p><p class="ql-block">西江月•登唐帽山</p><p class="ql-block"> 向导指明方句,轻身行走山梁。彩标引路不荒张,谈笑林间向上。</p><p class="ql-block"> 脚踏东西两县,眼观南北风光。成功登顶赛苍狼,六位诗翁真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尚尔占</p><p class="ql-block">西江月•登唐帽山</p><p class="ql-block"> 数万时光叠记,造山神力无边。天梯石凳入云端,玉帝唐王会面。</p><p class="ql-block"> 嘉木琪花列阵,清泉野趣助餐。六翁戳力奋登攀,堪引群雄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永胜</p><p class="ql-block">(并非诗协人氏,也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五律•登唐帽山感怀</p><p class="ql-block">疑为鬼咒牵,执意向云端。</p><p class="ql-block">苔厚石衣绿,林幽草叶鲜。</p><p class="ql-block">凭标及帽顶,揽胜坐峰尖。</p><p class="ql-block">风起林如海,雲浮张万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桩石风景区</p><p class="ql-block">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的自然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对桩石风景区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地处千山山脉南麓的天然盆地,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景区以峰秀、石峭、谷幽、松奇、花盛为特色,形成天然氧吧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薛仁贵征东时期的石桩传说,2016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观包括锅鼎石、南果梨祖树园以及贯穿山体的乾隆绿道栈道系统。</p><p class="ql-block">作为城市近郊休闲地,景区配套农家院、民宿等旅游设施,适合家庭短途游与生态康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秀梅</p><p class="ql-block">千山对桩石,老村长民宿二日游纪实</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五日,金风荡漾,在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李恒品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6人驱车来到千山老村长民宿。走进农家院,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两棵百年大柳树,墨绿墨绿的,枝条整整齐齐,就像被梳子疏过似的,低垂着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衬托着瓦蓝瓦蓝的天空。那红红的山楂树,黄黄的南果梨,甜甜的小红枣不禁令人垂涎三尺!房前屋后,院里院外:三轮车、洋井、鸡靰篓、大辫蒜、算盘、葡萄架……浓浓的乡村气息,满满都是儿时的记忆!抚摸着每一个老物件,不断地感慨着 。咔咔咔!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开饭啦!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哈!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推杯换盏:“咱们是什么?”“哥们”!“这酒怎么喝?”“干了!”祝福!再祝福!感谢!再感谢!晚风袭来,月上柳梢,杯盘狼藉。晚上,雪白的被子,宽敞的房间、大炕。吹牛皮,侃大山,拉家常。家丽老师一把一把地给每个人嗑榛子说:“好好打溜须,省得人家下次不带咱玩。”大家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也不知道疯了多久,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千山对桩石东峰脚下,准备登顶。 我和素洁妹、王希铎三姑父都是年逾古稀之人,我们摩拳擦掌,准备挑战不可能!谈何容易!陡峭崎岖的山路,说是路,那是由树藤,碎石,荆棘组成的羊肠小道。走到半山腰,直觉得腿发软,头发昏,呼呼直喘。裴焕生累得索性仰面倒在地上,摆了一个“大”字。常立胜见状,用力撅了几根树棍子给大家。哈哈!真是多了一条腿,给力多了!真智慧![强]大家互相拉着,拽着,推着,又走了一段。恒品和维尊他们已经到了山上,招呼着大家。我觉得心跳得不行,好像要到嗓子眼。我怕连累大家,不想走了,想返回去。常立胜鼓励我:“吴姐!马上就要到了 ,加把劲儿!”他一把拉住我往上爬!郭雨群在后面推着我。终于来到了山顶!离最顶峰还有十几米的石峰,光秃秃的,令人望而生畏!“加油!加油!”大家相互鼓励着,一个拉着一个的手,踩着石头缝,攀爬着,来到对桩石顶峰。“我来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欢呼雀跃,兴奋!自豪!合影留念!这种感觉无以言表。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顶峰向远处眺望,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天气阴沉沉的,为了赶在下雨之前返回山下,我们不能在顶峰逗留太久,尽管我们有很多的不舍。该返程了。恰好我们遇到了驴友,说他们来时的路好走。我们于是从山的南面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可能我们没有找到他们走的路,下山的路更难走了。根本就没有路,荆棘纵横,怪石嶙峋,夹缝难穿,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郭雨群不停地在前面探路,再往返当向导。我们几个女的全靠几个男的拽着,拉着,保护着,韩维尊一双有力的大手,几次把我拽住。他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我们小心翼翼地,生怕踩偏了跌落谷底。“哎呀妈呀!”也不知道谁碰了马蜂窝,一群马蜂蜂拥而至,常立胜,郭雨群,裴焕生被蜂子蛰伤。大家仓皇逃窜,好在他们几个无大碍。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如果要是下大了,路就更难走了。大家加快了速度,摸爬滚打地走到了山下,来到了农家的果园里,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哎呦!”我一不小心,踩到地上的梨,一个趔趄,恒品眼疾手快,一把把我拽住!才没有摔倒。</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安全着陆!