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感受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文化的浓缩:一步跨越千年,体验古代水城与现代繁华的交织。</p> <p class="ql-block">日月双塔门票牌</p> <p class="ql-block">《日月双塔 》两江四湖景区的核心</p><p class="ql-block">“两江四湖”是桂林城市中央的山水人文景观体系,由漓江、桃花江,桂湖、榕湖、杉湖、木龙湖组成;是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城市格局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日月双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回头抢拍这照型😄</p> <p class="ql-block">日月雙塔 孔子 简介</p><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p><p class="ql-block">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公元750年,鉴真大和上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辗转到桂,住开元寺讲法授戒。据日本真言宗有关史料记载:鉴真大和上于天平胜宝元年(公元750年)在大唐桂州城南开元寺北一百余步,发现金刚之地并筹集善款建木塔两座,历时一年有余。双塔建成时值大唐农历辛卯(兔)年,故铸造日月光菩萨两驱,塔名日月,有守护药师佛之意。唐朝末年,日月塔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公元1999年,在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建设施工中,唐日月塔地宫被发现。2001年,人民政府耗巨资,在原址重建双塔,其中,日塔为现今世界最高铜制佛塔。</p><p class="ql-block">在日月双塔地宫博物馆里,展出了唐日月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贵的出土佛物是"唐代十ニ生肖皇室秘笈",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日月双塔现已成为国内唯一供奉十二生肖守护本尊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日月雙塔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像,每个兽首代表一个时辰,能够按时辰喷水。1860年英法联军侵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p><p class="ql-block">截至2020年12月1日,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剩余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五尊兽首仍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8日至9月1日,"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在广西博物馆展出。由于日月双塔出土"十二生肖皇家秘笈"保利集团把十二兽首按原铜兽首1:1复制品赠与日月双塔,在地宫内永久性展出。</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 半跏趺坐像 俗称单盘坐。此尊半跏像是以左之单足盘腿抵于右腿旁,右足自然垂下,束发高髻,神情庄严肃穆,面相温和秀丽。上身半披袈裟,下着宽裙,腰间束以丝带,胸前装饰有华丽的璎珞。双耳垂戴有圆形饰物,是一尊非标准降魔坐的菩萨像,单足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完全是佛的身份,是唐代密宗造像的特有形式。</p> <p class="ql-block">日月双塔水下通道</p> <p class="ql-block">日塔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摩尼车"是唐密法器,从唐玄宗年代开始,在大唐风靡88年,直到唐武宗"会昌毁佛",中华大地便再无"摩尼车"!"摩尼"是梵文译音,意为宝珠、宝贝之意,因有圆形法轮故以车命名!</p><p class="ql-block">因日月双塔地宫"唐玄宗12生肖皇家秘笈"出自密宗法典,故在此重立唐密法器"摩尼车"以志纪念!此为中国内陆唯一之"摩尼车"!转"摩尼车"仪轨:先用右手拍"摩尼车"顶部三下,代表佛天的回应,然后双手交替向下转动法轮,每转动一圈相当于念诵一次"光明真言"!转动法轮之前,最好把您随身的袋子和口袋打开,有接纳宝贝和福气之意!</p> <p class="ql-block">日月雙塔《心之小路》</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即是修心,修心是为了改心!佛教认为心是行为之本、苦乐之源。</p><p class="ql-block">怨命不如改运,改运必先改心!</p><p class="ql-block">改心需从培育自己"四无量心"开始,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p><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小路,依次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悲之心"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慈之心"、无名氏的"放之心"、清代王元仁 静山的"佛"字、隋代智永禅师的"舍之心"等!</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 遺址是全國諸多明朝藩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一九九六年公佈为全国重點文物保護単位。</p><p class="ql-block">此门为遗址南门,初创时称“端礼门”習称“正陽门”:正陽門上立有"三元及第"石坊一座,時任兩廣總督大學者阮元題字,为紀念桂林府臨桂縣四塘横山村人陳繼昌,枉郷試、會試、殿試中均獲得第一,即連中解元、會元、状元。