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秘密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  在抖音上偶然发现一个视频,介绍河彼岸的一条网红新路,顿时好奇心大作,于是想去探秘。</p> <p class="ql-block">  按照视频所指,过107大桥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走到紧邻铁路的那条小路上,再右拐过一个铁路涵洞,进入一个有点儿古朴破落的小村庄。这个庄叫夏庄,有一部分村民因为南水北调而迁居铁路东的新村,老村子还有未拆迁者及一些老人留守。</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闲骑走过这条路,南水北调渠旁边岔出了两条路,一条顺渠向南,一条过渠向西。</p><p class="ql-block"> 不知所往,看到有一老者在自家院墙外面的路边采摘蜀葵的种子。他随手把蜀葵种子扔进所提的篮子里,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和他搭讪,询问采摘蜀葵种子作何用处。他说想种,蜀葵花期长花色艳,有点儿像棉花的花。我有点儿不信,但没有说,因为如果是想种,完全没必要提篮子来采种。</p> <p class="ql-block">  又和他闲谈得知,此庄名为夏庄,向南的那条路通往吕庄,这俩村一个大队部。我所要去的地方是过渠向西,一直顺着路走。</p><p class="ql-block"> 和老人告别继续前行,拐个弯,过个村子,又来到一个村子中间。又不知道路,看着路标上写着杨晋庄,而我要去的是王庄。又问才知,杨晋庄是三个庄一个大队,杨庄,晋庄,王庄,这个庄正好是王庄,我说明来意,他告诉我顺大街往东走。</p> <p class="ql-block">  顺大街走到村东头,再往东就是麦田。麦子已经收过,地里的麦茬也是一片金黄。玉米已经露头了,但绿色还没透过金黄。农民们在地里忙着浇地,用有点儿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们这类骑车开车闲游,吃饱了撑的闲人。我看着他们在地里辛勤劳作,汗滴禾下土,也感到心里有点儿惭愧。正如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所写:念此私自愧,终日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  终于走到了那条抖音所说的网红路,顺着河道随地势起伏,极像一条飘荡在风中的红飘带。眼看着下到坡底,我正愁没路通向河边,忽然又开始爬坡,上到了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河道在深谷之中,旁边杂树丛生,没有路通向水边,心中还略有遗憾。看河对岸有点儿似曾相识的熟悉,下不到河边亲水,于是顺路前行。当看到河对岸那个亭子的时候,才恍然惊觉原来我来到了金沙滩对岸。对岸那条道是经常骑行去湿地公园太极图的。</p> <p class="ql-block">  这条是新修的路,路边还没来得及栽树绿化,因此有的路段比较晒。前面有一个通向河边的土坡,我顺坡下到底,不能走到水边,荆榛丛生,没有去水边的路。对岸是游泳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段河比较深,俗称黑龙潭,泳者多在此游泳。</p> <p class="ql-block">  上到飘带路上继续前行,不时看到河坡里的杨树林,这为游客提供了足够的荫凉,人们可以在树下搭帐篷,拴吊床,支起小桌子在这里野炊打牌。</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有一片茂密的芦苇,高大如竹林。有一条新修的窄窄的砖砌台阶小路通向芦苇丛中。我是一个善于探险的人,于是拾级而下走到芦苇丛中,里面有一条人足踩出来的,仅容一人进出的小道,颇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走进高过人头的芦苇林中,宛如进入了书中所说的青纱帐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  更让人惊喜的是,走出芦苇丛,就来到了水边。河水清浅,诱得我脱鞋下到水中。水温凉可人,不冰冷刺骨。河底是整块的不规则的石头,脚踩上去稍微有点儿硌脚,就当是脚底按摩吧。</p><p class="ql-block"> 水浅处细流无声,或发出低低的汩汩声。河中间水势较大,有翻腾起的雪浪。但整体河水较浅,应该能蹚水过河。没看见小鱼,估计是水至清,又或者水流急。河的上空有白鹭飞过,岸边树林中有蝉噪和鸟鸣。</p><p class="ql-block"> 水中露出的石头上长着野草,千屈菜开着粉色的穗状花。诱着我蹚水上到河中礁石上去拍照,闻这些美丽的小花。水流在腿边打着漩,弄得腿脚有点儿痒。没有石头可坐,在水中站得乆了,看着流动的水,竟然有点儿眼晕,于是返回岸上。有可爱的蝴蝶和大尾巴的黑蜻蜓落在脚边鞋上,我不敢动,怕惊扰了它们的宁静,破坏了那种自然之美,但又想把画面拍下,记录这永恒的美,永不醒的梦。</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路前行,不时停下来拍照,欣赏河景。整个河都是风景,浅滩处水流不温不火,人们可以下河戏水,哪怕是小孩子们也是安全的。当然小孩子们要家长陪同。也有水深的河段,静水流深,河面像一片深绿的翡翠,又像一条玉带,静静地躺在两岸间的河谷中。</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河岸明显有着原始的痕迹,少有开凿,不断有土崖沟坎和山坡,恍然间如入丘陵地带或黄土高原。有些地方应该是古河道的河底,经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之变,成了岸边高地,卵石堆叠成丘,成崖,似是现在用水泥浇铸而成。可见古代河道之宽,河水之盛。淇水汤汤,非为妄语。</p><p class="ql-block"> 刘庄附近新修了一座拦河大坝,正值上游水库放水,便有水自坝上跌下,万斛珠落,形成短瀑。坝里水深处有泳者逍遥游。坝下浅水处,有洗衣的村妇。这场景一下子让我们回到我们的童年。也想起了王维的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p> <p class="ql-block">  上坡,下坡,河坡里的提灌站还在工作,抽河里的水浇农田。绿杨荫里浮光跃金,喜鹊在枝头喳喳叫,也有大胆的落到地上,在你前面的小路上蹦蹦跳跳,一点儿也不怕人。</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一条通向盘石头水库的旅游专道,河对岸也有一条,据说是一去一回,人们开车正好绕河走个环线。到了辛村坝处,这条网红路暂时停止了,辛村坝上没水漫过,坝体成了过河的通道,人们骑车从此经过,方便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我很奇怪河水去哪儿了,原来水经过岸边一道深渠,流到一座小型水电站,发过电之后又流到坝下的河道里。遇到一个同龄的骑行者,闲聊一会儿,谈童年的经历,谈曾经更美而水沛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既上了去湿地公园的路,索性看去湿地公园。看碧玉如带,青嶂入水,雾笼远山。当年的漫水桥毁于洪水,一直未能重修,于是对岸的竖石沟和狐仙庙便寂寂地矗立在河道的风中。</p> <p class="ql-block">  寒坡洞是当地的一座名胜,依壁立的土崖辟出两三进院落,上下两层颇似陕北黄土高原风光,下眺淇河,也算是瞻彼淇奥处,据说许穆夫人曾在此垂钓。她的诗风前期充满少女的清纯可爱,后期又有救国于危的豪侠之气,不过我还最喜欢她前期的诗:籊籊竹竿,垂钓于淇。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好一个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p> <p class="ql-block">  坐在水中露出水面的石头上,把脚放进水里,一任清凉的水吻过双脚。水中长长的水藻随波逐流,一如荡漾在春风中柔软的柳丝,远处水上有野凫悠然,雉鸲入耳。电线上落满乐谱似的小燕子,让人无端想起了故园,有了一丝莫名的如轻烟般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隐雷阵阵,似有雨从西北而来,鹧鸪声声,也在说不如归去,于是收拾行装,踏车前行,寻一方温暖的心之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