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参差的团队,年龄差十多岁。花甲之年,古稀高龄,都不服输,不气馁,挑战自我。团队的力量,浓浓的亲情,家的味道,一次次地感动,泪花闪闪。我们几个女士都感慨地说:“没有男士的帮助,我们不可能登到顶峰!”登峰,累并快乐着!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我们要创造快乐,享受快乐!把快乐发挥到极致,把生命延续到极致。感谢恒品的周密安排,感谢桂敏的辛勤付出。再见!老村长民宿;再见!对桩石!</p> <p class="ql-block">千山老村长农家院</p> <p class="ql-block">千山老村长农家院</p> <p class="ql-block">尚尔占</p><p class="ql-block">诗酒飘香瓦子沟</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二年,七月流火,蛙声鼓噪,暑热难当。去哪儿寻得一处谧境,借来几许清凉,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儿。在七彩阳光组合组长李恒品(名誉会长)筹划和安排下,决定去海城东部山区孤山满族自治镇,瓦子沟村走上一遭。大伙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早就听说瓦子沟是八千里矿泉水厂水源地,于是备好水桶,由李荣、李纯洲驾车一行十四人,向向往已久的瓦子沟出发。</p><p class="ql-block"> 进入瓦子沟,车辆在山间的乡路上左曲右盘。说是乡路,其实都是青一色的柏油路面,只是路面不太宽而已,那种“来到瓦子沟,步步踩石头”的说法已成过去式了。在当地老乡的引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海城远山饮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幢四层的灰白色小楼,院落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来到这里我们顿有一种暑热顿消之感。接待我们的有镇里的领导、生产车间的厂长和李局的老朋友。我们围坐在院落的凉亭中,听陈镇长讲述孤山镇独特的自然资源。河磨玉是这里的无价之宝,它珠圆玉润,色泽充盈可以与新疆的河田玉媲美,经过加工的玉件人人都竞相选购,爱不释手。于是这里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利用玉山脚下独有的资源,纷纷建起了玉雕厂,加工的玉件,远近闻名。大自然馈赠这里的第二种礼物就是森林资源。这里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且树种繁多,有油松、落叶松、槐树及低矮的灌木,更有稀有树种如水曲柳、黄檗栎(俗称黄菠萝树)及一些高大皂荚树。它们高低错落,组合成一个植物的大家族。你也许不知道,这里空气富氧离子含量极高,被誉为“天然氧吧”。每天你不管何时呼吸一口这里的空气,都会觉得甜丝丝的。陈镇长又给我们讲解这里又称“佛山”和“玉山”和一串串珍珠般的古老传说和故事,它们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和璀璨的光芒。有诗为证:比肩安坐白云间,佛貌圆融意自闲。玉润仙根多氧地,泉滋慧脉有情山。说到这大家都迫不急待想参观这里的涌泉,也就是海城远山饮品有限公司的水源地。在陈镇长和陈厂长和赵技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水源地的机房,顿时大伙儿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泉口直径约半米,只见里面的地泉奔腾汹涌,飞花溅玉,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地下喷泉,据说它是从地下两千多米,在周围大山的压力下喷涌而出。涌泉惊心动魄,每个人对它都有说不出敬畏之感,想和圣泉合影拍照或亲尝几口圣泉,可我只喝了两口就耐不住圣泉的寒意,急忙作罢。这是一道冷泉,说是冷泉,它冬季不冻,夏季不热,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8~9度左右。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常饮此泉,他们都各个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很少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邻村的人均寿命都要高上几岁。传说唐王率大军征东时,在这里与高句丽军队相遇,对峙不下,高句丽在此河的中游投毒,下游的唐军将士误饮河水,纷纷口吐腹泻,战斗力大大减弱。唐王正一筹莫展,忧心烦意之际,偶遇一位进山採药的老者,在老者的指点下,让他们去源头取水饮之。说来也怪,原本中毒的官兵畅饮此水后,病状逐渐消失,几天后竟恢复元气,大败了高句丽。此传说虽无法考证真伪,但不得不说这眼冷泉确有排毒除痹,清淤止痛之疗效。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招聘下,出资创建了海城远山饮品有限公司,陈厂长和赵耀厂长就是其中一员。为了发展经济,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延长又利用这里的冷水资源创办了冷水鱼养殖基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伙儿跨上冷水鱼养殖池,又被这里的景象所震憾。只见池中的红鳟、金鳟,中华鲟,三纹鱼翻涌嬉戏,在阳光的映衬下,五彩斑斓,绚烂无比。有的跃出水面,作出各种样式的动作,似乎和我们游人打着招呼,显得格外热情好客。</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里山好、空气好、水好不如说这里的人更好。</p><p class="ql-block"> 时值中午,在东道主的安排下,陈镇长、陈厂长、赵厂长先后致辞,欢迎我们的到来,语言淳朴,情真意挚。这桌美味令我们瞠目结舌。有三纹鱼、红鳟鱼、中华鲟,还有不知名的山野菜、神仙等等。七彩阳光组合的组长李恒品,对东道主盛情招待表达谢意。诗友李荣即席口占五首七绝,赢得满堂喝彩,宾主畅饮,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我还要赘述令我难以忘怀的小事。在参观涌泉往下走时,看见一对老夫妻,年过八旬,其中老头的老伴坐在家门口的柳树下,荡着秋千,那神态多么惬意和悠闲,幸福感荡漾在脸和眉宇间。另一个画面是我们在来时,路过一户农家,一个约有五六岁的小孩儿赤着身光着腚,在路旁玩耍,看见生人时下意地捂着裆下的小雀儿。见此,车上几人都不约爽声大笑。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倘若不是在这大山深处,你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吗?</p><p class="ql-block"> 恕我笔拙,这次采风收获颇多,不能一一道出。作为诗词爱好者,看看大家又是以怎样的笔触来抒写这山、这水、这泉、和这里的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