</p><p class="ql-block">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末取消科举制度一三零零年左右、全国獲得:三元及第"者僅有十三名,陳繼昌为此殊榮的最后獲得者。</p><p class="ql-block">"三元及第"坊为石作,坐南朝北,通高一點八米,宽七點二米,厚零點九九米。屋頭正脊、戲脊、屋面起翘等均雕刻精致,正脊兩端雕飾"鯉魚跳龍門"。正文榜書:三元及第"四個大字”每字字径三尺,筆勢磅礴、遒劲有力,整座石坊 工義精湛,造型古樸,氣勢離偉。</p> <p class="ql-block">东西巷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随拍巷宅一角</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桂林市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因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俯身饮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体高约55米,长108米,因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山体前端的天然石洞(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是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水月洞”洞内刻有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件,包括陆游、范成大等名人的题记。夜晚月光映照,可看到“象山水月”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象山水月</p> <p class="ql-block">普贤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是一座喇嘛式的实心砖塔,由于塔身正背面嵌有一幅青石线刻的菩萨像,像的上端有"南无普贤菩萨"六字真书,因此得名为普贤塔。又因为整座塔的造型像一个宝瓶,又名宝瓶塔。大象驮宝瓶寓意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p> <p class="ql-block">普贤塔矗立象鼻山顶,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個古雅的寶瓶,所以也有"剑柄塔"、"寶瓶塔"之稱,此塔建于明代,為青磚實心塔构,通高13.6米全塔分三层,底层为双层八角形,中层为圆柱形,塔基第二层北面嵌有青石線刻"南無普賢菩薩"像,頂部為圓形伞盖,其上为兩圈相轮,在造型和结构上有一定的藝術性。</p> <p class="ql-block">三花酒窖</p><p class="ql-block">象鼻山的三分之二是空体,面积约3000平米,常年温度为19摄氏度,湿度在90%以上,早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官窖用以贮藏三花酒。三花酒无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汲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为中国米香型代表酒,被誉为"中国米酒之王",是桂林三宝之一。至今藏酒近千吨。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象山酒窑为"醉乡",在象山脚下结庐而居。</p> <p class="ql-block">酒香扑鼻 开心留影(酒人)随后购买52℃ “黄盖” 三花酒一瓶(500g)</p> <p class="ql-block">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名文命,字密,又称夏禹、大禹、神禹,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夏王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治水英雄。</p> <p class="ql-block">上行芦笛岩溶洞</p> <p class="ql-block">“芦笛岩”是光明山半山腰的一颗璀璨明珠,距离山脚240米,内部可游览距离为500多米。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距市中心5公里,是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 AAAA 级景区。它拥有大自然赋予桂林山水清奇俊秀的岩溶风貌。</p> <p class="ql-block">进入溶洞,全程有讲解员,一小时游览!</p> <p class="ql-block">在碧绿漓江边休闲垂钓👍</p> <p class="ql-block">桂林逍遥楼始建于唐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逍遥楼承载了桂林城的历史兴衰和文化辉煌,宋元明清数代屡毁屡建.直到抗战初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2014年,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决定重建逍遥楼,让这座桂林名楼,再次回到桂林城的版图中.重建的逍遥楼为唐宋风格,二层三檐阁楼式景观建筑、简洁流畅、通透古雅。东枕漓江,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p> <p class="ql-block">登上逍遥楼,可以俯瞰蜿蜒的漓江水和起伏的桂林山。夜晚的逍遥楼,灯光璀璨,氛围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故慕名到访她</p><p class="ql-block">群山座座圆峰顶 峰峰彼连美如画</p><p class="ql-block">桂林景点美又多 傍晚凳上日月塔</p><p class="ql-block">游象鼻山普贤塔 观光芦笛岩溶洞</p><p class="ql-block">漓江乘舟顺流游 两岸奇景目中留</p><p class="ql-block">观此美景心愉悦 惊叹自然鬼斧功</p><p class="ql-block">在桂林 青山 碧水 奇洞 美石 相互映称,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画卷,真正诠释了“青山 水秀 洞奇 石美的桂林特色。</p>